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发生了一件怪事,一群身着甲胄的士兵驱赶着一群光秃秃的生物进了长安城,引得一群百姓围观。

“这是什么东西,俺怎么从未见过?”一个汉子挠着头,不好意思的问着身边的同伴。

“你傻啊,羊剃了毛就认不出来了?”

“好好的羊,剃了毛作甚?”

“你问我我问谁去?不过看这羊群是被士兵驱赶着进城的,难道是又打了胜仗缴获的?”

“谁知道呢,应该不能吧,上次缴获的两万头羊,我家幺儿还分到了几斤羊肉呢,那滋味,啧啧啧~”

一群人立马远离了在摇头吹嘘之人,那两万头羊凡是参战的士兵,都分得了一些。

都是平民百姓,有些人活了一辈子都没舍得买一些羊肉尝尝,至多宰杀一只自家不能生蛋的老母鸡尝尝咸淡。

面对一群百姓的指指点点,那群将士也很是无奈,说好的半路会有陛下派出的人接应,结果到了长安都没看到接应自己的人。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驱赶着羊群到了程咬金的府门前。

还没等小队的首领叩门,院子中便有骂骂咧咧的叫骂声传了出来。

“哪个瘪犊子把羊群赶到了怀德坊,还让不让睡觉了?”程咬金打开院门,便愣在了原地。

“你等不是在幽州保护驸马爷嘛?怎的驱赶这么多剃毛羊回长安了?”程咬金看着自己帐下的小队长,疑惑道。

“将军,我等也不想啊,驸马说半路上会遇到朝廷派出的接应之人,结果我等到了长安城下也未见有人接应,无奈才……”

两人说话之际,怀德坊已经有人骂骂咧咧的出了府,实在是千头羊一起叫,实在是扰人的很。

不过看到兵卒身上的盔甲,很多人都缩了回去,毕竟谁也不愿意招惹程咬金这个大混子。

“你等看好羊,我这便向陛下汇报此事。”程咬金无奈,急忙驱马便朝着皇宫赶去。

听到消息的李世民顿时扶额,这件事情自己还真忘记了。

自己每日处理的奏折何其多,长乐的家信自己只是看了一眼,就爆发了科举替换名次一事,这件事情自然就被忘掉了。

看到李世民这般姿态,人精程咬金如何不知发生了什么,赶忙开口恭维道:“陛下恕罪,是俺忘了汇报此事,如今千头羊被俺暂时安排在怀德坊,请陛下责罚?”

李世民看着人精一样的程咬金,顿时笑出了声,笑骂道:“你这个人精,怎么能将畜生安排到怀德坊街道上?给怀德坊的邻里各送一头羊赔罪,剩下的羊便运往皇宫,准备明日安排一场全羊宴!

明日朝堂上,朕会罚你一月俸禄。”

“臣知罪,这便回府处理此事。”程咬金说完并未离开,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李世民龙案上的一只碗。

李世民顺着程咬金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的茶碗,无奈道:“喜欢拿去便是,就当是补偿你的了。”

程咬金抱着碗,笑呵呵的出了皇宫,回怀德坊路上骑马都小心翼翼的。

到了家门口,小队长已经等候多时,看着一直咧嘴傻笑的将军,小声问道:“将军,这群羊如何处理?”

“怀德坊每位邻里送一只羊赔罪,剩下的赶到皇宫,到时候有人接应,处理完尽快赶回幽州保护好公主与驸马爷。”程咬金安排一声便回到了宿国公府。

将怀中的茶碗小心翼翼的供奉了起来,甚至摆在了一堆灵牌的上方。

崔氏看着自己夫君这般操作,规劝道:“夫君,怎么将酒碗放在诸位将军灵位上方,此举怕是不合适。”

这间屋子崔氏是知道的,乃是跟随程咬金死在战场上的诸多兄弟,一将功成万骨枯,程咬金战死沙场的弟兄也是数不胜数,这一间屋子都是与程咬金一同征战之将。

程咬金还立下规矩,哪怕五日不扫院子,也得每日打扫一遍这间灵堂,按照程咬金的意思来说,是告诉这群弟兄,他程咬金没有忘记他们。

程咬金还时常在这间屋子中喝酒,可今日将酒碗放置在灵堂最上方,要知道灵堂越高的位置,代表的可是身份地位。

如今程咬金将酒碗放在高堂,自己家人就不说什么了,若是让外人看了去,对程咬金的名声肯定大有影响。

程咬金在长安城中本就没什么好名声就是了,不过总不能臭上加臭不是。

程咬金自然知道崔氏的想法,笑骂道:“你个妇人懂什么,这可是陛下用过的御赐之物,即便再摆高一些,都无人敢说什么闲话。”

“这不能吧,夫君不会是被哪位同僚骗了吧!”崔氏狐疑道。

陛下赏赐,金银、玉器、田产都有可能,怎么也不可能赏赐一口碗下来吧,这得多不着调?

程咬金呸了一口道:“放屁,俺亲眼看着陛下将碗中茶水喝尽,才将此碗讨要来。”

崔氏嘴巴张了张,实在搞不明白程咬金的脑回路,不过也没再多言。

下午,朝中所有官员皆收到了来自皇宫中全羊宴的邀请,所有人都再好奇李世民搞的是哪一出,不过明日一切皆有答案。

“诸位,今日设宴不仅仅是犒劳诸卿的付出,也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与诸位商议。”李世民端起酒杯,朝着台下的文武百官道。

所有人将目光投向了李世民,很是疑惑。

今年虽有些地方有些水患,可相较于往年,也算的上是风调雨顺,不知会有何事需要在宴会上讲。

“今年的科举竟然出现了题名一事,此事朕心中很是惭愧,所以朕准备明年继续举行一场科举。”李世民开口道。

“陛下,不可,连年科举对财政支出也是不小的负担,若是再举行一场,实在是有些入不敷出。”户部官员立马起身反对道。

“此钱由朕的内帑出,不会增加户部的负担,诸卿可还有意见?”看到无人再提出质疑,李世民叹气道:“今日找诸卿前来,就是想让诸位想出一个杜绝替名之事的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