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2)
朱厚照:“哟,这次的章节名还挺长,看↑↑↑”
朱厚熜:“那是群名[坏笑表情包]再往上翻才是呢!”
朱雄英:“为啥把我和泰昌放在一起啊?”
朱元璋:“泰昌在位才一个月,能整出啥大动静?”
秦良玉:“因为泰昌皇上在位短,故事也短,再说小殿下您也是类似情况,放一块儿说省事儿。不然分上下篇,聊着聊着就结束了。”
朱厚照:“俩人加起来的故事,比我们多吧?”
朱厚熜:“他们俩加起来,可比你多得多[奸笑表情包]”
朱厚照:“古文(滚)!”
朱翊钧:“@朱常洛 儿子,赶紧唠你的故事!”
朱常洛:“大家好,我叫朱常洛,生在北京,是明神宗朱翊钧长子,亲妈是恭妃王氏,咱大明第十四位皇帝。
登基后改元泰昌,所以我就是泰昌皇帝。因为在位就一个月,也被叫做‘一月天子’。庙号光宗。”
朱常洛:“我呢,是爸爸偶然临幸宫女才有的。爸爸的皇后王氏、昭妃刘氏自从1578年,万历六年册封后,都没生娃。
1581年,万历九年,爸爸在他亲妈李太后的慈宁宫里,私幸宫女王氏,也就是我妈。
后来我妈就怀上了。爸爸忌讳这事儿,刚开始不敢认,但内起居注里记了,还有当时赏我妈的实物作证,加上李太后盼孙子盼得紧,最后他才被迫承认。
1582年,万历十年,爸爸册封我妈为恭妃,同年八月生了我,作为爸爸的长子,取名常洛。”
朱常洛:“可惜啊,爸爸不爱我。”
朱翊钧:“我怎么不爱你?我都把大明江山给你了,还叫不爱?”
朱常洛:“是给我了,但这大明江山早就千疮百孔了啊!”
朱厚照:“泰昌,你爸不爱你的原因,简单说,一来是我堂弟嘉靖朱厚熜,被宫女勒脖子吓出阴影,二来就是你爸万历自己的问题[偷笑表情包]”
朱常洛:“我妈就是个宫女,哪比得上郑贵妃受宠。我打小就跟我妈待在冷宫里似的,连件新衣服都得盼上半年。”
朱高煦:“你爸就是偏心!放着长子不疼,整天惦记那福王。”
朱厚照:“万历这是典型的意外怀孕后遗症吧?自己心里膈应,就迁怒孩子,格局小了啊。想当年我爸就我一个,疼都来不及。”
朱厚熜:“跟我被宫女勒脖子有啥关系?我那是遇人不淑,万历这是自己造的孽还不敢认,怂!”
朱雄英:“泰昌也不容易,爹不疼,还得跟福王争储位,这日子过得比其他太子难多了。”
秦良玉:“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这偏心偏到这份上,也太伤孩子了。泰昌皇上能平安长大都算万幸。”
戚继光:“储位之争最磨人,天天提心吊胆的,换谁都得憋出病来。泰昌皇上这皇位来得也太坎坷了。”
朱棣:“身为长子,名正言顺!万历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当年我爸立我大哥,那可是铁板钉钉,谁敢含糊。”
朱雄英:“那你还抢我弟弟皇位?”
朱棣:“我再重申一遍,我那是清君侧!最后允炆侄儿不见了,国不可一日无君,我就勉强上了。”
朱祁镇:“我当年当太子也没少受委屈,但我爸至少明面上认我。泰昌这处境,比我还难。”
朱祁钰:“爹不疼归爹不疼,好歹熬成皇帝,虽说就一个月,也算没白等。总比我那儿子,连皇位边都没摸着强。”
海瑞:“长子继位乃天经地义!万历皇上因私废公,实乃失德。”
郑成功:“泰昌皇上这经历,好不容易熬出头,在位就一个月,太可惜了。”
张居正:“国本之争吵了几十年,泰昌皇上夹在中间,没被整死就不错了。万历皇上当年要是早点立他为储,也少了多少糟心事。”
朱翊钧:“@朱常洛 我后来不是立你为太子了吗?再说,福王那小子嘴甜,会哄人……”
朱元璋:“立太子当摆设?二十多年不给好脸色,换谁受得了!@朱常洛 你要是早生几十年,太祖爷疼你!”
