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 第20章 佛郎机商献异宝,疫病骤临显仁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章 佛郎机商献异宝,疫病骤临显仁政

登州港,一艘造型奇特、悬挂着红底盾牌十字旗的西洋帆船缓缓靠岸。船主是一名自称“费尔南多”的葡萄牙商人,长期往来于澳门、马尼拉与日本之间,此次因避风浪和补充淡水食物,临时停靠登莱。

闻讯的徐锐,立刻提高了警惕,亲自带人上船检查,并按照王小伟的指示,尝试与对方接触。

费尔南多是个中国通,能说生硬的官话。见到徐锐及其手下士兵装备精良、纪律严明,不同于以往见过的明军,态度颇为恭敬。为示友好,他主动献上一些礼物:一支精美的单筒望远镜(远比格物院仿制的清晰)、一柄做工精良的西洋刺剑、还有几本厚厚的、绘有奇异图案和文字的书籍。

最让徐锐感兴趣的,是一张巨大的、绘制在羊皮上的世界地图。上面不仅清晰标注了欧洲、非洲、美洲,还有详细的海岸线、航道、甚至风向洋流标记!大明,在这张图上,只是东方巨大大陆的一部分,而非世界的中心。

徐锐立刻意识到此图的价值,火速派人连同样品书籍一起,送往济南总督行辕。

王小伟看到这张地图时,心情激荡。虽然他早已知道世界之大,但如此直观地看到这个时代西方人绘制的精密海图,感受仍是不同。它直观地展现了海洋的广阔和贸易路线的价值,也更清晰地标明了后金(满洲)的位置及其与朝鲜、蒙古的关系。

“好东西!这才是无价之宝!”王小伟赞叹,立刻吩咐格物院组织人手,连夜临摹、翻译图上的标注和那几本航海、几何书籍。

通过与费尔南多的进一步交流(王小伟亲自接见,用一些超越时代的见解折服了对方),王小伟了解到更多西方在火器、造船、天文、数学方面的进展,以及澳门葡萄牙人与明朝官府的微妙关系。

他慷慨地赏赐了费尔南多,并与其达成一项初步协议:山东方面提供优质生丝、瓷器(由总商会供货),费尔南多则负责销售并采购山东需要的物品(如优质硫磺、硝石、特殊金属、甚至书籍和雇佣技术人员),双方建立长期贸易关系。

这次意外的接触,如同一扇窗户,让王小伟及其核心团队更清晰地看到了世界,也更加坚定了发展海军、开拓海贸的决心。世界的棋盘,似乎变得更大了。

盛夏酷暑,一场突如其来的霍乱(时称“吊脚痧”或“虎狼痢”)在鲁西南地区爆发,并迅速蔓延。疫情凶猛,患者上吐下泻,脱水而死,往往一家一家地死绝,景象惨不忍睹。

地方官府应对失措,或迷信祈禳,或一味封村锁路,任其自生自灭,反而加剧了恐慌和人员流动,导致疫情扩散。

疫情消息传至济南,王小伟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他深知霍乱的可怕,更知封建时代政府对瘟疫的无力。他毫不犹豫地动用了近乎军事化的手段应对。

“即刻下令:疫情各州县,实行隔离!设立检疫所,患者集中收治,密切接触者观察!所有费用,由行辕支付!”

“格物院医学科、所有招募郎中,立刻前往疫区!按之前制定的《防疫条略》行事:饮用水必须煮沸,石灰消毒,处理秽物,严禁乱抛尸体!”

“调拨库粮,设立粥厂,保证未感染百姓基本饮食,避免流徙!”

“周遇吉,派兵维持秩序,强制执行防疫措施,有敢违抗、散布谣言、趁火打劫者,就地正法!”

一道道命令雷厉风行。一支由郎中、格物院学生、军医、志愿者组成的特殊队伍开赴疫区,他们戴着简易的口罩(多层纱布夹棉絮),按照条略,建立临时“医护营”,虽然条件简陋,却是有组织、有方法地应对疫情。

焚烧石灰的白烟、煮沸药草的气味弥漫在疫区上空。士兵们荷枪实弹,却不是在作战,而是协助隔离、分发药物食物、掩埋深埋死者。场景看似冷酷,却蕴含着最高效的仁慈。

《齐鲁新报》连续刊文,解释疫情,宣传防疫知识,稳定民心,报道“医护营”事迹。

效果是显着的。在其它地区疫情仍在肆虐时,鲁西南的疫情首先得到了控制,死亡率大幅下降。无数百姓因此得救。

“王督师派天兵天将来救我们了!”

“那医护营,真是活人无数啊!”

感激之声在民间迅速流传。王小伟和总督行辕的威望,在这场天灾中达到了新的高度。此举甚至震惊了朝野,原来瘟疫还可以这样应对?虽然仍有非议其“手段酷烈”、“有违仁恕”,但实打实的成效摆在眼前。

一支原始的、具有近代公共卫生意识的医疗防疫队伍,在这场灾难中经受洗礼,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