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姬倩和小蝶一同入了杨晨回京的马车。

“杨晨,你是……,哎呦!”

小蝶捂着脑袋,赶紧改口,“阁主,那蛇池你是怎么过去的。”

姬倩也好奇的望向杨晨,她也想知道,即便是他也得借助血影阁第一杀手留下来的驱蛇药物才能安全通过。

杨晨摇了摇头,摊手道:“不知道,那蛇主动的让出了一条道。”

小蝶嘟了嘟嘴,不屑道:“不想说就不想说呗,何须这般敷衍。”

“你不信我也没办法。”杨晨无奈,此事如何解释?自己也是莫名其妙。

七日光景,马车距离长安越来越近,小蝶也是越来越兴奋。

“阿娘,到了长安是不是就可以见到阿耶了?”小蝶兴奋的望向姬倩。

姬倩看着小蝶这般模样,想不明白自己的女儿仅仅见过那臭男人一面,怎能这般念念不忘。

说来也是可笑,她也是通过萧诚的坦诚布公,第一次知道了萧诚的身份。

血影阁是太上皇一手创办的组织,存在的主要目的便是处理一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之事。

身为秦王的李世民私下里已经将杨广的暗卫掌控到了自己手中,他们血影阁便自行隐藏,伪装成了民间势力。

押镖则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有武士彠在他们还能在大唐各地倒卖一些货物,也是豢养了不少杀手。

最让姬倩不可置信的,和自己惩处贪官、行侠仗义相识的夫君竟是如今暗卫头子。

民间势力不管什么朝代,都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她不知道李世民知道血影阁的前身后会不会允许他们继续存在下去。

“阁主,你打算让我们做什么?”姬倩的眼睛死死盯着杨晨,迫切的想知道杨晨的答案。

杨晨思索一番后,笑道:“对于墨家,你怎么看?”

杨晨进入第五间密室看到的无舌,其实是无舌的弟弟,姓姬、乃是公输氏族之人,也就是传说中鲁班的后代。

秦朝之前,姓和氏是分开的,例如姬倩、也可以称呼为公输倩。

“墨家吗?他们已经消失了数百年,我的祖上公输班与第一任墨家巨子斗了一辈子,直到后来墨家隐世不出,而我公输家族也是渐渐没落,若不是还是太原郡守的李渊施以援手,我公输家族怕是已经从世间消失。”

姬倩无奈叹了口气,不知杨晨提墨家是何意。

杨晨呵呵一笑道:“我的想法是让你们站在阳光底下生活,杀手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活计,小蝶小小年纪去当杀手着实不妥。”

姬倩摇了摇头,无奈道:“这几乎不可能,血影阁内部并不是我一人说了算,我让他们杀人、押镖赚钱,他们不会犹豫,可让他们从良,怕是……”

杨晨呵呵笑道:“这事情无需咱们头疼,不是还有我那好岳父嘛,身为人子,处理父亲生前留下的烂摊子情有可原吧。”

此刻,在御书房愁眉不展的李世民突然打了两个喷嚏,不自觉的揉了揉发痒的鼻尖。

长孙无忌忧愁道:“陛下,关中地区暴雨已接连下了七日,若是再下下去,洛阳怕是有涝灾的风险。”

房玄龄也是哀叹一声,“还有一个月便是丰收时节。没想到天公不作美,竟然……哎!”

李世民也是无奈,大唐刚刚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刚刚有所起色,此刻却遭遇此等天灾。

若是谷、洛二河河水溢出,受灾的又岂止是洛阳,怕是长安周边的城镇亦会遭受牵连。

李世民叹气道:“除了赈灾、你们二人可还有什么计策?”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皆是摇头,无奈至极。

谷、洛,二河的防汛工事其实已经颇为完善,可架不住天灾无情,即便是大唐的两大智囊也是毫无办法。

房玄龄建议道:“陛下,如今之计还是早作防范为好,请陛下提前安排赈灾粮前往关中,以备不时之需。”

李世民无奈点了点头,摆摆手让二人出了宫,独自一人思索还有什么需要补充。

“二郎,大涝往往伴随着大疫,需早些备上防疫的药材。”长孙皇后端着一碗汤羹,看着愁眉不展的李世民笑道。

李世民闻言大喜,起身一把拦住了长孙皇后欣慰道:“观音婢,朕还好有你,朕就说总觉得忽略了什么,原来是药材。

荥阳郑氏就在关中,必须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购买足够的药材,否则他们必定哄抬物价。”

户部尚书高士廉当日便被叫入了宫,着手开始扫荡各个药铺的药材。

朝廷的举措不知受到多少人的监视,五姓七望先后得到了消息。

“说说吧,李世民突然大肆采购药材,你们可知发生了何事?”崔青锋率先开口道。

郑凯起身拱手道:“三日前,我得到消息,说是关中大雨连下七日,会不会与此事有关?”

所有人躯体一震,惊喜道:“你的意思是关中可能发生涝灾?”

关中可是有着天下粮仓之称,若是今年关中闹灾,朝廷若是想稳住粮价,两年积攒的余粮怕是会消耗大半。

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百姓都有钱买粮的。他们可趁机吞并良田、借机大赚一笔。

七人纷纷开始商议,准备明日开始抬高粮价,且不大量售粮,以防李世民占了便宜。

杨晨此刻已经过了黄河,距离回京仅剩两三日的路程。

马车外噼啪直响的雨水让人心中很是烦躁。

“燕大,寻一处客栈,这种鬼天气尽量不要在野外呆。”

“听说了吗?关中地区暴雨接连下了十日,若是再下下去,怕是又要闹灾。”

刚入住客栈,杨晨一行便听到了在大堂吃饭之人的议论,几乎都是有关关中地区可能闹灾一事。

“主子,咱们渡黄河之时水位确实比往日高上许多。”燕大也是蹙眉道。

这些消息怕是已经滞后,若是有涝灾怕是已经发生,明日加快车程,尽快赶回长安。

翌日,天刚蒙蒙亮,杨晨一行便再次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耗时两日,终于回到了长乐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