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何以为民 > 第122章 基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重建资金分配方案尘埃落定,数以百万计的资金如同血液,开始注入红星县亟待修复的肌体。项目立项、招标、开工……各个环节紧锣密鼓地推进。然而,宋知远紧绷的神经并未有丝毫放松。他比谁都清楚,资金的落地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这些承载着无数期望的项目,真正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放心工程”、“百年工程”,才是更大的考验。尤其是在利益驱动下,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在质量上做文章。

“李腾,”宋知远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院子里进出的工程车辆,语气沉重,“钱分下去了,但我的心,还是悬着的。规划蓝图画得再好,资金保障再到位,如果最终建起来的是豆腐渣,那我们就是红星县的罪人!”

李腾肃立一旁,深以为然。

“光靠各部门自身的监管,力度不够,也容易形成信息壁垒和护短。”宋知远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着李腾,“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独立、超脱、贯穿项目全过程的重建督查机制!这件事,你来牵头搞,就从我分管的农口、扶贫和乡镇企业这些领域的重建项目开始试点。要快,要硬,要能发现问题!”

“是,县长!我马上研究落实。”李腾感到一股沉甸甸的责任压上肩头。这不再是简单的文书协调,而是被赋予了实打实的监督权柄。

接下任务,李腾没有急于出台文件。他先是走访了审计局、住建局的老业务骨干,请教工程项目监管的关键环节和常见猫腻;又咨询了纪委的同志,了解廉政风险点;他还特意打电话给在省交通厅工作的大学同学,询问大型项目监管的先进经验。

综合各方意见,他起草了一份《红星县灾后重建项目(农口及相关领域)督查暂行办法》。办法的核心是“三结合”:

一是专业督查与行政督查结合。 抽调水利、农业、交通等部门的技术骨干,组成专家库,参与随机抽查和关键节点验收;督查组本身则负责统筹协调和程序监督。

二是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结合。 除按计划巡检外,更强调“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暗访突查。

三是上级督查与群众监督结合。 在项目所在地公示项目信息、负责人和举报电话,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受灾群众代表参与评议。

方案报给宋知远,他仔细审阅后,大笔一挥:“同意!立即执行!你兼任督查组办公室主任,放手去干,我为你撑腰!”

有了尚方宝剑,李腾立刻行动起来。他协调相关部门,迅速组建了一支精干、专业的督查队伍,并组织了短期培训,明确纪律和要求。很快,几支督查小组便如同警惕的鹰隼,扑向了各个开工在建的重建项目工地。

督查机制立竿见影。一些小的管理不规范、资料不齐全的问题被及时发现并要求整改。但真正的考验,发生在一个看似寻常的下午。

李腾亲自带队,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突查柳林镇段江堤加固工程的一个标段。这个项目属于“生命线”巩固工程的重点,使用的正是刚刚划拨的重建资金,投资额不小。到达工地时,镇党委书记老杨和施工方项目经理闻讯匆匆赶来,脸上堆着热情而略显紧张的笑容。

“李主任(督查组成立后,下面人多以此称呼),您怎么亲自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我们好准备一下汇报材料。”老杨搓着手,语气热络。

“杨书记,督查就是看常态,不需要准备。”李腾语气平和,但目光锐利地扫过施工现场,“我们随便看看,你们忙你们的,不用陪。”

他避开施工方指引的“样板段”,径直走向一处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堤身作业面。工人们正在忙碌,搅拌机轰鸣。李腾蹲下身,仔细观察刚刚卸下的混凝土,用手捏起一点,在指尖捻了捻,眉头微微皱起。他感觉这混凝土的粗骨料比例似乎偏高,砂粒粗糙,看起来不够好。

“项目经理,麻烦把今天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和进场质保书拿给我看一下。”李腾站起身,语气不容置疑。

项目经理脸色微变,眼神闪烁了一下,支吾道:“李主任,这个……资料在项目部办公室,我马上让人去取……”

“不用了,我跟你一起去项目部看。”李腾打断他。

在项目部,李腾仔细核对了配合比通知单和几份进场水泥、砂石的质保书,并未发现明显问题。但他心中的疑虑并未消除。他让随行的水利局专家老刘,立即对正在使用的砂石料和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现场取样。

“李主任,这……没必要吧?我们的材料都是合格的!”项目经理额头开始冒汗。

老杨也凑过来,压低声音对李腾说:“李秘书,这个施工队是县里有信誉的队伍,不会乱来的。你看这大冷天的,取样也挺麻烦,是不是……”

李腾看了老杨一眼,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杨书记,堤防工程,关系千家万户性命,质量上来不得半点马虎。麻烦不麻烦,都要按规矩来。有没有问题,等检测结果说话。”

现场取样被封存,当天就送回了县工程质量检测站。结果出来得很快:砂料含泥量超标,粗骨料压碎指标不合格,导致现场抽取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初步检测远低于设计标号!

看着检测报告,李腾心头火起。这是典型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若非及时发现,这段堤防将来就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他立刻将情况向宋知远做了电话汇报。宋知远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冰冷的声音:“查!一查到底!不管涉及谁,绝不姑息!你代表督查组,立刻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封存不合格材料,责成施工方限期拆除已浇筑的不合格部分!同时,将情况通报给柳林镇党委和县水利局,要求他们做出深刻检查,并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李腾带着督查组的正式文书,再次来到柳林镇工地,当众宣布了停工整改令。老杨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把施工方项目经理骂得狗血淋头,然后又试图跟李腾解释求情:“李秘书,你看,他们也是一时糊涂,能不能给个机会,从轻处理……”

“杨书记,”李腾打断他,语气严肃,“这不是糊涂,这是犯罪!如果这段堤防将来出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是你,还是我?宋县长说了,绝不姑息!请你们立刻执行整改命令,并且配合后续调查!”

李腾的强硬态度,堵死了所有说情的可能。项目被勒令停工,不合格部分被拆除,施工方受到了严厉处罚,并被列入重建工程“黑名单”。柳林镇党委和县水利局也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书面检查。

这件事,像一声惊雷,在全县重建领域炸响。“李腾督查动真格”、“宋县长的秘书不好糊弄”的消息不胫而走。那些心存侥幸、想在工程上打小算盘的人,不由得收敛了几分。督查组的权威,在一次真刀真枪的较量中,牢牢树立了起来。

晚上,宋知远把李腾叫到家里吃饭,算是搞劳。饭桌上,宋知远难得地给他夹了一筷子菜,感慨道:“今天这事,你处理得很好,有原则,有担当!‘基石’要坚固,光有图纸和材料不行,还得有敢于碰硬的监工。你这个监工,当得合格!”

李腾心中暖流涌动,但更多的是清醒。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重建之路漫长,暗流依旧涌动,他这块“磨刀石”,未来还需要打磨更多试图蒙混过关的“锈铁”。而每一次打磨,都是在为红星县未来的安宁与发展,夯下一块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