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现代神侦探古代小捕快 > 第4章 密室焚尸案之锁钥无痕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章 密室焚尸案之锁钥无痕谜

纵火手法与密室机关的相继揭露,如同层层剥开一只剧毒洋葱,每揭开一层,凶手的狡诈与冷酷便清晰一分,让参与查案的众人脊背发凉。然而,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依然如幽灵般盘桓不去:在这一切机关启动之前,凶手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进入这间书房,对陈裕斋实施扼杀的呢?那扇最终被从内闩死的门,在惨剧发生的前一刻,是否真的天衣无缝?

林小乙将全副心神都凝聚在那扇已然残破的榆木门及其断裂的门闩上。断闩已被吴文像对待珍玩般仔细查验过,木质本身纹理自然,未见锯凿劈砍之痕,两端的黄铜卡扣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光,表面光滑,丝毫找不到撬棍或利器留下的划痕,仿佛它们生来便是如此忠诚地守卫着这扇门。

“头儿,这门和闩,瞅着都严丝合缝,没毛病啊!”郑龙围着门框烦躁地踱步,厚重的官靴踩在灰烬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透着他内心的焦灼,“难不成那杀才真是鬼魅,能穿墙而入?或者,他早就藏在屋里,等着陈胖子自投罗网?”这个看似粗莽的汉子,有时直觉却意外地尖锐。

赵雄没有立刻回应,他如山岳般伫立,锐利的目光越过残破的门洞,最终落在凝神不语的林小乙身上。那目光中带着厚重的期待与无声的委托。他知道,这个年轻人的眼睛,能看到常人所忽视的缝隙。

林小乙眉峰紧蹙,脑海中,高逸的记忆库如同浩瀚星图般展开,无数经典的密室案例闪烁其间。机关误导、时间差诡计、心理盲区……种种可能性飞速流转。他再次俯身,几乎将脸贴到冰冷的地面,从最细微处重新审视。门轴是寻常的木质转轴,因火灾而略有炭化,但转动结构简单,并无玄机。门槛厚重结实,敲击之下回声沉闷,不似内有乾坤。他的指尖,如同最精密的探针,一寸寸地抚过门板内侧边缘,尤其是靠近门闩安装基座的区域。木料的纹理、年轮的走向、每一处微小的凹陷或凸起,都在他的触感下被无限放大。

突然,在门板内侧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他的指尖触到了一丝异样——那是一个极小、极不起眼的木瘤,几乎与周围的木质纹理融为一体。但仔细感受,它的边缘似乎过于光滑了些,像是被人用极细腻的砂纸反复打磨过。这发现让他心中一动,但尚未抓住关键。

他的视线,如同被无形之线牵引,再次落回那截带着铜卡扣的断闩上。他将其轻轻拿起,举到眼前,借着从破窗透入的、愈发惨淡的天光,反复端详。那“7”字形的铜卡扣,是再常见不过的形制,用于卡入门框上的凹槽,实现闭锁。它的边缘牢牢嵌入闩木之中,看似浑然一体。

但,真的是浑然一体吗?

林小乙的瞳孔微微收缩。他注意到,铜卡扣与闩木结合的边缘缝隙处,似乎有一圈极其细微、颜色比周围木质略深、近乎透明的残留物。它太不起眼了,如同老人眼角不易察觉的皱纹,几乎被忽略。他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刮擦了一下,指尖传来一丝极轻微的粘腻感。

“吴大哥,”他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立刻将这一发现指给身旁的吴文,“你看这卡扣与木闩的结合处,这圈痕迹……它可能并非原本就钉死得如此牢固。”

吴文闻言,神色一凛,连忙接过断闩。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对着那圈痕迹仔细审视,又用指甲轻轻刮下些许粉末,置于鼻下,闭目细嗅。“确有异味……似有鱼鳔胶的微腥气,但这胶体看似凝固不久,与这老闩木的年岁不甚相符……”他睁开眼,眼中充满了惊愕与恍然,“小乙,你的洞察力实在惊人!莫非……这卡扣近期曾被取下,后又用胶重新粘合回去?”

