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第三日清晨,天光未亮,信碗堂外骤然响起一声凄厉牛鸣,撕破了山雾的沉寂。
那声音不似寻常牲畜嘶叫,倒像是临死前拼尽最后一口气的哀嚎。
沈清禾几乎是瞬间惊醒,披衣冲出房门时,寒气扑面而来,她脚步未停,直奔后院牛圈。
眼前景象令她瞳孔骤缩。
三头耕牛倒在泥地上,口吐白沫,四肢剧烈抽搐,蹄子不断刨地,却再也站不起来。
它们的眼睑泛着诡异的紫黑,舌头肿胀外翻,表面溃烂如腐肉剥落,腥臭味混着涎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一头母牛尚存一口气,眼球翻白,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喘息,像是被什么无形之物扼住了咽喉。
“牛婆婆!”沈清禾厉声喊。
老妇人拄着拐杖踉跄赶来,蹲下身掰开一头死牛的嘴,又摸了摸鼻息与耳根温度,脸色渐渐凝重。
“这不是寻常瘟症。”她低声道,“倒像是吃了‘鬼见愁’——那禁山边缘的蓝叶草。”
沈清禾心头一凛。
蓝叶草,又称“鬼见愁”,生在阴湿岩缝,剧毒无比,牲畜误食一口便神志错乱、七窍流血而亡,人若饮其乳汁,轻则高热谵语,重则肝肾俱损。
此草因形貌普通,常被误采,但禁山一带早有祖训:不得踏足半步,违者逐出村籍。
可眼下,三头牛已毙命,其余牲畜是否也已中毒?
奶食是否已流入村民口中?
念头刚起,李婶抱着小孙子跌跌撞撞冲进院子,满脸泪痕:“禾娘子!娃昨夜喝了新挤的牛乳,今早发起高热,烧得说胡话……”
沈清禾猛地转身,眼神冷得像霜刃。
“封锁牛棚!”她扬声下令,声音穿透晨雾,“所有奶桶封存,禁止任何牲畜奶食外流!立刻把剩下的四十二头牛全部迁至村后废弃窑场隔离,每头牛记下体征,不准擅自靠近!”
众人慌忙应声而去。
白刹带人持棍守在牛圈四周,防止有人私取病牛之物。
陆时砚这时也赶到了,素色长衫被露水打湿大半,手中握着一本翻旧的《本草拾遗》。
他蹲在病牛旁,指尖轻轻探向其舌根溃处,眉心紧锁:“黏膜坏死、神经震颤、体温异常升高……这症状,与书中所载‘山蛊毒’极为相似。”
“山蛊毒?”沈清禾低声问。
“古时南疆巫人以蓝叶草炼毒,饲于牲畜体内,使其暴毙并污染乳汁,专为断粮毁畜。”他抬眼看向她,目光沉静却透着锋利,“此草极难采摘,生长之地险峻潮湿,常人不会主动涉险,除非……有人刻意为之。”
沈清禾没说话,只是缓缓望向远处。
雾霭沉沉笼罩着禁山,那片被祖灵视为禁忌的土地,在灰白色的晨光中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
她的指尖悄然抚过腰间陶罐——那是空间浓缩灵泉最后的容器。
半滴。
若用于救人,尚可撑半月;若用于治牛,需数十倍剂量,等同于耗尽她最后的底牌。
她不能赌。
可若不救,全村耕牛一旦覆灭,春耕将彻底瘫痪。
饥荒尚未过去,再失畜力,便是绝境。
她咬牙起身,戴上麻布手套,抄起解剖刀。
“剖开胃囊。”她说。
血污溅上她的袖口,但她毫不迟疑。
刀锋划开病牛腹腔,一股恶臭扑面而来。
果然,在胃袋深处,一团尚未完全消化的蓝色叶片赫然可见,叶脉呈蛛网状,正是蓝叶草无疑。
陆时砚迅速用炭笔记录症状与形态,眉头越皱越深:“毒性侵入中枢,传播极快。若非集中爆发,便是同一源头摄入。”
“不是意外。”沈清禾冷冷道,“是有人往牛群投放了毒草。”
话音未落,井台方向传来一阵骚动。
老錾头押着一个浑身发抖的少年走来,正是放牛的小牧。
他手里攥着一把还带着露水的蓝叶草,裤腿沾满泥浆,脸上全是泪痕。
“他在后山被抓个正着!”老錾头怒吼,“定是他偷采毒草害牛!”
