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何以为民 > 第99章 协调的艺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到县政府办公室的第二天,李腾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宋知远交办的两项协调任务中。他深知,在机关里,领导交办的事项,落实的速度和效果,直接关系到领导对你能力的初步评判。

他没有急于召集开会,而是采取了更稳妥的策略——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摸底。他让王磊分别预约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黄志刚和县农业局局长周建农,时间错开,每人预留了至少四十分钟。

黄志刚是先到的。他还是那副风风火火的样子,夹着一个半旧的黑色公文包,一进门就带着苦笑:“李主任,是为了云雾乡那个项目吧?宋县长这是给我们出难题啊。”

李腾起身给他泡了杯茶,语气平和:“黄主任,别急,坐下慢慢说。宋县长重视这个事情,是因为这关系到山区贫困户的稳定增收。我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把这道题解好。”

黄志刚接过茶杯,叹了口气:“李主任,不瞒你说,我们扶贫办就是个‘丐帮’,手里这点扶贫资金,全县几十个贫困村都眼巴巴盯着,真是撒胡椒面都不够。云雾乡这个高山蔬菜和中药材项目,前景是不错,但前期投入大,见效周期相对长。按照现有政策,我们最多能支持十五万,这已经是极限了,还得上会通过才行。”

李腾认真记录着,问道:“如果这十五万作为启动资金,主要解决种苗和部分简易大棚的问题,那么缺口主要在哪方面?”

“最大的缺口在灌溉设施和道路修缮。”黄志刚显然已经仔细核算过,“那片山地缺水,需要建一个小型蓄水池和配套的滴灌系统,这至少需要二十万。进山的道路太窄,农机和运输车辆进出困难,简单拓宽加固,又得十万左右。这还没算后续可能需要的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的费用。”

送走黄志刚,李腾心中对资金的缺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着进来的是农业局局长周建农。

周建农显得更沉稳些,他先是对李腾的到任表示祝贺,寒暄几句后才切入正题。

“李主任,高山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确实符合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周建农措辞谨慎,“但我们农业局的资金,主要还是保粮食生产,扶持已经形成规模的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对于云雾乡这种刚刚起步、带有一定试验性质的项目,直接投放大量资金,压力很大,也需要充分的论证。”

“周局长的顾虑我理解。”李腾表示认同,“那么,从政策层面,有没有一些可以借力的地方?比如,能否将高山蔬菜纳入我们县的‘菜篮子’工程扶持范围?或者,在农业技术推广、土壤改良方面,给予一些项目支持?”

周建农思考了一下,点点头:“‘菜篮子’工程是个思路,但额度不会太高,最多能争取三五万的补贴。技术推广方面,我们可以派技术员定期指导,这没问题。另外,如果他们能成立专业合作社,达到一定规模,倒是可以申请市里的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那个额度会大一些,但审批周期长,竞争也激烈。”

与两人的单独沟通,让李腾摸清了基本盘:扶贫办有心无力,资金有限;农业局有资源但方向不完全匹配,支持力度受限。下一步,关键就看水利和交通方面能否找到突破口,以及如何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

他正准备联系水利局沈永康局长,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进来的是副主任赵国庆。

“李主任,忙呢?”赵国庆依旧是那副一丝不苟的样子,西装笔挺,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

“赵主任,请坐。”李腾起身相迎,“正在梳理云雾乡项目的一些情况。”

“我听说了,宋县长点了你的将,这可是个硬骨头。”赵国庆在沙发上坐下,看似随意地说道,“搞协调,尤其是在农口,不容易。周局长稳妥,黄主任哭穷,马局长(林业)那边壁垒分明,沈局长嘛,是老好人,但水利资金也是僧多粥少。”

李腾心中微动,赵国庆这话看似闲聊,实则点明了各局长的特点以及协调工作的难点。他是在示好?还是在提醒?亦或是某种程度的审视?

“谢谢赵主任提醒,我刚接触,确实需要多学习。”李腾保持着谦逊,“听说赵主任在协调工业项目方面很有办法,以后还要多向你请教。”

“互相学习。”赵国庆笑了笑,话锋一转,“对了,下个月谢县长要带队去考察几个乡镇企业,涉及安全生产和环保整改,督查科那边报来的方案,我看有些地方还需要细化。你这边如果协调会议需要用车或者会议室,提前跟综合科打个招呼,现在车辆调度有时候会比较紧张。”