林小乙重重点头,一个大胆、却足以颠覆之前所有推论的猜想,如同闪电般劈开迷雾,在他脑海中骤然亮起。“或许,我们都被复杂的手法迷惑了。凶手根本不需要依赖那些精巧但容易留下痕迹的丝线来制造密室。他可能用了一个更简单、更直接,也因此更难以察觉的方法。”

他拿起那截断闩,面向赵雄和围拢过来的众人,开始演示推演:“假设,凶手在行凶之前的某个时间,就设法接近这扇门,用巧妙的方法(比如用浸透热醋的布条敷烫,软化老胶)取下了这个关键的铜卡扣,或者至少使其松动。然后,他可能对卡扣或闩槽进行了细微的调整,比如略微磨平卡扣的凸起,或者垫高闩槽底部,使其看似能卡住,实则咬合并不紧密。”

他走到门框前,指着那个卡槽:“做完手脚后,凶手进入室内行凶,布置好延时火种。然后,他从容离开房间,从外面关上门。此时,门并未真正锁闭。”

众人屏住呼吸,目光紧紧跟随着他的动作和话语。

“接着,凶手在门外,或许是通过门缝,或许是利用极薄的工具,甚至可能只是用力震动门板,轻轻推动门内的那根门闩,使其横向移动。由于卡扣已经松动或被动过手脚,它依然能被推动。当门闩移动到一定程度,那个看似卡入槽中的卡扣,实际上只是‘虚搭’在凹槽边缘。从外面看,门自然是‘闩好’了。”

“但这毕竟是虚的啊?”郑龙忍不住插嘴,脸上写满了困惑。

“问得好!”林小乙目光炯炯,“正因为是‘虚搭’,所以极不稳固。当室内火起,温度骤升,木材受热膨胀变形,或者更关键的是——当发现火情的人们惊慌失措地赶来,在外用力拍打、撞击门板时,这本身就并不牢固的‘锁闭’状态,很容易就被破坏。卡扣可能在那猛烈一撞之前,就因为震动而脱落;也可能在撞门的瞬间,连同门闩一起被撞断。我们发现的‘断闩’,是火灾和外部撞击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结果,完美地掩盖了卡扣早已松动、密室实为伪造的事实!”

他指向门框上的卡槽:“验证此法也简单,仔细检查这卡槽内部。如果卡扣是后来因撞击或火烧才脱落的,槽内应该只有长期正常使用留下的光滑摩擦面,而不该有新鲜、锐利的撬拨或撞击痕迹。反之,如果卡扣一直是牢固的,那么强行撞断门闩,必然会在卡槽内留下明显的损伤。”

吴文立刻上前,用放大镜和指尖最敏锐的触感,反复探查那冰冷的金属凹槽。片刻之后,他直起身,面向赵雄,语气肯定:“槽内光滑如镜,只有经年累月正常开关形成的细微磨痕,绝无新的、剧烈的损伤印记!小乙的推断,极有可能就是真相!”

锁钥无痕,真正的谜底,竟隐藏在这日常器物最不起眼的结合处,隐藏在人们对“已锁闭”这一状态的想当然之中。凶手的耐心、对细节的洞察力,以及利用寻常事物制造盲点的诡诈,令人思之极恐。

赵雄的目光缓缓扫过现场每一个人的脸,从满脸震惊的衙役到面如土色的陈府下人,他的声音低沉得如同压城的乌云:“能如此了解这书房门闩的细微构造,并能提前不着痕迹地做下手脚的……这凶手,即便不是这府中之人,也必定是能时常出入此地、不被防备的‘熟客’!”

排查的网,瞬间收紧,指向了陈裕斋身边最亲近的范围。然而,林小乙心中那不安的预感却愈发强烈。能设计出如此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毒辣高效的诡计的人,其心机之深,恐怕远超寻常仇杀。那枚带着森然鹤影的金属片,如同一个无声的冷笑,在他脑海中不断闪现,提醒着他,这灰烬之下的漩涡,远比眼前所见更加深邃、更加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