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何以为民 > 第71章 县里的考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春,寒意尚未完全退去,青林镇的山峦间还残留着去冬的萧索,但泥土中已然萌动着不易察觉的生机。就在这万物待苏的时节,一股不同寻常的严肃气息,悄然弥漫在青林镇政府大院。

县委组织部的考察组下来了。带队的是组织部副部长孙为民,一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的中年干部,随行的还有干部科的两位同志。他们的到来,目标明确——对李腾进行副镇长人选的组织考察。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镇机关的每个角落。人们交头接耳,眼神复杂。羡慕、祝贺、审视、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各种情绪在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涌动。谁都清楚,对于李腾这样年轻且晋升迅速的干部,组织考察尤为严格,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检验,也是对他过去几年工作的全面复盘。

考察组的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小会议室,门口贴上了醒目的标识。考察程序随即启动,严谨而密不透风。

首先是个别谈话。谈话对象经过精心选择,涵盖了镇领导班子成员、主要科室负责人、一般干部代表,以及部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

宋知远书记作为镇里的“一把手”,他的谈话至关重要。他与孙为民副部长关起门来谈了将近一个小时。门外的人能隐约听到里面时而平稳、时而略显激昂的谈话声。当宋知远出来时,面色平静,但眼神中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坦然。他对等候在外的党政办人员只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多言。

接着是镇长吴国忠。他的谈话时间稍短,出来时脸上带着惯有的持重笑容,对迎上来的李腾也只是公式化地拍了拍肩膀:“好好配合考察。”

轮到副镇长钱卫东时,气氛似乎微妙了一些。他在会议室里待了四十多分钟。出来时,脸上依旧挂着那副让人看不透的笑容,见到李腾,主动上前,语气热络:“李腾同志,恭喜啊!年轻有为,这次肯定没问题!”只是那笑容背后,眼神闪烁,让人琢磨不定。

赵晓波是被考察组特意点名要求谈话的。这位以专业和直言着称的党委委员,进去时一脸平静,出来时表情也没什么变化。有好奇者私下问他谈了些什么,赵晓波只是推了推眼镜,淡淡地说:“实事求是,李腾同志在经济工作,尤其是特色产业推动上,思路清晰,执行力强,专业配合度很高。”语气客观,不带个人感情,但这已是极高的评价。

经发办的老王被叫去谈话时,紧张得手心冒汗。面对组织部的领导,他有些语无伦次,但一说到李腾的工作,立刻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李主任……不,李腾同志,那真是没得说!能干实事!从竹编厂改制到茶叶合作社,再到跑销路,哪一件不是硬骨头?他从来都是冲在前面,有想法,有办法,还特别尊重我们这些老同志……”他用自己的语言,朴实地勾勒出一个能干、肯干、会干的年轻干部形象。

小陈作为年轻干部代表,则激动地讲述了李腾如何带领他们攻坚克难,如何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又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跟着李主任干,虽然累,但能学到真东西,心里踏实!”

考察组还深入基层,找到了云雾村的老杨。老杨在村里的会议室,对着考察组的同志,掰着手指头数李腾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李干部……不,李腾同志,是真心为我们老百姓办事的!没有他,我们村那片茶山现在还是荒草坡呢!他懂我们农民的心思,办法也多,带着我们搞标准,找专家,现在日子有盼头了!”他言辞恳切,甚至有些动情。

考察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民主测评。全镇机关干部以及部分村干部聚集在大会议室,每人拿到一份无记名的民主测评表。表格上列着“德、能、勤、绩、廉”等多个评价项目,后面跟着“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选项。会场里异常安静,只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李腾坐在台下,能感觉到无数目光从四面八方投来,他目视前方,面色平静,唯有微微抿紧的嘴角泄露了一丝内心的波澜。

测评表被考察组当场密封带走。没有人知道具体结果,但从那严肃而顺利的过程来看,情况应该不差。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是与考察对象本人谈话。

李腾被请进小会议室时,孙为民副部长和另外两位考察组成员正襟危坐,气氛庄重。孙副部长示意他坐下,目光平和却极具穿透力。

“李腾同志,请坐。今天我们代表组织,与你进行一次正式谈话。请你本着对组织、对事业、对个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如实介绍和评价自己。”

李腾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没有急于表功,而是从自己1990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青林镇开始谈起,简要回顾了在党政办、经发办不同岗位上的学习和锻炼,重点阐述了在推动竹艺合作社改制、发展云雾村茶叶产业、探索“月亮湾”生态旅游以及近期在市委宣传部学习的心得体会。他讲得条理清晰,数据具体,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和自身的不足。

“在青林工作的这五年,我最大的体会是,”李腾总结道,“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核心在于‘实’字。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要为群众干出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个人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上有时还不够圆融,宏观战略思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如果组织信任,给予我更重的担子,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期望,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他的自我评价,诚恳、客观,既有自信又不失谦逊,既展现了政绩也坦承了短板。

孙副部长仔细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偶尔插话询问一两个细节,比如在推动茶叶项目时如何处理与赵晓波的技术分歧,在竹艺合作社发展初期如何化解村民的疑虑等。李腾都一一据实回答。

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时,孙副部长合上笔记本,看着李腾,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李腾同志,你的情况我们基本了解了。组织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必要程序,也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和促进。希望你正确对待,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继续保持这种踏实干事的作风。”

“请组织放心,我一定正确对待,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李腾起身,郑重表态。

考察组在青林镇停留了两天,随后悄然离开。他们带走了厚厚的谈话记录、测评表和各类证明材料。镇政府大院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关于考察结果的各种猜测和议论,却在私下里悄然流传。

李腾没有过多理会这些议论。他像往常一样,按时上班,处理党政办的日常事务,与赵晓波沟通茶叶标准发布的最后事宜,关心石泉村山泉水项目的初步进展。只是在他偶尔独处时,眼神会变得格外深沉。他知道,这次考察,是对他过去五年青春和汗水的一次总检阅。结果如何,他已尽力,剩下的,唯有等待组织的决定。而无论结果如何,青林镇的这片土地,以及他在这里未竟的事业,都将继续是他前行道路上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