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哦,啥事没有,俩人幻听了。

纪芳菲在藤谷县又养了一个多月。在藤谷县可比在开州市的生活丰富多了。

对门杨阿姨是个热心人,知道纪芳菲伤了骨头,什么鸽子汤,黑鱼汤,每天变着花样给煮。

她是上了点年纪的人,生活阅历和经验都比年轻人多。纪芳菲坐月子都没有人这么用心对待过她,没想到在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老太太身上,体会到了被呵护的感觉。

投桃报李,她也经常让秋秋买菜的时候贵的食材多买点,大家一起吃。

杨阿姨的儿子和儿媳妇都是县医院的医生,素质都很高。他们不大和邻居交往,但是也不愿意欠别人人情。

阻止不了杨阿姨和纪芳菲来往,总吃纪芳菲的东西,他们心里也过意不去。于是就动用自己的关系,给纪芳菲请了个康复科的主任,隔三差五来指导纪芳菲做康复训练。

纪芳菲那个家装修的,说实话,不像住户像高级茶室。知识分子不爱附庸风雅的少。

一来二去,不用对门小夫妻请,他们医院的同事很多都愿意来纪芳菲家看看。美其名曰——参观。

当然了,人家也不会空着手来。

这些朋友真不真都是后话,但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纪芳菲的腰恢复的是真好。纪芳菲甚至觉得,从前她月子里落下的小毛病,都被调理好了。

秋秋加上对门杨阿姨一家四口,也都被调理的红光满面,气血充足。

当然了,钱也没少花。

不过无所谓,姐现在有的是钱。

贩沙的生意可谓一本万利。

你想,那沙子是大自然的产物,根本不用生产,你只要出人出车,挖就行了。能有几个本钱?

彭氏承建的藤谷县新城的项目非常庞大,曹小刀挖多少沙他们就能吃掉多少。而且还远远不够。

大头还要从国营沙场运过来。

但这也足够曹小刀和纪芳菲赚翻了。

那个时候,活不缺人干,比如挖沙。

只要有手谁都能挖。

但是想贩沙并不容易。

第一,沙子是国有资源,私人采砂要么办证,要么背景够大。

第二,你得有销路。这个不用多说。想当年黑龙会和白狼帮都在藤河挖沙,为啥总打架?

就为了客户。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风刚刚吹过来,各种基建刚刚露苗头,河沙供大于求。

客户就是钱,钱就是兄弟们的饭碗。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

所以,俩帮派三天两头打得你死我活,翻天覆地。可见销路有多重要。

第三,也是重中之重。回款。

那个时候,别说压货款,工地干活的农民工工资都能无限期往后压。

彭氏这种大公司也不例外。

那时候有句玩笑话,做工程不用考虑工人工资这部分预算。

可见拖欠款项这种事有多严重。

回款不到位,以上两个条件的付出全部白费,还会因此背上债务,甚至丧命。

比如像曹小刀这种小工头,拿不到回款就不能给工人发工资,不给工人发工资,工人能行?

除非远走他乡躲债,不然遇到极端的工人,那时候灭门惨案也不稀罕。

有纪芳菲在,销路和回款根本不成问题。曹小刀只管玩儿命挖沙就行。

可见,纪芳菲那三成利润并不是白拿的。

那个时候,能搞定以上三个条件,别说贩沙,干啥都能暴富。太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都是被回款拖垮的。

以至于很多企业都设专门的部门负责跑外催款。

纪芳菲和黎晏书的关系,回款不要太轻松。

短短三个月时间,曹小刀就鸟枪换炮,从开着小拖拉机手刨,换成了铲车加大卡车。

车队日夜不停的运沙。车轱辘一转都是钱。

郁金香的营收对于普通人来说够吓人了,沙场运转开来,比郁金香还猛。

都是一本万利。干……就完了。

纪芳菲终于理解,为什么那些开场的老板们挥金如土。

沙场要是能一直干下去,纪芳菲也能挥金如土。就是她担心沙场不能长久,她还要养娃,所以不敢猖狂。

她一女的,又不下舞厅,又不找小姐,更不包二奶。吃吃喝喝那点小钱而已,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洒洒水啦。

不过,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搂紧黎晏书那个金大腿。

彭氏的班她还要继续上。

开州市原来租的房子是不敢住了,怕黎晏书那个前妯娌来找事,拿她撒气。那娘们跟神经病一样,不去找她前夫,也不去找撬了她前夫的小邵姑娘。

专门蹲纪芳菲。真是公鸡招狗当三陪,啥倒霉事都让纪芳菲遇上了。

她本来想在距离公司更近的地方租个房子,黎晏书骂她鼠目寸光,未来房价肯定得涨,她又不是没钱。为啥不买套房子。

何况宝妹才上二年级,将来肯定还要在开州市读初中、高中。难道能在市里读书,非得回县里读?

不要以为纪芳菲能被说服,她是很聪明,但越是聪明的人固执起来越难劝。

纪芳菲固执的认为藤谷县那个房子才是她的家,因为那里有李梅的痕迹。只有在那里,她才踏实。

别的地方再好,比如法国的巴黎。那也只是向往的地方。可以去那里上学、旅游,短暂居住,但最终还是要回到藤谷县去才行。

黎晏书在法国买房,那是为了转移财产,让彭博涛花不到。她又没男人,不用防着谁。

在别的地方买那么多房子干啥?

不过,到了最后,纪芳菲还是买了两套小两居。因为黎晏书说,没房子宝妹在学校会被瞧不起。

为啥买两套小居室呢?

一套不够住。

宝妹大了要自己睡。她一个房间,纪芳菲一个房间,秋秋一个房间,黎晏书一个房间。

两套小居室正好四个房间,从中间开个门打通,刚刚好。

别问为啥还要给黎晏书留个房间。你可以选择不留,但挡不住黎晏书要来住。

所以,退而求其次,只好给黎晏书也准备一个房间。

房子就在公司对面,原是某国企的职工房,房改时职工认购的。

那个年代到处盖新楼。原房主为了置换新房才卖的这个旧房。

三楼,步梯。房间的地面还是水泥的,根本谈不上有装修。

黎晏书的意思,喊小林来设计一下,重新装修再住。

纪芳菲不乐意。因为她对这房子没有归属感,能住就行。

所以,最后也没装修。就从两套房共有的那面墙上开了个门,方便两边来回走动。

别问小林为啥还没回南方去。问就是,拜纪芳菲所赐,他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