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 第28章 以退为进请巡边,星火离京欲燎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章 以退为进请巡边,星火离京欲燎原

皇帝的旨意迅速传开。首辅周延儒被勒令闭门思过,其心腹吴昌时被投入诏狱!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所有人都明白,这仅仅是开始。吴昌时在诏狱里能扛多久?他会吐出多少秘密?周延儒是否会被彻底牵连?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正在酝酿。

周府之内,周延儒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摔碎了所有能摔的东西。他没想到王小伟的反应如此迅猛,手段如此酷烈,更没想到皇帝的态度如此鲜明!“完了……全完了……”他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深知自己政治生涯,恐怕已走到尽头。他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吴昌时能扛住诏狱的酷刑,以及宫里的那条线,不要被牵扯出来。

而此刻的王小伟,却异常平静。刺杀案的后续调查,自有崇祯皇帝盯着,锦衣卫和东厂必然会“尽心竭力”。他深知,经此一事,他与周延儒乃至整个旧文官集团已彻底撕破脸,势同水火。留在京城,只会陷入无止境的政治倾轧和暗算之中,他的抱负,他的改革,都将举步维艰。

是时候离开了。

数日后,王小伟递上了一份奏章,并非弹劾周延儒,而是—— 《请巡九边整饬武备疏》。

在这份奏章中,他只字未提遇刺之事,而是以忧心国事为由,指出虽京营初成,然九边重镇武备依旧废弛,虏患未靖,恳请皇帝允他以兵部尚书、督师之尊,代天巡狩,亲赴蓟镇、宣大、山西等边镇,实地勘察防务,整饬兵马,汰弱留强,巩固边防,以杜虏骑南下之途。

这是一招以退为进的高棋。

崇祯览奏,心中百味杂陈。他既恼怒于周延儒集团的无法无天,又对王小伟的“识大体”、“顾大局”感到一丝欣慰和愧疚。他明白,王承渊这是不愿在京城这潭浑水里继续纠缠,想要跳出是非之地,去真正需要他的地方,为国效力。这份公忠体国之心,与周延儒之流的蝇营狗苟,形成了鲜明对比。

“准奏!”崇祯几乎没有犹豫,立刻朱批允准,并赐下王命旗牌,赋予王小伟“便宜行事”之权。他需要王承渊去整顿边防,更需要借此平衡朝中势力。同时,他下旨褒奖王小伟忠勇,遇刺后仍心系国事,并厚恤伤亡亲卫。

消息传出,周延儒残余党羽暂松一口气,而许多有识之士则为之扼腕,深知猛虎离山,朝廷恐再难有制衡奸佞之力。

王小伟的行动极为迅速。接到旨意后,他立刻召集核心将领与幕僚,安排京营后续整训事宜,将军政大权暂交于可靠之人。同时,他下令军情司精锐尽出,提前赶赴宣大等地,铺设情报网络,侦查各方动向。

离京前夜,王小伟登上了京师的北门城楼,遥望北方沉沉的夜色。那里有广袤的土地,有蜿蜒的长城,有不甘臣服的蒙古部落,有虎视眈眈的后金政权,也有……他起家的宣府镇,和他一手打造的山东基业。

京城,是权力的角斗场,充满了腐臭的气息。而边关,虽然苦寒,虽然危险,却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和更为直接的敌人。

他将京营和军工体系的框架已然搭建起来,留下了足以燎原的火种。如今,他要跳出这令人窒息的牢笼,去往更广阔的天地,积聚力量,磨砺刀锋。

“周延儒……温体仁之流……还有朝中衮衮诸公……”王小伟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你们就在这泥潭里继续争斗吧。待我整合边军,手握强兵,携赫赫战功归来之时,再看这大明天下,究竟是谁主沉浮!”

翌日清晨,一支精干的队伍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京城。王小伟一身轻甲,外罩猩红斗篷,在亲卫的簇拥下,策马而行。他没有回头再看那座宏伟而腐朽的帝都。

他的目标,在北方,在更广阔的战场。

星火,已离京门,其势,必将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