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 第6章 捷报传京撼朝野,晋商余孽谋反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章 捷报传京撼朝野,晋商余孽谋反扑

野狐岭大捷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宣大各地,并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报京师。

捷报传入北京,朝野震动!

崇祯皇帝正在为日益吃紧的辽东局势和中原流寇复起而焦头烂额,接到王小伟的捷报,简直如同久旱逢甘霖!他反复看着捷报上“阵斩五百余级”、“新式火器大发神威”、“我军伤亡仅数十”等字样,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

“好!好!好!”崇祯连说三个好字,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对侍立在旁的王承恩道,“大伴,你看看!朕就说王爱卿是国之干城!这才去了宣府几日?便以雷霆手段肃清贪墨,整顿边防,更取得如此大捷!扬我国威!壮我军心!此乃朕登基以来,边镇少有之大胜!”

王承恩连忙躬身附和:“皇爷圣明!王督师实乃不世出之良将,有他坐镇宣大,北疆可安矣!”

崇祯兴奋地在殿内踱步:“拟旨!嘉奖王承渊及宣府有功将士!王承渊加太子太傅,赏银币蟒服!周遇吉升授都督同知,其余将士,按功叙赏,阵亡者厚加抚恤!将此次大捷,明发天下,让那些整日只会空谈误国之辈看看,何为实干,何为功绩!”

这道旨意,无疑是对王小伟新政和战功的极大肯定,也是对朝中某些残余的周延儒势力乃至清流言官的狠狠一击。皇帝用最直接的方式表明:王承渊,就是他如今最倚重的肱骨之臣!

捷报明发,京城舆论哗然。百姓欢欣鼓舞,视王小伟为护国长城。而那些原本对王小伟改革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官员,此刻也大多闭上了嘴,至少表面上不敢再非议。实力,是最好的话语权。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

就在王小伟声望如日中天之际,暗处的敌人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宣府镇的贪腐集团被摧毁,边境贸易被官府接管,这条巨大的黑色利益链条被硬生生斩断,损失最惨重的,除了倒台的麻登云等人,便是与边镇将领勾结最深的——晋商余孽。

虽然范永斗已死,范家主要势力被铲除,但晋商经营百年,树大根深,盘根错节。仍有不少残余势力,或是范家的旁支远亲,或是其他与范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商号,依旧靠着以往的关系和人脉,从事着见不得光的勾当,尤其是对蒙古乃至后金的走私贸易。

王小伟在宣府的改革,断了他们最大的财路!

山西,某处隐秘的庄园内。几名衣着华丽、气质阴鸷的商人正在密议。他们便是晋商余孽中的几个头面人物。

“诸位,王承渊此子,心狠手辣,比之当年的孙传庭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宣府这么一搞,我等通往草原和辽东的商路,几乎全断了!长此以往,我等别说赚钱,只怕身家性命都难保!”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阴沉地说道。

“谁说不是!他查抄麻登云,里面有多少是我们的干股?如今血本无归!更可恨的是,他设立什么‘官市’,分明是要把我们赶尽杀绝!”一个胖商人咬牙切齿。

“光抱怨无用。”一个面色白皙、眼神锐利的中年人开口道,他叫梁嘉宾,是如今晋商残余势力中较有头脑的一个,“王承渊如今圣眷正浓,手握重兵,更有新式火器之利,硬碰硬,我们是以卵击石。”

“那梁兄的意思……”

梁嘉宾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王承渊再厉害,也是个人。他在宣府得罪的人太多了,除了我们,朝中盼他死的人,只怕也不少!”

“梁兄是说……借刀杀人?”

“不错!”梁嘉宾压低声音,“我们可以双管齐下。第一,重金贿赂朝中与王承渊有隙的官员,尤其是那些清流言官,让他们寻找王承渊的‘罪证’,比如‘擅杀大臣’、‘与民争利’、‘穷兵黩武’等等,不断上本弹劾,即便扳不倒他,也要让皇帝对他心生疑虑!”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梁嘉宾的声音更低了,“我们可以……借虏杀人!”

“借虏?你是说……”

“王承渊在野狐岭打败的,不过是奈曼部这种小角色。真正的硬茬子,是关外的皇太极!”梁嘉宾阴冷道,“我们可以派人,携带重金和情报,秘密前往沈阳,觐见皇太极!将王承渊在宣府的布防、新军情况、火器威力,尽数告知!并且,我们可以承诺,只要皇太极发兵攻打宣府,我们愿意提供内应,甚至帮忙筹措部分粮草!”

“嘶——”在座几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这可是通敌叛国啊!若是泄露……”

“成王败寇!”梁嘉宾厉声道,“若不除掉王承渊,我等皆是死路一条!皇太极雄才大略,早有入主中原之心,王承渊是他心腹大患,他必欲除之而后快!此乃驱虎吞狼之计!只要王承渊一死,或者宣府被打烂,朝廷必然换将,届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密室中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即,贪婪和恐惧最终压倒了理智。

“干了!”

“就依梁兄之计!”

几人达成共识,开始秘密筹划这险恶的阴谋。

一股针对王小伟的暗流,开始在中原与关外之间悄然涌动。朝堂的弹劾与关外的刀兵,即将形成一张无形的大网,向他笼罩而来。

王小伟在宣府迎来了短暂的胜利与和平,但他并不知道,更严峻的考验,已在路上。他点燃的燎原之火,在照亮前路的同时,也引来了更多飞蛾与豺狼的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