朱常洛:“还是太祖爷明事理,可惜我没那命啊。”
朱常洛:“那我接着说国本之争吧。爸爸正宫皇后没有子嗣,众多嫔妃里,他对郑氏特别宠爱。
1584年,万历十二年,郑氏晋封为贵妃,生了皇二子朱常溆,可惜夭折了。爸爸对她宠爱一点没减。
1586年,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她生了皇三子常洵。之后郑氏就被晋封为皇贵妃,还借机求爸爸立我三弟朱常洵为太子,她自己做皇后。
俩人还写了合同,在道教庙宇里立誓。爸爸这承诺,违背了祖制和封建礼制,会引起重大政治危机。”
朱高煦:“还立合同?在庙里发誓?万历你这是把立太子当签买卖合同呢?祖制都敢改,胆子比我当年抢皇位还大。”
朱厚照:“玩挺花啊,还搞爱情结晶继位计划?郑贵妃这野心,比我当年想微服私访的瘾还大。”
朱雄英:“皇三子刚生就想立太子?这吃相也太难看了。我皇爷爷当年立我爸时,那都是按规矩来的,哪有这么猴急。”
秦良玉:“后宫干政的苗头这不就来了?当年孝慈高皇后虽贤德,也从不掺和立储的事。郑贵妃这么折腾,朝堂能不乱?”
朱厚熜:“我当年跟大臣斗大礼议,好歹是按规矩争名分,@朱翊钧 孙子你这直接想跳过程序,纯属找骂。”
朱棣:“我当年清君侧是没办法,你这倒好,主动破坏规矩!忘了我爸怎么定的嫡长子继承制了?”
朱祁镇:“就算不喜欢长子,也不能这么明目张胆吧?我当年被弟弟顶位,至少还讲点表面功夫。”
朱祁钰:“这合同写了也白写,祖制和礼制就是最大违约金。郑贵妃怕是没算明白这笔账。”
海瑞:“后宫干政,皇帝失德!立储乃国之大事,岂容私情左右?万历皇上此举,是将大明江山当儿戏!”
郑成功:“民间都知道立长不立幼,万历皇上怎么还犯这种低级错误?这波操作,让天下人看笑话。”
朱常洛:“爸爸专宠郑皇贵妃,迟迟不立太子。朝中大臣纷纷猜疑,担心郑氏谋立皇三子,损害国本。
他们争相提皇储问题,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一不是指责后宫干政,矛头直指郑皇贵妃。爸爸搁置不管,仍旧宠爱郑氏。”
朱常洛:“为了平息皇储争议,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爸爸终于立我为皇太子、三弟朱常洵为福王、五弟朱常浩为瑞王、六弟朱常润为惠王、七弟朱常瀛为桂王,争国本事件最终落下帷幕。
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分别是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
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还整治了东林党。”
朱见深:“咦,这和我独宠贞儿有一拼。”
朱元璋:“你冒泡了?还敢提万奶妈子,你以为这是好事吗?[怒气表情包]”
朱见深:“我这不是打个比方嘛……再说贞儿也没掺和立储啊!”
朱高煦:“逼退四个首辅?罢官一百多?万历你这是解决问题还是清除异己?当年我跟我哥争储,都没动这么多文官。”
朱厚照:“好家伙,这国本之争比我平定安化王叛乱还热闹!三百多官员卷进去,朝堂怕是直接换了波血。”
朱雄英:“争了快二十年才立太子,这效率也是没谁。我爷爷要是这么拖,估计我爸的太子位都得悬。”
秦良玉:“官员们也是够拼的,为了立储跟皇上硬刚,这股子劲要是用在抗后金上,也不至于后来那么被动。”
戚继光:“整治东林党?这是把朝堂当成练兵场了?说罢官就罢官,人心都散了,谁还敢办实事。”
朱厚熜:“我当年大礼议也就贬了几个带头的,孙子你这是来真的啊,看来是被大臣逼急眼了。”
朱棣:“立个太子搞这么大动静?我当年立高炽,虽说有争议,但也没动这么多官。万历这是把简单事复杂化。”
朱祁镇:“三百多官员受牵连,这朝堂不得空一半?跟万历后期那人滞于官的场面呼应上了。”
朱祁钰:“争了这么久,最后还是立了长子,早干嘛去了?折腾这么多年,国库没折腾空就不错了!”
海瑞:“百官以死谏国本,忠烈可嘉!然万历皇上为此罢黜数百人,实乃堵塞言路,自断臂膀!”
朱常洛:“我这太子位来得太血腥,几百人的牺牲换来的,坐得都不安稳。后来郑贵妃还总找我麻烦。”
朱翊钧:“他们天天上奏吵得我头疼,不处理几个镇不住场子……再说,最后不是立你了吗?”
朱厚照:“总结一下,万历跟大臣极限拉扯二十年,最后还是按规矩办事,就是代价有点大——送走四首辅,下岗三百官。”
朱雄英:“所以这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皇家版?早听大臣的,哪用这么折腾。”
朱常洛:“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继续,有劳@朱雄英 @秦良玉 ”
秦良玉:“我说过……不对,看错了,现在是听泰昌皇上的故事,没事没事,那咱们明天继续@朱常洛 [送心]”
“啪!”
朱雄英:“预知后续咋样儿?”
秦良玉:“请继续关注下一趴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