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远作为证婚人,声音洪亮地宣读了证婚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挚友们:
“大家好!”
“在这满载祝福的良辰吉日,我们有幸共同见证一场意义非凡的结合!”
“祁同伟先生与叶欣雨女士!”
“两位光荣的人民警察,即将携手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
“未来,将共同构筑一个承载着忠诚与担当的——双警之家!”
“‘同伟’之名!”
“寓意着:夫妻携手,共同追求崇高与伟岸!”
“‘欣雨’之意!”
“象征着:生命如雨露般欣欣然充满生机!”
“正所谓——佳偶天成!”
“或许,他们彼此的名字,仿佛早已预示了今日的相遇!”
“在守护平安的征途上,他们找到了彼此!”
“两颗同样坚韧、同样炽热的心!”
“因共同的信仰与使命,而紧密相连。”
“他们的爱情,诞生于警徽闪耀之下,淬炼于职责坚守之中。”
“藏蓝警服,是他们最动人的婚姻新装!”
“万家灯火,是他们最深情的定情信物。”
“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平安的可贵,更深知守护的意义。”
“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既是并肩作战的同志战友。”
“回归生活的港湾,他们将成为彼此最温暖的依靠。”
“这份爱,以警徽为誓,以初心为盟!”
“既融入了:以警为名、忠诚无悔、藏蓝青春、警色年华的大爱!”
“也沉淀着:对彼此最深沉的情爱!”
“今天,他们选择将这份在缘分中出现、在人生中升华的爱情,郑重地交付给婚姻!”
“这便意味着,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不仅是‘共享生活甘苦的爱人’!”
“更是‘共担职责重担的战友同志’。”
“金色盾牌,守护平安,也让他们守护彼此!”
“警灯闪耀,照亮长路,也会照亮对方心房!”
“此刻,作为证婚人,我无比荣幸并郑重宣布:
“祁同伟先生,与叶欣雨女士!”
“他们基于对爱情的忠贞、对婚姻的敬畏、对职责的担当,自愿结为合法夫妻!”
“他们的结合,是两颗彼此相爱的勇敢心灵的共鸣,也是忠诚与柔情最完美的诗篇!
“在此,我祝福一对新人!”
“在警徽下并肩!”
“每一次警务工作,都能够平安归来;
“在岁月里同行!”
“每一个平凡日子,都能够浸润温暖;
“以理解——筑爱巢!”
“让‘小家’成为‘大家’——最稳固的后盾!”
“以深情——为轻舟!”
“共渡人生的——激流与静水!”
“愿你们!”
“身着藏蓝,心有锦缎,肩负重任,爱意绵长!”
“未来的路,山高水长!
“愿你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守护好自己的家庭,也守护好彼此心中的光!”
“最后,我在这里祝福一对新人!”
“平安顺遂,情深不渝,白首同心,家国同安!”
“礼成!”
“证婚人:李坤远!”
……
其实,李副省长并不算一个文化人。
基层民警起家的他,虽然毕业于复学后的第一届龙国公安大学。
但他并不擅长舞文弄墨。
这份证婚词,是在他的反复物理意义上的‘鞭策’之下…
由他最欣赏的前大秘,祁同伟的大哥刘志强…绞尽脑汁熬了一天一宿,才写出来的。
只是如今借由李副省长的‘进口’宣读出来,倒是——字字句句,铿锵有力!
……
李坤远下台后,高育良则是接过话筒,展现出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控场能力!
(此处省略一万字…)
这位前汉大政法系法学大教授,凭借自身渊博的知识储备。
将传统的乡村婚俗流程主持得既庄重又热闹,引得来宾阵阵笑声与掌声。
村民们大多不懂所谓官衔大小,只觉得二狗子…呸…同伟的这两位领导!
“同伟师父”和“同伟”气度非凡!
随即频频隔空热情地举起酒杯敬酒,淳朴的笑脸上,映着红彤彤的喜悦之情。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当穿着浅蓝色西装的祁同伟,带着大红嫁衣的叶欣雨携手走来。
哦…身后还跟着苦逼的挡酒伴郎,张彪彪子!
这也是唯一一位被祁同伟从京海来过来的小兄弟!
至于你说高家五兄妹?!
老大老二正忙着接收白江波的遗产和地盘。
老三还没放假,只能隔天在汉东回请了。
至于老四老五双胞胎姐妹花…
学业为重,老老实实学习就好。
反正回去京海还要回请一波!
……
然而,现场还有一位身深灰色中山装、气质却十分高贵的帅哥,与祁同伟和叶欣雨并肩站在院中敬酒。
这人正是叶欣雨的大哥,祁同伟的大舅子!
叶家少主——叶苍穹!
这次婚礼,叶家只来了叶苍穹一人送亲!
倒不是不重视妹妹的和妹夫的婚礼。
只是家中老少,不宜在这边抛头露面。
只能等到几天后的元旦,将祁同伟父母接到岭南,再大操大办了。
而村民们的目光,更多的自然是好奇。
这年轻人长得真俊,气质也好!
跟同伟媳妇一样,一看就是‘城里大户人家’的孩子。
然而,祁同伟的父母…
祁大壮、王秀芹这对老实巴交了一辈子的老农夫妇,却紧张得手足无措。
他们从儿子、儿媳口中,以及周围干部们隐隐的敬畏态度中…
已经模糊地感觉到…
这个笑容温和、频频向他们举杯的年轻人,儿媳儿的哥哥,也算是自家的…侄儿吧…
这位侄儿的身份…
恐怕比刚才那两位大官还要吓人!
只不过…
叶苍穹脸上,却始终挂着春风化雨般的微笑,毫无世家子弟的倨傲。
自妹妹妹夫的婚礼开始,这位叶家少主便四处‘溜达’。
一会儿,他主动蹲在灶台边,跟烧火的老汉聊着柴火的干湿。
又一会儿,他端起粗瓷大碗,毫不在意地喝着村民自酿的浑浊米酒。
甚至能用地道的两年方言,夸一句“够劲道!”
叶大少耐心地,听着祁同伟的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们。
用浓重乡音讲述祁同伟小时候的糗事,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就比如祁同伟儿时被大鹅追着满村跑的事儿,更是让叶大少开怀大笑。
这份看似刻入骨子里的谦和与接地气,迅速消融了祁家人的紧张和村民的距离感。
“妹夫,阿姨酿的这小咸菜,地道啊!”
“比京城六必居的…还地道!”
……
“叔,您这身子骨硬朗啊,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把式!”
“妹夫这身板,一看随您!”
……
“来,同伟他二大爷是吧?”
“来二大爷,侄儿我敬您一杯!”
……
“各位父老乡亲们,我是新娘的大哥!”
“我妹妹,以后可就是你们老祁家的儿媳妇儿喽!”
“有劳各位长辈和亲朋好友们,多多关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