“好的,多谢提醒。”李腾明白,这是赵国庆在 subtly 地划分着彼此的职责范围,也暗示了办公室资源的使用规则。

送走赵国庆,李腾更加意识到,办公室内部的人际关系,同样需要用心经营。他收敛心神,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与水利局局长沈永康的电话沟通相对顺利。沈永康在电话里表示,云雾乡那片山地确实存在饮水困难和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他们水利局之前也有过修建小型蓄水池的规划,但苦于资金问题一直未能实施。“如果扶贫资金或者农业开发资金能解决一部分,我们水利局可以从‘小农水’项目里挤一点配套资金出来,技术上我们全力支持。”沈永康的表态给了李腾不小的信心。

至于道路修缮,李腾咨询了县交通局,得到的答复是,村内道路属于村级公益事业,主要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交通局主要负责县级以上公路。这笔钱需要乡里先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然后向上申请奖补,过程较为繁琐,而且额度有限。

情况基本摸清,李腾决定召开一次小范围的协调会。他让王磊通知了扶贫办黄志刚、农业局周建农、水利局沈永康,以及云雾乡的党委书记和乡长。

会议在县政府三楼的小会议室举行。李腾提前到了会场,检查了座位牌和茶水。他特意将自己的位置放在主位旁边,既显示主持身份,又不逾越。

会议开始,李腾首先再次明确了宋知远副县长的指示要求,然后请云雾乡的同志详细介绍了项目规划和面临的困难。接着,他引导各局负责人发言。

黄志刚首先再次强调了扶贫资金的局限性。周建农则重申了农业局资金的使用方向,但松口表示可以争取“菜篮子”补贴和技术支持。沈永康态度最积极,承诺提供技术设计,并愿意配套部分“小农水”资金,但前提是主体工程资金要落实。

各方陈述完毕,场面一时有些沉闷,问题的核心依然卡在资金缺口上。

李腾知道,到自己出面推动的时候了。他没有强行要求哪个部门增加投入,而是换了一个思路。

“各位领导,”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刚才大家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情况也很清楚了。这个项目,单靠任何一个部门,确实困难重重。但我们换个角度看,扶贫需要产业支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新的增长点,水利建设需要落地项目,山区群众期盼致富路径——云雾乡这个项目,恰恰是连接这几个方面的最佳纽带。”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众人,继续道:“我初步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拼盘’解决?由扶贫办牵头,落实十五万启动资金,主要用于种苗和合作社初期运营;农业局负责争取五万‘菜篮子’补贴,并纳入技术推广重点乡镇,同时指导他们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水利局负责小型蓄水池和滴灌系统的设计,并配套十万‘小农水’资金解决主体工程;至于道路问题,请云雾乡政府立即启动‘一事一议’程序,发动群众,我们办公室可以帮助向县财政局优先申请奖补资金,同时,看看能否从以工代赈的角度,争取一点支持。”

这个方案,基本上将每个部门能出的力、能找的钱都考虑了进去,虽然没有完全填平缺口,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并且明确了责任主体。

黄志刚首先表态:“李主任这个‘拼盘’思路好!如果我们几家能这样合力,我们扶贫办这十五万,一定尽快落实!”

周建农也微微颔首:“如果水利和道路能解决,农业局这边的技术和补贴支持,我们义不容辞。”

沈永康笑道:“我没问题,设计马上就可以开始做。”

云雾乡的书记和乡长更是激动,连连表示感谢。

“既然大家原则同意,”李腾趁热打铁,“那就请王磊科长根据今天讨论的情况,整理一个会议纪要,明确各方任务和时限,报宋县长审阅,也作为我们下一步督查落实的依据。”

会议结束后,李腾长长舒了一口气。第一次协调,总算没有搞砸。他体会到,在这种跨部门的协调中,强硬命令往往效果不佳,更重要的是找到利益的共同点,设计出各方都能接受、也能向各自上级交代的方案,同时要用好会议纪要这种“软性”约束工具。

他将会议情况向宋知远做了电话汇报。宋知远在电话那头满意地说:“嗯,思路是对的,‘拼盘’是个好办法。纪要出来我看看。这件事你继续跟进,遇到阻力再跟我说。”

放下电话,李腾感到一丝欣慰。然而,没等他缓口气,关于青林镇石泉村林地使用指标的请示,又摆在了他的案头。林业局局长马占山,可是个以原则性强、甚至有些固执着称的人物。他知道,另一场更需耐心和智慧的协调,即将开始。

窗外,春意渐浓。李腾揉了揉眉心,翻开林业局送来的相关政策文件。在这个全新的岗位上,他就像一名学徒,刚刚初步掌握了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而面前,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工具和材料,等待他去认识和驾驭。但他乐在其中,这种不断学习、不断破解难题的过程,让他感受到了不同于基层执行的另一种成就感。他的视野,正在这纷繁复杂的协调工作中,悄然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