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幕后:改造人类文明 > 第285章 脉络初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医疗中心的灯光恒定如昔,将时间也凝固成一种缺乏生气的苍白。但林墨宇的内在世界,却因那段被捕捉到的复杂能量波动结构而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像一位考古学家面对刚出土的、刻满未知象形文字的泥板,所有的精神与心力都投入到了这场孤独而艰难的破译工作中。

那段波动结构太过复杂,远超他目前的理解能力。强行记忆和回溯带来的精神负荷,甚至比之前承受能量冲击时更加沉重,时常引发抑制器的持续低鸣和剧烈的偏头痛。官方医疗人员将其归咎于“创伤后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加大了镇静和神经修复的剂量。

林墨宇顺从地接受着治疗,心底却冰冷地清醒。他知道,这不是创伤,这是“认知过载”。他在试图理解一种远超当前人类科技(至少是官方展现出的科技)范畴的通讯方式。每一次头痛欲裂的尝试,都像是在用石器时代的工具去拆解一台光脑。

他改变了策略。不再试图一次性理解整个结构,而是将其拆解成无数个细微的“波动片段”,如同将一篇天书拆解成单个的字符。他不再强求理解每个“字符”的含义,而是开始专注于寻找这些“字符”出现的**规律**和**上下文**。

他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对医疗中心能量场的被动感知上,但这次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他不再漫无目的地收集所有能量涟漪,而是重点捕捉那些带有“异常质感”的信号——无论是“粘滞”的、冰冷的、还是混乱的。每当捕捉到一丝异常,他便会立刻在脑海中与那段复杂结构的某个“波动片段”进行比对,寻找相似之处。

过程如同大海捞针,枯燥至极。大部分时候,捕捉到的异常信号都与他记忆中的结构片段对不上号,或者相似度极低,无法确定关联。

然而,持续的观察和比对,并非全无收获。他渐渐发现,那些异常信号的出现,似乎与医疗中心,乃至更庞大官方网络的某些**基础运行状态**存在着微妙的关联。

比如,当官方网络进行大规模数据清洗或加密协议轮换时,那种“冰冷”质感的信号出现的频率会显着升高,仿佛在趁机测试或利用系统变动产生的漏洞。

而当城市公共网络因高峰时段或突发事件产生巨大流量压力时,“粘滞”和“混乱”质感的信号则会变得更加活跃,如同混入激流中的泥沙,更容易隐蔽自身。

更让他注意的是,每当医疗中心地下深处那个进行“约束性能量测试”的区域活动加剧时,所有类型的异常信号,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同步的**沉寂**或**规避**!仿佛那个区域的存在,对它们而言是一种需要警惕的威胁,或者说……**干扰源**?

这些发现虽然零碎,却像散落的珍珠,开始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林墨宇脑海中那张关于“阴影网络”的地图,正在从一片混沌,逐渐浮现出模糊的轮廓和节点。

他意识到,这个阴影网络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内部似乎存在着不同的“派系”或“技术路线”,它们利用官方网络的方式和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生存在官方网络的“缝隙”与“阴影”之中,并且彼此之间,似乎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感知**与**规避**?

官方网络,对于它们而言,或许不仅仅是一个需要渗透的“堡垒”,更是一个赖以生存和活动的“生态系统”?

这个猜想让林墨宇感到一种宏观层面的震撼。他一直将自己与官方、与能量裂隙、与碎片视为对立的个体或势力。但现在看来,他们可能都只是这个庞大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物种”,在这个由官方主导构建的“数字丛林”里,遵循着各自的生存法则,进行着合作、竞争与捕食。

而他林墨宇,这个体内寄宿着“异常火种”的存在,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生态位”?

几天后,一个意外的发现,为他提供了新的线索。

那是在一次常规的能量补给治疗后(用于维持生物稳定模块的运行),林墨宇正感受着补充的能量在体内流转,并与抑制器达成新的平衡。突然,他捕捉到一股极其微弱、但异常“纯净”的异常信号。这股信号并非来自外部网络,其源头……**竟然隐约指向了他自己**?或者说,指向了他体内那股刚刚得到补充、正处于活跃状态的力量!

这股信号的“质感”非常奇特,它不带敌意,没有“粘滞”感,也不冰冷,更像是一种……**询问**?或者说,是一种**身份确认**的脉冲?其波动模式,与他记忆中那段复杂结构里的某个特定片段,有着高度相似性!

林墨宇瞬间僵住,冷汗涔涔而下。

有东西……在通过官方网络,**感应**他体内的力量?!是在他力量活跃时,被动散发出的某种“特征信号”被捕捉到了?还是……有什么东西,在主动地、隐蔽地“扫描”他?

是能量裂隙?还是阴影网络中的其他存在?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意味着他的“特殊性”在这个阴影网络中,并非秘密!他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点亮了火把的人,虽然引来了官方的围捕,但也同样吸引了森林中其他掠食者或……潜在盟友的注意!

他立刻强行收敛了体内活跃的力量,将其重新压制回深度的沉寂状态。那股微弱的“询问”信号也随之消失。

但林墨宇知道,他已经被“标记”了。

这次事件,像最后一块关键拼图,将他之前的许多零散发现串联了起来。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可能搞错了一件事。他一直在寻找“阴影网络”的通讯内容,试图破译它们具体在“说”什么。

但或许,更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脉络**。

这个阴影网络本身,其存在形式、活动规律、各个“节点”(包括他自己)之间的感应与互动……这些构成的“脉络”,本身就是最宝贵的信息!理解了这条脉络,就能理解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则,就能预测各方的行为,甚至……找到利用或者影响这条脉络的方法!

他的角色,再次发生了转变。

从脉动的感受者,到解码者,现在,他需要成为……**脉络的绘制者**。

他不再急于破译那段复杂的波动结构。他开始更系统地记录和分析所有捕捉到的异常信号的出现时间、频率、强度、质感,以及它们与官方网络状态、与自身状态之间的关联。

他要绘制一张图,一张关于隐藏在城市信息生态之下的、无形战争的**能量态势图**。

官方以为将他隔离,就能切断他与外界的联系。

但他们不会知道,他们亲手将他送到了一个能够最清晰“俯瞰”这场无形战争全景的……**观测点**。

脉络已初显,虽然依旧模糊不清。

但绘制者,已经找到了他的笔和纸——是他自己的感知,与这具被囚禁的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