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何以为民 > 第66章 很难抉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舆情分析报告带来的赞誉,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市委宣传部激起层层涟漪后,终究渐渐归于平静。但李腾能清晰地感觉到,周围人看他的目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是一种掺杂着欣赏、探究,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的复杂眼神。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处处请教的新人,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独当一面、提供关键决策参考的“厉害角色”。

刘科长找他谈了一次话,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亲切和推心置腹。

“李腾啊,这次的任务,你完成得非常出色,给咱们科,给部里都争了光!”刘科长递给他一支烟,李腾摆手谢绝了。刘科长自己点上,吸了一口,继续说,“部领导,包括市里相关领导,都记住了你的名字。这很不容易啊。”

“科长,这都是您和各位老师指导得好,给我机会锻炼。”李腾保持着惯有的谦逊。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刘科长摆摆手,“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三个月的学习期快到了,对以后……有什么想法没有?”

终于来了。李腾心知肚明,这才是这次谈话的核心。他沉吟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科长,组织上……有什么考虑吗?”

刘科长笑了笑,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不瞒你说,部里几个领导都很欣赏你。觉得你既有基层经验,又有宏观思维,文字功底也扎实,是块搞宣传工作的好料子。常务副部长私下跟我提过,希望你能留下来。新闻科,或者理论科,都可以考虑。这可是个好机会啊,多少人想留都留不下。”

留在市委宣传部。这个选项,像一道强光,骤然照亮了前路的一部分。平台更高,视野更广,接触的人和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对未来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张薇母亲之前的暗示,似乎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成为现实。

“谢谢科长,谢谢部领导的厚爱。”李腾心中波澜起伏,但脸上依旧平静,“这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我需要认真考虑一下。”

“应该的,应该的。”刘科长理解地点点头,“好好想想。不过要快,学习结束前,得给部里一个明确的答复。”

从刘科长办公室出来,李腾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座位,而是走到了办公楼顶层的天台。夏末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着他发烫的脸颊。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大半个东月市,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象。

留下,意味着就此融入这座城市的心脏,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他可以继续从事已经入门并展现出天赋的宣传思想工作,拥有更广阔的晋升空间和更优质的人脉资源。张薇就在这里,他们的未来可以避免两地分居的折磨,张薇的父母想必也会乐见其成。那位在省委宣传部的舅舅,或许真能成为他仕途上的助力。这似乎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可是,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滞涩感?他的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青林镇的景象:云雾山上那片他和村民一起守护下来的茶园,此刻应该正是夏茶采收后休养生息的时候;竹艺合作社里,老王和小陈是否还在为外贸订单的质量要求而精益求精?“月亮湾”的溪水,在夏日里应该更加欢腾吧?还有宋知远书记信任的目光,赵晓波专注而执拗的神情,甚至钱卫东那带着审视和算计的眼神……这一切,都如此真实,如此具体。

青林镇的工作,远未到可以画上句号的时候。茶叶标准尚未正式发布,品牌效应还未真正形成;竹艺产业虽然打开了外贸局面,但根基尚浅,抗风险能力不强;“月亮湾”的生态旅游才刚刚起步,后续的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都是大课题。那不仅仅是他履历上几行光鲜的政绩,那是他倾注了心血、与那片土地和人民建立了深刻联结的事业。他现在离开,像是一个工匠在作品尚未完成时,就丢下了手中的工具。

晚上,他和张薇约在离市委不远的一个小公园见面。月色如水,树影婆娑。

“刘科长找我谈话了。”李腾开门见山,将留用的事情告诉了张薇。

张薇沉默地听着,没有立即表态。直到李腾说完,她才轻声问:“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很矛盾。”李腾坦诚地看着她,月光下他的眼神清晰而带着困惑,“留下,平台好,机会多,而且……我们就不用分开了。但是,总觉得青林那边……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像欠了债一样。那不只是工作,更像是我亲手栽下的树,还没看到它枝繁叶茂,就想走开。”

他将自己比作那个想看到树长大的种树人,这个比喻让张薇动容。她挽住他的胳膊,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

“李腾,还记得你在青林的时候,给我写信,说起云雾村的茶园,说起那些村民期盼的眼神吗?”她的声音很轻柔,“你说,那种让一片土地、一群人因为你的努力而变得更好的感觉,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李腾点了点头,那段埋头苦干、充满激情的岁月恍如昨日。

“我相信,无论你选择哪里,都能做得很好。”张薇抬起头,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但是,我不想你因为任何外部的原因——包括我,或者我爸妈的想法——来做这个决定。你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留下继续开拓新的战场,还是回去完成未竟的事业,这个答案,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她没有施加任何压力,没有用两人的未来绑架他的选择,而是将决定权完全交还给他自己。这份理解和尊重,比任何挽留或劝说都更有力量。

“那……如果我们……”李腾有些艰难地开口。

“如果我们继续两地分居?”张薇接过他的话,微微一笑,“我已经想好了。如果你选择回青林,我就申请调回市七小。虽然暂时放弃了在宣传部发展的机会,但教学工作是我的本行,我也热爱。我们可以周末见面,或者你争取常来市里开会、培训。距离,不应该成为真爱的阻碍,而是考验。”

她的话语如此坚定和清醒,让李腾心中涌起巨大的感动和暖流。他紧紧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哽在喉间,最终只化作一句:“小薇,谢谢你。”

接下来的几天,李腾在忙碌的收尾工作中,继续思考着这个重大的人生抉择。他整理着三个月来的学习笔记和工作总结,回顾着在宣传部的点点滴滴。他感激这段经历带给他的成长和视野的提升,也珍惜在这里结识的师长和朋友。

同时,他也更加频繁地与青林镇联系。赵晓波在电话里跟他讨论茶叶标准评审的最终细节,语气中难得地带着征询的意味;老王兴奋地汇报着外贸订单第一批货顺利发出,客户反馈良好;连宋知远书记也打来电话,询问他学习结束的具体日期,说“镇里很多工作还等着你回来拿主意呢”。

这些来自青林的声音,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线,牵动着他的心。他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根系,更深地扎在青林那片虽然贫瘠却充满生机的土壤里。那里的挑战更具体,那里的成就感也更踏实。

学习期的最后一天,李腾向刘科长和部领导递交了自己的总结报告,并委婉而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定:感谢部领导的厚爱和培养,但他选择回到青林镇,继续未完的工作。

部领导虽然感到有些惋惜,但对他这种“扎根基层、不忘根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尊重。刘科长用力握了握他的手:“李腾,好样的!不管在哪里,是金子总会发光!以后宣传系统有什么需要基层配合的,我可直接找你了!”

“随时听从科长调遣!”李腾笑着回答。

走出市委宣传部大楼,李腾回头望了望这栋他战斗了三个月的办公楼,心中没有遗憾,只有满满的收获和前所未有的清晰。他选择了那条看起来更艰难、更漫长的路,但这条路,通往的是他内心的召唤和责任的所在。

他知道,回到青林,并非回到原点。带着在市委宣传部开阔的视野、提升的能力和建立的信心,他将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去面对青林的未来,去续写他与那片土地的故事。而他和张薇的爱情,也在这场抉择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前路漫漫,但他已找准了自己的十字路口,并坚定地迈出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