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午九点,曹天明坐在办公桌前,手指反复刷新着邮箱页面。屏幕上,海外业务部传来的供应链预警报告刺眼地停留着 —— 欧洲三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同时收到匿名高价订单,其中两家已明确表示将暂停与林氏的合作谈判。而国内,曹天明派去法务部的眼线传回消息,曹天明正联合外部资本,以 “供应商资质存疑” 为由,要求集团审计部门介入新业务供应链审查。

内外夹击下,曹天明的神经紧绷到了极点。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拿起手机拨通了父亲曹正雄的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爸,欧洲那边的供应商出了问题,曹天明又在国内找麻烦,我们的海外扩张计划可能要推迟。”

电话那头,曹正雄的声音沉稳却难掩焦虑:“我知道了。你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就先放弃欧洲市场,集中精力保住国内的基本盘。”

挂掉电话,曹天明重重地靠在椅背上。他知道,放弃欧洲市场意味着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会让曹天明抓住 “决策失误” 的把柄,在董事会上发起新一轮攻击。难道真的要就此妥协?

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座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陌生号码。曹天明犹豫了一下,接起电话:“您好,哪位?”

“请问是林氏集团的曹天明先生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的男声,“我是市发改委赵国明副局长的秘书,赵局长想约您今天下午三点在局里见面,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

曹天明的心猛地一跳。赵国明副局长 —— 负责城市产业规划的核心官员,他之前提交的 “锦绣西湖” 项目升级方案,就是由发改委牵头审核。方案提交一个月,始终石沉大海,他多次尝试联系,都被秘书以 “赵局长太忙” 为由拒绝。如今突然被召见,是方案通过了,还是出了什么问题?

“有时间,我一定准时到。” 曹天明强压下内心的忐忑,语气尽量平静。

“好的,下午三点,直接到发改委大楼 12 楼 1208 办公室找赵局长即可。” 秘书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放下听筒,曹天明的手心已经布满冷汗。他不知道这场召见是福是祸 —— 如果是方案被否决,那 “锦绣西湖” 项目就彻底没戏了;如果是有转机,这可能是他唯一的机会。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脑海里反复梳理着方案的核心要点,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下午两点半,曹天明提前半小时抵达发改委大楼。他没有直接上楼,而是在一楼大厅的沙发上坐下,平复紧张的心情。看着来来往往的公职人员,他想起过去一个月的四处碰壁 —— 拜访规划局被王科长暗示 “上面有人反对”,对接环保局遭遇冷遇,就连父亲的老关系,也大多劝他 “别太激进”。难道这次,真的能迎来转机?

三点整,曹天明整理了一下西装,走进电梯,按下 12 楼的按钮。电梯门缓缓打开,走廊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1208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他轻轻敲门。

“进来。” 一个低沉而温和的声音传来。

曹天明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些意外。办公室不大,陈设简朴,两面墙摆满了书柜,里面塞满了城市规划、经济学专着,还有一些泛黄的历史传记。书桌上没有名贵的摆件,只有一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旁边放着一个相框,里面是一位年轻人在项目奠基仪式上的照片 —— 看眉眼,正是年轻时的赵国明。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道金色的光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赵国明坐在书桌后,戴着一副老花镜,正在翻看一份文件。他抬起头,微笑着示意曹天明坐下:“曹先生,久等了。请坐,喝什么茶?我这里有刚泡的龙井。”

“谢谢赵局长,我喝白水就好。” 曹天明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保持着拘谨的姿态。

赵国明给曹天明倒了一杯水,然后将桌上的文件推到他面前 —— 正是曹天明提交的 “锦绣西湖” 项目升级方案。“你的方案,我看了三遍。” 赵国明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大部分人看方案,只盯着投资金额、建设周期这些表面数据,我不一样。我看到的,是你对这座城市未来的思考 —— 以生态修复为基础,带动文旅、科技产业升级,这正是我们城市下一步需要的方向。”

曹天明愣住了,他没想到赵国明会如此直接地肯定方案的核心价值。他原本准备好的应对说辞,瞬间失去了用武之地。“赵局长,您过奖了。我只是觉得,城市发展不能只追求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的生态和产业平衡。”

“说得好!” 赵国明突然提高声音,眼神里闪过一丝激动,“现在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眼光,不容易。我年轻时参与城市规划,也想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可惜那时候条件有限,很多想法都没能实现。” 他指着书柜上的一本《城市意象》,“这本书我看了不下五遍,里面说‘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容器’,我们这些搞规划的,就是要把这个容器打造得更有温度,更有未来。你的方案,做到了这一点。”

