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 第96章 三种类型的肾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今天咱们聊聊从中医角度了解肾炎三种类型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肾炎是指肾脏受到外邪入侵,导致脏器输布受损,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中医理论认为,肾脏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负责排泄体内的废物和调节水分平衡。当肾脏功能失调时,水液代谢紊乱,导致水肿、尿频、尿急等症状。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肾炎可以分为热型、肾阴不足型、脾肾两虚型这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肾炎,选择相应的药物和治疗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注意调养身体,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中医认为,导致肾炎的原因主要包括肾气虚弱、肾阳不振、肾阴不足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外邪入侵,损伤脾肾,使脾的运输功能和肾的开合功能受到损害。具体来说,肾炎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热型,包括膀胱湿热型和肝胆郁热型。膀胱湿热型通常表现为畏寒、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这种类型通常是由于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膀胱,导致膀胱气化失常,水道不利。而肝胆郁热型则表现为寒热往来、腰酸背痛、不欲饮食等症状,这是由于肝胆疏泄功能失常,郁热内生,影响肾脏的开合功能。这两种类型的治疗需要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等方法,可以使用黄连、栀子、车前子等药物,以清热除湿,恢复肾脏的正常功能。

第二种类型是肾阴不足型。患者通常表现出尿频、尿急、头晕眼花、苔黄、小便涩痛等症状。肾阴不足主要是由于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导致肾阴耗伤,不能滋养肾脏和其他脏腑。治疗肾阴不足型肾炎,需要滋阴补肾、清热降火,可以使用熟地、生地、枸杞子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补肾阴,清虚热,缓解肾阴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

第三种类型是脾肾两虚型。患者表现为全身浮肿、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肢体酸痛等症状。脾肾两虚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肾,导致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治疗脾肾两虚型肾炎,需要健脾补肾、利水消肿,可以使用党参、白术、茯苓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健脾益气,补肾利水,改善脾肾两虚引起的浮肿和乏力等症状。

中医在治疗肾炎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根据患者所患肾炎的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益气固肾法可以使用黄芪、太子参、白术等药物来补益脾肾之气;温补脾肾法可以治疗肾阳虚的患者;滋养肾阴法可以补益耗损过多肾阴的患者等等。中药重调养,主治标,而且副作用比较小,有时候甚至会达到比西医治疗更加强力的效果。

在对肾炎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时候,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选择,例如汤剂、中成药、针灸等等。多种方式的调养还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使得患者被肾炎疾病严重损害的肾脏得到恢复。

不过对症下药是治疗一切病症的前提。如果没有明确病因就胡乱进行医治,很有可能会导致原本的病情加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难以挽回。所以在治疗肾炎之前一定要辩证清楚患者所患病症的具体类型,这样就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需要注意维持适量的体育锻炼,戒烟戒酒,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

中医教你认识慢性肾炎

消除水肿是早期治疗慢性肾炎、有效预防尿毒症发生的一大关键。从中医角度分析,慢性肾炎病人的水肿症状是如何形成的呢?由于患有慢性肾炎的病人,其发病原因、伴随症状以及饮食习惯等诸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水肿的形成机制也较为复杂。

肝肾阴亏是导致慢性肾炎水肿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湿浊之邪稽留下焦,湿壅生热,湿热久恋,伤及肝肾之阴;或肝肾亏或房室不节,而复感外邪发展成慢性肾炎;或因医者急功近利,妄投温补致肾阴亏虚;或因医者秉乘古训,以传统温补法治肾致温补之品耗伤肾阴;或因医者于病之初,重用苦寒之品,苦寒伤阴;或因治疗过程中,投以激素,激素为热性药品,有助热伤阴之弊。”也就是说,体内炎症存在、房事不节制、滥用药物、加大药物剂量、乱用激素等,都会造成慢性肾炎的发生,出现水肿症状。

阴血亏虚也是慢性肾炎水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类型的慢性肾炎病人,由于长期存在蛋白尿、血尿的症状,反复发作不消,导致其体内大量的精微物质从尿液中丢失,阴血亏虚,则将伴随水肿的发生。此外,由于长期肾脏损害,病人的脾肾虚,而不能提供足够的物质,也是造成阴血亏虚的重要原因。

湿热郁积同样是慢性肾炎水肿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慢性肾炎病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加之饮食习惯和偏好也各有差异,脾胃功能失常,久而体虚将容易引发慢性肾炎的水肿问题。中医讲“脾肾两虚,则致化湿不力,湿郁化热,加重湿热邪气,湿热邪气又加重脾肾亏虚:脾肾两虚和湿热之邪,加重气、血、水病理产物的产生,而病理产物又加重脾肾亏虚、湿热久羁。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说明一旦人体的脾、胃、肾脏虚弱,则随时间推移,最终使肾炎病人的水肿症状长期存在、反复不愈。

发生水肿的慢性肾炎病人,病症有偏差、病机有侧重,因此,在治疗时需要依据肾炎发病的病机、病因辨证施治,提升损伤肾脏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善肾炎病人水肿问题,综合考虑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医解答急性肾炎的病因

急性肾炎的病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外因:

1. 感受风邪:肺为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又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风邪外袭,客于肺卫,肺失宣降,通调失职,风遏水阻,不能下输膀胱而为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是为风水。

2. 疮毒内侵:肌肤患疮疗疡痈,邪毒内攻,归于脾肺,外遏肌表,内阻水道,水气与邪毒并走于内,泛于肌肤,而引起水肿。

3. 湿气内侵: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以致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酒食不节,生冷太过,湿蕴于中,脾为湿困,健运失司,不能升清降浊,以致水湿不得下行,泛于肌肤而成水肿。或湿郁化热,湿热壅滞三焦,膀胱输化无权,亦可致水肿。

内因:

1. 体质因素:素体虚弱,或久病伤肾,导致肾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受外邪,引发急性肾炎。

2. 情志失调:长期情绪不稳,忧思恼怒,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影响肾脏功能,诱发急性肾炎。

3.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油腻,损伤脾胃,导致湿浊内生,下注肾脏,引发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外因引起的急性肾炎,需要解表散邪,清热解毒;内因引起的急性肾炎,需要调理脏腑功能,补益肾气。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饮食习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那么好亲爱的伙伴们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