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碎月接骨 > 第3章 花下承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苍梧郡的第一场春雨落下来时,后院的月骨花已开得漫过了石阶。

沈砚蹲在花畦边,用骨锄轻轻拨开泥土。

月髓骨的玉色已淡得几乎看不见,只在指尖发力时,才透出点微光——孟铁衣说这是骨相归常的兆头,就像接好的骨头长牢了,便不再需要夹板护着。

“李婶家的小孙子又摔了膝盖。”苏晚抱着个竹篮从外面进来,篮里铺着层月骨花瓣,沾着新鲜的露水,“我取了些花瓣捣成泥,你帮着看看能不能用。”

沈砚接过竹篮时,指尖触到花瓣的凉意,像触到三百年前未碎的月光。

他想起自己刚学接骨术时,总觉得要动气凝线才叫本事,如今却常对着这些花瓣发呆——原来最厉害的接骨,是让寻常人不用再挨骨针的疼。

两人往李婶家去时,雨丝正斜斜地织着。巷子里的石墙上,不知被谁刻了串接骨阵,雨水顺着阵纹往下淌,在墙根汇成小小的水洼,映着头顶的圆月(白日里竟也能看见淡淡的月影,是月核归位后的奇景)。

“你看那墙。”苏晚指着阵纹里冒出的嫩芽,“是上个月王木匠刻的,他说自家小子总爱爬墙,刻个阵能护着点骨脉。”

沈砚望着那嫩芽,突然想起骨烬城的火网。从前的接骨阵总带着股肃杀气,要对抗邪祟,要撑住天地;如今的阵纹却裹着露水,缠着花藤,像位温吞的老者,笑眯眯地看着孩子们疯跑。

李婶家的院坝里,几个孩童正围着石磨打转。最小的那个膝盖上红通通的,却不肯哭,指着磨盘上的花纹喊:“这是接骨鱼!我在碎月海见过!”

沈砚蹲下身,用指尖沾了点花瓣泥,轻轻抹在孩子膝盖上。那泥触到皮肤,竟化作层薄霜,瞬间就消了红肿。

孩子咯咯地笑起来,伸手去摸沈砚的手腕:“哥哥的骨头会发光!”

“那是月神爷爷给的糖。”苏晚笑着把块月骨花糖塞进孩子手里,糖是用花瓣和蜂蜜熬的,形状是小小的接骨阵,“吃了这个,以后爬树都不会摔疼。”

离开时,李婶往他们篮里塞了袋新晒的茶叶。茶叶罐上画着朵月骨花,是她用烧焦的树枝画的,花瓣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守月人说,今年的春茶都带着月气。”她往两人手里塞着热茶,“你们这些接月的孩子,该多歇歇了。”

雨停时,两人走到了老槐树下。

树腰上的接骨阵已被藤蔓盖住,当年石老头嵌的那颗种子,如今长成了根粗壮的藤,缠着树干往上爬,花苞缀了满枝。

沈砚伸手去够最高的那朵花苞,指尖刚触到花瓣,突然听见骨缝里传来细微的嗡鸣——是接魂刃的动静。

他摸出怀里的剑,剑身上的亡魂人影竟比往日清晰些,像是被雨水洗过。最前面的那个举着骨凿,分明是骨烬城见过的接骨人模样,正对着老槐树的方向点头。

“是孟铁衣寄东西来了。”苏晚望着骨烬城的方向,那里的炊烟在雨后的晴空里格外清晰,“他说今日要送批新铸的骨梳来。”

果然,没过半个时辰,守月人的信使就骑着马来了。

马背上驮着个木箱,打开时,满箱的骨制品泛着温润的光:骨梳的齿间刻着月骨花纹,骨簪的顶端镶着极小的月碎芯,最底下压着封信,是孟铁衣用炭笔写的,字迹带着股锤凿的硬气。

“骨烬城的铸剑炉改成了‘接骨坊’,每日都有人来求护骨的小玩意儿。”

苏晚念着信,指尖划过把骨梳,梳背刻着三个小字:沈、苏、孟,“他说前日梦见骨烬城的亡魂在学编月骨花绳,想来是惦记我们了。”

沈砚拿起那把骨梳,梳齿划过掌心,竟带出串银线——是苏晚相术里的“护脉线”,被孟铁衣铸进了骨里。

三人的本事缠在一起,像当年决战时那样,却再没有血腥气,只有暖融融的寻常。

傍晚时分,沈砚坐在老槐树下翻骨札。

新的骨片上开始记录寻常事:三月初三,李婶孙儿摔破膝盖,月骨花泥可愈;四月初七,王木匠刻墙阵,引露养芽;五月廿二,孟铁衣寄骨梳,三线合一……再没有惊心动魄的历险,只有些碎米粒似的日子,却被苏晚用银线串得亮晶晶的。

“你看这页。”苏晚指着幅小画,画的是三个孩童在月骨花丛里追蝴蝶,最前面那个手里举着根树枝,枝上缠着朵月骨花,像举着柄小小的接魂刃,“守月人说,这是新出生的孩子里,第一个骨相带月气的。”

沈砚望着那画,突然想起蚀骨教教主临死前的眼神。

他大概永远不会懂,所谓新生从不是打碎旧物,而是让碎过的地方,能长出更软和的东西——比如花,比如笑,比如孩子手里的树枝,也能当剑耍,却再不沾血。

夜色渐深时,月骨花的香气漫进了窗棂。

沈砚把接魂刃挂在墙上,剑身上的亡魂人影渐渐淡了,像融进了月光里。

苏晚在灯下缝补衣衫,针脚是接骨阵的纹路,她说这样缝出来的衣裳,能护着骨脉不受潮。

“明日去断骨原看看吧。”沈砚突然说,“听说那里的月骨花能长到半人高,孩子们可以在花海里捉迷藏。”

苏晚抬头时,看见月光正顺着窗缝淌进来,在地上拼出个完整的接骨阵。阵心处,两朵月骨花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像两只手,紧紧握着。

她笑着点头:“好啊,再带上孟铁衣寄来的骨笛,听说用月髓骨的边角料做的,吹出来的调子能让花长得更旺呢。”

窗外的老槐树上,最后一朵月骨花缓缓绽开了。花瓣接住片飘落的月光,像接住了句未完的话——接骨人走了很远的路,原来最该接的,是让寻常日子,能稳稳当当地落在人间。

而那些曾碎过的月亮、裂过的山河、痛过的骨,都化作了花下的影子,静静护着这人间,再不让风来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