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 > 第102章 深根固本策长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夏的阳光已带了几分炙热,透过劝农司值房敞开的窗棂,在铺着巨大疆域图的书案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初颜公主站在图前,目光并未停留在那些标志着红焰薯推广成功的区域,而是深沉地凝视着几处近来收到异常密报的州县。

那里,由红焰薯引发的财富浪潮,正悄然冲刷着旧有的土地堤坝,潜伏着新的危机。

她手中拿着一份来自江南东道的详细报告,里面列举了数个县府,近半年来土地交易异常活跃,近三成的中小农户土地易主,收购者多为本地几家原本就拥有大量田产的士绅,以及两家新近冒头、背景神秘的大型商号。

报告中还附了几份按有血红手印的状纸,是几位失地老农控诉当地胥吏与豪强勾结,威逼利诱,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强购其祖产的血泪之言。

“殿下,此风断不可长!”巡查曹主事面带忧色,“江南东道乃鱼米之乡,土地本就金贵,如今因红焰薯利厚,更引得各方觊觎。若任由豪强兼并,恐不需十年,遍地皆是大庄园,而自耕农十不存一!届时,朝廷赋税根基动摇,大量无地流民滋生,乃取乱之道啊!”

初颜默然点头。她想起去年旱灾时流民盈野、易子而食的惨状,那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户极度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她推广红焰薯,本意是增强民力,固本强基,若反而加剧了兼并,岂不是南辕北辙?

“更棘手的是,”另一位负责经济事务的属官补充道,“这些大肆收购土地的豪强商号,其经营方式与寻常地主不同。

他们似乎有意建立大规模的‘种植庄’,统一规划,雇佣失地农户劳作,追求极致之利。此法或能提升单产,但所有收益尽归其手,农户沦为雇工,生计完全仰人鼻息。

且他们财大气粗,正试图垄断当地的种苗、加工乃至销售渠道,排挤我等扶持的‘推广社’和小型工坊。”

初颜的指尖轻轻敲击着地图上江南东道的位置,发出沉闷的声响。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土地问题,更是一场关于农业生产模式、财富分配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的前奏。

对手不再仅仅是朝堂上攻讦的政敌,更是这些凭借资本力量、试图在新的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豪强势力,其中未必没有庞太师一党暗中支持或转化的触手。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解决之道。”初颜抬起头,目光清冽,“必须有一套能从根本上遏制兼并、保护小农、引导产业良性发展的长远之策。”

她连续数日召集劝农司核心官员、精通律法的幕僚、乃至几位信奉儒家“藏富于民”理念的清流学士,闭门商议。

众人引经据典,分析前朝土地制度得失,争论不休。有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限田令”,严格规定每户拥有土地的上限;

有人建议加重大规模土地交易的税赋,提高兼并成本;还有人提出,应强化“推广社”的地位,使其成为能与豪强抗衡的集体力量。

初颜仔细聆听着各方意见,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且更具操作性的方案框架。她深知,在不动摇国本的前提下进行改革,需刚柔并济,既有雷霆手段,也需怀柔策略。

数日后,一份由初颜亲自草拟、名为《定民策以安天下,兴农本而固邦基》的万言奏章,被郑重地呈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之上。这份奏章,远不止于谈论红焰薯,而是直指帝国农业和土地问题的核心。

奏章开篇,初颜并未急于提出具体措施,而是首先深刻阐述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结合去罗旱灾的教训和当前红焰薯推广带来的新情况,详细分析了土地兼并加剧可能导致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社会后果,以及大量自耕农破产对朝廷赋税、兵源和社会稳定的毁灭性影响。

其言辞恳切,数据翔实,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接着,她才提出了系统的“固本三策”:

其一,“均田限垦”。

她建议,由朝廷下令,对各州县人均耕地占有情况进行普查,设定一个合理的“占田上限”,并非一刀切地剥夺超额土地(那将引起巨大动荡),而是对超出部分,阶梯式加征“累进田赋”,使得持有大量土地的成本显着增加,抑制进一步兼并的冲动。

同时,严格限制非农身份者(尤其是商贾)大规模收购农田用于经营,鼓励其资本投向加工、流通等环节。

其二,“护农助社”。

大力扶持和规范“推广社”的发展,赋予其更多的权能,如代表社员与官府、商号谈判,组织集体销售和采购,甚至允许其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土地合作经营或托管,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小农抵御风险和市场博弈的能力。

朝廷在种苗、技术、信贷等方面,优先向“推广社”和自耕农倾斜。

其三,“导利归公”。

针对红焰薯加工、销售等环节可能形成的垄断,建议由劝农司牵头,联合户部、工部,制定行业规范,防止恶意压价、囤积居奇。同时,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加工工坊,特别是扶持由“推广社”或地方官府主导的工坊,确保产业利润能够更公平地反馈给生产者。

对于新兴的工商业主,既要保护其合法经营,也要通过税收、律法等手段,引导其资本流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领域。

奏章的最后,初颜恳切地写道:“……此三策,非为抑富,实为安贫;非为阻兴,实为导利。唯有使耕者有其田,劳者得其利,则民心定,社稷安,红焰薯之利,方能真正化为强国富民之永续根基。

儿臣深知,变法之难,难于上青天,触动的利益如山如海。然,为天下苍生计,为江山永固计,儿臣愿为前驱,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份奏章,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朝堂之上激起了远比漕运案更为剧烈和持久的波澜。它触及的利益层面更深更广,引发的争论也更为尖锐。但这一次,初颜公主已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不仅要推广一种作物,更要为这个帝国,奠定一个更加公平、稳固的根基。

深根固本,方是长治久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