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权力巅峰之官场鬼才 > 第183章 发布会的余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明阳说完便与众人商议了一下,便结束了这场新闻发布会。

而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尤其是李明阳那番掷地有声、硬核无比的回应,如同在平静的全球舆论湖面上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其影响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扩散。

在国内,各大新闻平台、社交媒体几乎被发布会的视频片段和文字实录刷屏。#临海发布会硬核回应#、#朋友来了有好酒 豺狼来了有猎枪#、#华夏儿女有决心扞卫领土# 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前列,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讨论。

「太提气了!这才是我们想听到的声音!」

「李书记威武!这番话听得我热泪盈眶!」

「几十年前我们能打过去,现在照样能!致敬先辈,也相信今天的解放军!」

「就是要这样硬刚!对某些跳梁小丑,讲道理没用,就得亮猎枪!」

「看到卫军政委那身军装,就觉得无比安心!致敬最可爱的人!」

国内民众的爱国热情被瞬间点燃,普遍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扬眉吐气和民族自豪感。李明阳的发言,被广泛视为是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强力扞卫,精准地表达了民众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强大、外交硬气的渴望。

然而,在国际舆论场,尤其是在西方主流媒体和战略分析圈层,这番言论所引发的解读则复杂和深刻得多。

路透社 在报道中着重分析了李明阳发言中提及的历史影射和直接的军事警告,认为这「绝非一次偶然的地方官员表态,其措辞和展现的强硬姿态,清晰地反映了该国核心决策层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的战略自信与不容挑衅的底线思维。」

美联社 的评论则更加直白,其报道标题为「‘猎枪’已举起:解析临海发布会背后的强硬信号」,文中指出:「这位地方大员的言论,罕见地公开将军事选项摆上台面,并暗示军队存在‘立功’的积极性。这与其说是对南越的警告,不如说是在向所有区域潜在对手乃至更大范围的观察家们,展示一种经过精密计算的‘战略性强硬’,旨在重塑区域力量平衡的心理预期。」

bbc 的国际事务分析师则在节目中评论道:「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番言论出自一位掌管纪律检查的党委副书记,而非职业外交官或军方发言人。这或许表明,在该国的政治体系中,对涉及主权和核心利益的问题,已经形成了高度统一且强硬的共识。‘猎枪’论调的出现,可能预示着其在处理周边摩擦和外交争端时,将更倾向于采取前置性和威慑性的姿态。」

法新社 则关注了发布会整体的阵容和氛围,评论称:「由党政军核心成员联合出席,尤其是军方代表身着戎装,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整个发布会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力量展示’,旨在对内凝聚民心,对外宣示决心。临海的这场发布会,很可能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预示着该国外交和安全话语体系的微妙转变。」

总之,在国内,发布会内容激荡起的是澎湃的爱国浪潮;而在国外,尤其是在密切关注东方大国动向的观察家眼中,这阵“飓风”所揭示的,是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不断增强的自信以及未来可能更加风云变幻的区域乃至全球格局。

而夜色中的京都,勤政殿内灯火通明,却异常安静。

一张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海外报纸,被平整地铺在宽大厚重的红木办公桌上。报纸头版头条,赫然是美联社那篇措辞醒目的报道,标题被特意翻译成了中文:“华夏官员李明阳:正在崛起的鹰派代表人物,或将成西方最强硬对手”。旁边的配图,正是新闻发布会上李明阳面色沉静、眼神锐利的特写。

坐在桌后的老人,目光扫过报纸标题,脸上看不出喜怒,他用手指轻轻点了点那份报道,语气平和地望向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另一位老人:

“总理,你怎么看待这份报纸上的内容?”

被问到的老人放下手中的茶杯,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几分了然,几分赞许,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

“呵呵,”他轻笑一声,目光也投向那份报纸,“只能说,李老头有个好孙子啊。”

这句话说得云淡风轻,似乎什么都没评价,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他没有直接评论报道内容本身,也没有给李明阳贴上任何标签,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血脉传承与家风熏陶,这无疑是一种极高层面上的肯定。

中间的老人闻言,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缓缓靠向椅背,目光中流露出对岁月和人才辈出的感慨:

“是啊,长江后浪推前浪。看到这样的年轻人站出来,敢于发声,勇于担当,我们这些前浪,也算是能放心一些了。”

“没错,”总理接过话头,语气变得深沉而充满期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一代又一代有魄力、有骨气、有智慧的后来者,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地攻坚克难,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充满希望。有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用恰当的方式,把我们的决心和力量清晰地传达出去。”

中间的老人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掠过报纸上李明阳的照片,带着一丝殷切的期盼和淡淡的调侃说道:

“只希望这些后浪们再成长得快一些,再稳健一些。也好让我们这两个老头子,能早点卸下担子,安安稳稳地享享清福,颐养天年去喽。”

话语中虽有戏谑,但那份对后继有人的欣慰与托付之重,却沉甸甸地蕴含其中。

两位老人相视一笑,那笑容里,是历经风雨后的从容,是看到国家栋梁茁壮成长的欣慰,也是一种跨越时代的默契与传承。勤政殿内,灯火依旧,仿佛照亮着这个国家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