人群哗然,有人要冲上去打人。
沈清禾抬手制止。
她走到小牧面前,蹲下身,平视他的眼睛。
少年颤抖得几乎坐倒在地。
“你每晚梦见山上亮起红灯笼,是不是?”她忽然问。
小牧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恐。
沈清禾嘴角微抿,心中已然雪亮。
红灯笼——那是黑鹞子召集山君会的暗号。
凡被蛊惑者,夜梦红灯引路,醒来便神志不清,甘愿为奴。
这不是天罚,也不是意外。
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恐吓战。
有人想毁她的根基,断她的畜力,让她在这断路封锁之中,自乱阵脚,束手就擒。
她缓缓站起身,从灶边端来一碗温粥,递给小牧。
“喝下去。”她说,“你没有错。你是被逼的。”
少年怔住,泪水再次滚落。
沈清禾望着禁山的方向,眸光如刃。
风暴将至,但她不会再退一步。
这一局,她不仅要活下来,还要让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亲眼看着自己的阴谋如何反噬其身。
夜深,窑场外燃起三堆守夜火。
四十二头牛在围栏中不安躁动,呼吸粗重。
沈清禾坐在火边,手中摩挲着那截陶管,幽光微闪。
陆时砚走来,在她身旁坐下,低声道:“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她盯着火焰,声音很轻,“一头牛倒下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所有人开始相信这是神罚的时候……人心,就真的死了。”
风掠过荒原,吹动残破的窑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而在无人察觉的角落,一头原本最为强壮的公牛突然浑身僵直,肌肉剧烈痉挛,鼻孔缓缓渗出一道暗红血线。
它跪倒在地,发出一声低沉到近乎无声的哀鸣。
远处村口,陈九公拄杖而来,脚步蹒跚,声音颤抖地打破了寂静——
“禾娘子……有人说……这是畜神降灾。”(续)
次日午时,烈日悬空,却照不进人心的阴霾。
那头原本最为健壮、曾犁过全村最硬板田的青脊公牛,在一声闷响中轰然倒地。
它的四肢抽搐如遭雷击,鼻孔缓缓渗出一道暗红血线,顺着唇角蜿蜒而下,在泥地上绽开一朵朵诡异的花。
它眼眶暴突,瞳孔已散,喉咙里只余下一缕断续的呜咽,像是对这人间最后的控诉。
消息像瘟疫般蔓延。
不到半刻钟,村中男女老少便围在窑场外,挤得水泄不通。
有人低声啜泣,有人跪地磕头,更多人眼神惶然,望向沈清禾的目光里,已不再是敬重,而是恐惧。
“是畜神发怒了……”
“她动了禁山的地脉,引来了报应!”
“要平息神怒,就得封井、退山,把东西还回去!”
议论声如潮水翻涌。
陈九公拄着乌木杖,颤巍巍地穿过人群走来。
他年逾古稀,是村里辈分最高的长者,素来威望甚重。
此刻他脸色灰败,嘴唇哆嗦着,声音沙哑如枯叶摩擦:“禾娘子……有人说……这是畜神降灾,要你把井封了,把山还回去!否则,全村都要跟着遭殃!”
风卷起黄土,刮过空荡的牛栏,吹得众人衣袂猎猎。
四十二头耕牛或卧或瘫,喘息沉重,仿佛整座村庄的命运都压在它们起伏的胸膛之上。
沈清禾站在牛棚前,背脊挺直如松。
她没有辩解,也没有怒斥。
只是缓缓抬起右手,从袖中抽出一把薄刃小刀,在掌心一划——鲜血立时涌出,殷红刺目。
她取来一碗清水,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血滴入其中。
一滴、两滴……血丝在水中缓缓晕开,如同落霞沉入寒潭。
“我以性命起誓。”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风雨欲来的寂静,“若是我沈清禾惊扰山灵,夺天害命,愿五雷轰顶,魂飞魄散;若有人借神之名,行毒害之事,蛊惑民心,残我畜群——也叫他不得好死,天地不容!”
说罢,仰头将那碗混着血的清水一饮而尽。
全场死寂。
连风都仿佛屏住了呼吸。
只有枯枝在风中轻晃,发出呜咽般的吱呀声,像是某种古老诅咒的低语。
陆时砚悄然走近,站在她身侧半步之后,不动声色地撑起油纸伞,遮住她被风吹乱的发丝。
他目光沉静,却在袖下悄然握紧了藏于书匣中的《山蛊录》残卷——那上面记载着一种失传已久的控心蛊术:梦引红灯,魂赴幽谷。
而是人为的恐吓,是信仰与恐惧交织下的精神绞杀。
他们想让她退,想让她惧,想让她在众叛亲离中自毁根基。
可沈清禾从不后退。
入夜,暴雨倾盆而至。
雨点砸在窑顶残瓦上,噼啪作响,宛如千军万马踏境而来。
闪电不时撕裂天幕,映出围栏中一头头病牛扭曲的身影,如同地狱边缘游走的孤魂。
沈清禾独坐于最虚弱的一头小母牛旁。
那牛不过两岁,尚未成役,呼吸微弱如游丝,眼窝深陷,皮毛干枯似草。
兽医牛婆婆摇头离去时只说了一句:“怕是熬不过今夜。”
沈清禾低头看着它,手指轻轻抚过牛耳内侧那一道细小的旧伤——那是她初来此村时,亲手为它疗过的烫伤。
那时它还站不稳,跌跌撞撞扑进她怀里喝温奶。
她闭了闭眼。
腰间陶罐微凉,指尖触到最后一滴灵泉的封印。
百倍稀释,或许只能延命一时。但若不用,便是眼睁睁看它死去。
她咬牙启开封印,将那滴凝聚天地精华的灵泉注入药釜,再加入黄连、金银花、贯众等清热解毒之材,文火慢煎成一碗黑褐色浓汤。
药汁灌入口中那一刻,小母牛身体猛然一震,四肢剧烈痉挛,口角溢出白沫。
沈清禾心头一紧,几乎以为自己赌错了。
可就在这时——
它眼角竟缓缓滚出两行浊泪,混着雨水滴落在稻草上。
沈清禾怔住,随即俯身将脸贴上牛颈,低语在雷声中几不可闻:“撑住……我们都能活。”
窗外,一道惨白闪电骤然劈落,照亮了禁山之巅。
山顶密林深处,一点红光忽明忽暗,摇曳如鬼火。
——又是红灯笼。
而更远的暗处,一道黑影伫立崖边,手中骨笛轻转,眸光幽冷如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