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到办公室的李明阳,脸上的温和笑意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雷厉风行的决断。他没有任何耽搁,径直走到办公桌前,拿起内部电话,快速拨通了市委副秘书长苏宁的号码。

“苏秘书长,请你现在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意味。

不过两三分钟,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随即,市委副秘书长苏宁推门而入。他大约四十出头年纪,戴着金丝眼镜,显得精明干练。此刻,他微微欠身,语气带着远超从前的恭敬:“书记,您找我?”

这种恭敬态度的微妙变化,李明阳敏锐地察觉到了。如果说之前苏宁更多是出于职位级别的尊重,那么,在省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整了高明和安启林的职务,清晰无比地传递出对李明阳的强力支持信号后,苏宁这类消息灵通的官员,态度里便自然而然地掺杂了更多的敬畏与站队的考量。

“苏宁同志,坐。”李明阳指了下对面的椅子,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下达指令,“你立刻安排一下,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出发前往应龙县,调研基层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落实情况。”

“好的,李书记!”苏宁没有任何迟疑,立刻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一边快速记录,一边抬头询问道,细节考虑得十分周到:“明白。请问书记,这次调研需要通知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或者纪委其他相关科室的哪些负责同志一同参加?我这边好立刻下发通知,协调车辆和行程。”

李明阳略作沉吟。此行目的重在“声东击西”,阵仗不宜过大,但也不能过于寒酸引人怀疑。他很快做出决定:“随行人员不必过多。就请纪委办公室的吉海主任,另外再从政策研究室找两位熟悉党建和廉政建设业务的负责同志陪同即可。人员务必精干。”

选择吉海,是因为他是即将提拔的副书记,是自己人,便于保密;政策研究室的人员则专业性较强,符合调研主题,不会显得突兀。

“好的,书记。我记下了。陪同人员:纪委办公室吉海主任,政策研究室相关业务骨干两名。”苏宁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复述确认了一遍,然后合上本子,“我马上就去协调安排车辆和通知相关人员,确保半小时后准时出发。”

“嗯,去吧,动作要快。”李明阳点了点头。

“是,请您放心。”苏宁再次恭敬地欠身,随即转身,迈着紧凑而高效的步伐离开了办公室,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内,李明阳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距离行动开始,又近了一步。

半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李明阳在副秘书长苏宁和秘书方小军的陪同下,步履沉稳地走出办公室,乘电梯直达一楼。与此同时,按照李明阳事先的隐秘安排,司机王兵并未随行大部队,而是独自驾驶着一辆毫不起眼的黑色长安轿车,提前悄无声息地驶向了应龙县方向。

市委大院门前,一辆挂着市委牌照的丰田考斯特中巴车已静静等候。李明阳与等候在此的吉海以及政策研究室的两名干部简单问候后,便率先登上了车辆。他习惯性地选择了车厢中部靠窗的位置,既能显示亲和,又保有适当的距离感。待所有随行人员有序上车后,考斯特平稳地启动,驶出了戒备森严的市委大院,汇入下午的车流,朝着应龙县方向驶去。

下午五点半,考斯特准时驶入应龙县县委大院。早已得到市委办公室紧急通知的应龙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早已在县委书记史明的带领下,整齐地列队在县委大楼门前迎候。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恭敬,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紧张——这位李书记上任之初就以作风强硬、不按常理出牌而闻名,而临近下班突然来到应龙县,让一众人心里都不得底气。

车辆停稳,史明立刻快步上前,亲自站在车门旁。车门自动打开,李明阳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李书记,欢迎您到我们应龙县检查指导工作!”史明立刻伸出双手,脸上堆满热情洋溢的笑容,语气充满了敬意。

李明阳伸出手与他用力一握,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话语却意味深长:“史明同志,我这算是搞了个突然袭击,没给你们添太多麻烦吧?”

“不麻烦!不麻烦!”史明连忙表态,腰杆不自觉地又挺直了几分,“李书记您能莅临我们应龙县,就是我们全县上下最大的荣幸和动力!”

“史书记很会说话嘛,”李明阳笑了笑,目光扫过在场的其他县领导,“看来应龙县的各项工作确实做得不错,底气很足啊。”

“李书记过奖了,我们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努力改进。”史明谦虚地回应,心里却稍稍松了口气,看来开场气氛还算融洽。

随后,在史明的引见下,李明阳与县长薛光、县委副书记雷明丽、常务副县长等一众县领导班子成员逐一握手。他态度平和,与每个人都会简短地交流一两句,询问其分管领域的基本情况,显得既亲切又保持着上级领导的威严。

握手环节结束后,史明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道:“书记,您一路舟车劳顿,我们在县委招待所简单准备了一个工作晚餐,算是为您和市里的各位领导接风洗尘,您看……是否赏光?”

按照李明阳以往的风格,他通常会直接拒绝这种宴请,坚持只用工作餐。史明已经做好了被婉拒甚至被当面告诫的准备。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明阳今天显得格外“好说话”。

他大手一挥,爽快地应承下来:“客随主便嘛!到了你们应龙县,就听你们安排。简单点就好,不要铺张浪费。”

史明闻言,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心里那块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连忙侧身引路:“太好了!书记,各位领导,这边请!”

在县委招待所的包厢内,晚宴的气氛出乎意料地热烈。面对应龙县常委们轮番的、小心翼翼的敬酒,李明阳一改往日严肃、滴酒不沾的形象,几乎是来者不拒,每次都象征性地抿上一口,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意,与县里的干部们谈笑风生,甚至还主动询问起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和发展难题。他这种“接地气”的表现,让在场的县领导们受宠若惊,包厢内的气氛也越来越轻松活跃。一顿饭下来,可谓是宾主尽欢。直到最后,李明阳才以“酒量浅薄,实在不胜酒力”为由,主动结束了这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的接风宴。

然而,当李明阳在方小军的陪同下回到招待所专门为他准备的套房,房门关上的那一刻,他脸上那层微醺的、随和的红晕仿佛瞬间褪去。他眼神恢复了一贯的清明、冷静和深邃,步履稳健地走到沙发前坐下,哪里还有半分醉意?

之前的豪爽与“醉酒”,不过是他精心扮演的一场戏,是为了给所有关注他行踪的人,尤其是那些潜在的眼线,制造一个他今晚将在应龙县安心休息、并无其他特殊安排的假象。真正的风暴,此刻正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向邻近的青华县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