曹天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那本书正是他大学时的教材,也是他构思方案时的重要参考。“赵局长,您也喜欢这本书?我大学时的导师,就是这本书的译者之一。”

“哦?这么巧!” 赵国明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我们还是有缘分的。不过,有一说一,你的方案虽然有远见,但面临的阻力不小。” 他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市里有一股势力,主张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认为你的项目属于‘传统开发’,不符合当前的政策方向。还有一些人,担心项目会触动既得利益,在背后做了不少小动作。”

曹天明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赵国明说的 “势力”,就是之前规划局王科长提到的 “上面的人”。“赵局长,那您觉得,这个项目还有希望吗?”

“当然有。” 赵国明坚定地说,“如果我觉得没希望,今天就不会找你来了。我还有半年就要退休了,在这个位置上,我想最后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你的方案,我会在下周的发改委内部会议上发声,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另外,我给你指条路 —— 你接下来要重点攻克环保局和自然资源局。环保局局长是我的老部下,我会跟他打个招呼;自然资源局的李副局长,你可以通过市文旅集团的张总牵线,他们私交不错。这两个部门搞定了,项目推进就会顺利很多。”

曹天明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在四处碰壁、几乎绝望的时候,赵国明的支持,像一道曙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赵局长,谢谢您。您的这份支持,对我来说,不是一根稻草,而是一座桥。让我觉得,我不是在异想天开。”

赵国明笑了笑,站起身,走到办公室角落,掀开一块布 —— 下面是一个巨大的城市规划沙盘,上面标注着城市各个区域的未来规划。他指着沙盘上的一块区域,对曹天明说:“你看,这里是东湖周边,按照目前的规划,只是普通的生态保护区。你的项目,如果能成,应该放在这里。” 他用手指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圈,“把生态、文旅、科技产业整合起来,这里就能成为城市的新名片,这才是它应有的位置。”

曹天明走到沙盘前,看着赵国明手指的区域,仿佛看到了 “锦绣西湖” 项目建成后的景象 —— 清澈的湖水,错落有致的景观带,市民在步道上散步,科技园区里灯火通明。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赵局长,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我会尽快对接环保局和自然资源局,争取早日推进项目。”

“好。” 赵国明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有冲劲是好的,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体制内的博弈,比商场更复杂。我给你提个醒 —— 我的这点声音,可能很快就会被更大的噪音盖过去。你要有心理准备,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

曹天明点点头,他明白赵国明的意思。那些反对项目的势力,不会轻易放弃,接下来一定会有更激烈的阻挠。

离开发改委大楼时,已是下午四点。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曹天明身上,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和焦虑。他拿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爸,好消息!赵副局长支持我们的项目了,他还帮我们指点了下一步的方向……”

电话那头,曹正雄的声音也充满了欣慰:“太好了!天明,你终于熬出头了。不过,赵局长说得对,你不能掉以轻心,曹天明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我知道。” 曹天明的语气变得严肃,“我会尽快对接环保局和自然资源局,同时让团队加强项目的保密工作,防止曹天明从中作梗。”

挂掉电话,曹天明站在路边,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心里充满了希望。虽然前路依旧艰难,但他终于看到了 “曙光”。他拿出手机,给团队核心成员发了一条信息:“项目有重大进展,明天上午九点开会,商量下一步计划。”

然而,他没有想到,就在他为获得支持而振奋时,曹天明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与一位神秘人视频通话。屏幕上的人穿着黑色西装,语气冰冷:“曹总,赵国明开始支持曹天明的项目了,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不能让他们得逞。”

曹天明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我知道了。你立刻联系环保局和自然资源局的人,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阻止他们审批曹天明的项目。另外,给我查一下赵国明的背景,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把柄。”

“明白。” 神秘人挂断了电话。

曹天明走到落地窗前,看着远处发改委大楼的方向,眼神里满是狠戾:“曹天明,赵国明,你们以为这样就能赢吗?太天真了。这场游戏,还没结束。”

一场围绕项目审批的新博弈,已经悄然拉开序幕。曹天明能否在赵国明的支持下,顺利对接环保局和自然资源局?曹天明的阻挠会带来怎样的危机?赵国明提到的 “更大的噪音”,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这些疑问,像一团迷雾,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也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重重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