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 第7章 智稳襄阳慑贺帅,霹雳手段除内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章 智稳襄阳慑贺帅,霹雳手段除内奸

周遇吉率领的三百精骑,如同幽灵般在襄阳外围活动。

他们并不与张献忠的主力硬碰,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昼伏夜出,忽东忽西。今夜袭扰一下围城的营地,发射几轮火箭,制造混乱;明日在运粮道上设伏,吃掉一小股敌军;后天又突然出现在敌军侧翼,擂鼓呐喊,做出大军来袭的假象。

张献忠的前锋部队被搞得疲于奔命,风声鹤唳,根本无法安心围城,更无法判断官军主力到底来了多少。 “王小伟的兵来了!”的流言在流寇军中蔓延,带来不小的恐慌。

与此同时,几船从南阳紧急调拨的粮草物资,成功冲破封锁,运入了襄阳城中。虽然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它向襄阳军民表明,朝廷没有放弃他们,援军和物资正在到来!城中原本低落的士气为之一振。

襄阳守将贺人龙的心情却极为复杂。他确实与张献忠有旧,也曾动过保存实力甚至待价而沽的念头。但王小伟南阳大捷的消息传来,以及城外官军(虽不知虚实)的活跃表现,让他不得不重新掂量。尤其是王小伟对付温体仁、刘瑾仁的霹雳手段,他早有耳闻,深知这位驸马督师绝非心慈手软之辈。

这一日,他正在府中徘徊,亲兵来报:“大帅,城外王督师遣使送来亲笔信!”

贺人龙心中一凛:“让他进来。”

来者是王小伟的一名亲卫队长,不卑不亢,呈上书信。信的内容很简短,先是肯定了贺人龙坚守襄阳的功劳,承诺朝廷必有重赏。接着笔锋一转,提及南阳刘瑾仁勾结流寇、图谋不轨之下场,以及温体仁通敌叛国之结局。最后写道:“……襄阳重镇,关乎国本,陛下甚为关切。望将军深明大义,谨守臣节,与王师里应外合,共破献贼。则公侯之位,可期也。若有差池,则国法森严,尚方宝剑之利,将军当有所闻……”

恩威并施,软硬兼吃!贺人龙看完信,额头渗出冷汗。王小伟这是在敲打他,提醒他前车之鉴,同时许以重利,更暗示皇帝和朝廷都在盯着他。

他毫不怀疑,若自己真有异动,那位驸马督师绝对敢用尚方宝剑先斩了他!南阳那股精锐的战斗力,他自问麾下这些兵马拉出去野战,绝非对手。

“回去禀告督师,”贺人龙深吸一口气,对来使道,“贺某深受国恩,必当死守襄阳,以待王师!若有二心,天诛地灭!”他不得不表态了。

使者离去后,贺人龙立刻下令各部严防死守,并处决了几名军中私下散布投降言论的低级军官,以表决心。

然而,城内的暗流并未完全平息。以襄阳知府王承曾为首的一部分官绅,极度恐惧张献忠屠城,暗中勾结,密谋逼迫贺人龙投降,甚至计划在夜间偷开城门。

这一切,都被潜入城中的“夜不收”探子侦知。

消息很快传回南阳。

王小伟勃然大怒:“国难当头,不思报效,竟欲卖城求活!此等蛀虫,比流寇更可恨!”他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他稳定襄阳的战略。

他立刻下令给城内的“夜不收”头目:“执行‘清道’计划!锁定王承曾等主要密谋者,搜集证据,必要时……可采取断然措施,务必确保城门万无一失!”

当夜,襄阳知府衙门后宅。

王承曾正与几名心腹士绅密议,如何说服(或架空)贺人龙。

突然,书房门被猛地撞开!数名黑衣蒙面人如同鬼魅般闯入,刀光闪动,几名试图反抗的家丁和心腹瞬间被格杀!

王承曾吓得瘫软在地:“你…你们是什么人?!胆敢……”

为首的黑衣人亮出一块令牌,上面刻着一个特殊的徽记(夜不收的标识),声音冰冷:“奉督师令,查办通贼卖城之逆党!王承曾,你的勾当发了!”说完,将一叠他与城外流寇暗中联络的信件扔在他面前。

王承曾面如死灰。

“尔等若想活命,即刻写下认罪书,并供出所有同党!否则,满门抄斩!”黑衣人语气森然。

在死亡的威胁和下狱抄家的恐惧下,王承曾崩溃了,乖乖写下了认罪书,并供出了一串名单。

黑衣人拿到口供,并未杀他,而是将其捆绑塞口,藏于密室。随即,他们按照名单,连夜行动,以各种“意外”或“暴病”的方式,迅速清除了几名最主要的投降派头目。

第二天清晨,贺人龙发现王承曾及几名重要士绅突然“病倒”或“失踪”,正自惊疑不定时,收到了“夜不收”秘密送来的王承曾认罪书抄件及部分证据。

贺人龙看完,惊出一身冷汗,后怕不已。他这才知道,城内竟发生了如此惊天阴谋,而王小伟的手段竟如此凌厉高效,无声无息间就平息了一场巨变!他对这位驸马督师的敬畏之心更深了,再不敢有任何摇摆念头,全力整饬城防,镇压任何不稳迹象。

襄阳城,在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暗流涌动后,终于被王小伟以“外慑内除”的雷霆手段,暂时稳定了下来,成为了钉在张献忠进军路线上的一颗坚固钉子。

张献忠猛攻数日,见襄阳守军抵抗坚决,城外又有官军骑兵不断骚扰,加之听闻王小伟主力可能即将南下,不得不悻悻然解围而去,转而劫掠周边州县。

王小伟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他利用这段时间,全力整训军队,补充弹药,并将目光投向了军工研究所的新成果——一种可能改变攻城与守城模式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