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 第21章 大婚之时波澜起,阅兵场上天下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大婚之时波澜起,阅兵场上天下惊

王小伟与皮岛总兵沈世魁之女的联姻,如同一块投入已然暗流汹涌湖面的巨石,在大明内外激起了千层浪。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男婚女嫁,更是两大抗金势力的结合,是王承渊势力从陆地向海洋的战略延伸,其政治和军事意义,远超事件本身。

盛大的婚礼,定在了大同。

此时的宣大总督府(兼太师府),已非昔日可比。经过数次扩建和修缮,虽不追求奢靡,但气势恢宏,防卫森严。婚礼的筹备工作,由北疆商行和总督府属官共同操办,极尽隆重。来自宣大各地、京城、甚至南方勋贵、各地督抚的贺礼络绎不绝,车马堵塞了通往大同的官道。这不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一次各方势力对如日中天的王太师的集体示好和立场展示。

崇祯皇帝也派出了钦差,送来了丰厚的赏赐,并加封新娘为“贞淑郡主”,以示恩宠。但这恩宠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忌惮和无奈,只有当事人心中清楚。

婚礼当天,大同城内张灯结彩,万人空巷。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想要一睹太师风采和那位来自海外孤岛的郡主。欢呼声、祝福声震耳欲聋,“王太师万岁”、“祝太师郡主百年好合”的声浪此起彼伏。这热烈的场面,让前来观礼的各方使者、官员们心中凛然,王承渊在宣大的民心所向,远超他们的想象。

然而,在这普天同庆的表象之下,暗流依旧在涌动。

军情司在婚礼前夕,接连截获了多起试图破坏婚礼的阴谋。有来自后金“钉子”的残余势力,试图混入城中制造混乱;有被薛国观等朝中政敌收买的亡命之徒,计划在婚礼现场行刺;甚至还有少数对王小伟新政恨之入骨的宣大本地士绅余孽,想要散布流言,诋毁新娘声誉……

但这些魑魅魍魉的伎俩,在军情司“暗刃”和“幽瞳”编织的天罗地网面前,显得如此可笑。所有试图伸出的黑手,都在第一时间被无情斩断。数十名阴谋者在婚礼前夜被秘密处决,他们的首级被悬挂在城外示众,无声地宣告着任何挑衅的下场。

婚礼顺利进行,波澜不惊。 但在知情者眼中,这平静之下蕴含的雷霆手段,更令人胆寒。

洞房花烛夜。

王小伟看着眼前这位凤冠霞帔,虽略显紧张,但眉宇间自带一股英气的少女——沈玉茹(虚构名)。她不像寻常闺阁女子那般娇怯,眼神清澈而坚定。

“郡主,这场婚姻,源于大势。”王小伟开门见山,语气平和却坦诚,“你我都身不由己,但既已成事实,我王承渊在此承诺,必不负皮岛军民抗金之志,亦会尊重于你。”

沈玉茹抬起头,勇敢地迎上王小伟的目光:“太师之名,玉茹在皮岛早已如雷贯耳。父亲常言,太师乃当世豪杰,唯一能挽天倾者。玉茹虽为女子,亦知家国大义。能嫁与太师,助太师成就大业,玉茹……无憾。”

没有寻常新婚的旖旎,更像是一场志同道合者之间的盟誓。但这建立在共同目标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婚姻,或许比单纯的爱情,在这个乱世中更加稳固。

婚礼的喜庆气氛尚未散去,一场规模空前、旨在向天下昭示力量的 “宣大阅兵式” ,就在大同城外的校场上拉开了帷幕。

这是王小伟精心策划的一场“秀”,一场武力威慑和政治宣言。

受邀观礼的,不仅有宣大各级官员、驻军将领、士绅代表,更有来自京城、南方各镇、漠南蒙古诸部,乃至朝鲜、琉球的使者!后金方面,虽然未受邀请,但王小伟相信,皇太极的探子一定就在附近窥探。

阅兵当日,晴空万里。巨大的校场上,旌旗蔽日,刀枪如林。

首先走过观礼台的,是步伐铿锵、盔甲鲜明的步兵方阵。他们手持燧发枪,刺刀雪亮,眼神锐利,行动如一。

紧接着,是马蹄如雷的骑兵方阵。“燎原营”将士人马皆甲,手中的新式骑铳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冲锋时那如山崩海啸般的气势,让蒙古使者都为之色变。

然后,是沉重而威严的炮兵方阵。一门门闪烁着金属冷光的火炮被骡马拖拽而行,那粗大的炮口,无声地诉说着毁灭的力量。

最后压轴的,是全身笼罩在神秘色彩中的“神机营·锐士营”! 当这支仅仅千人的部队,手持造型奇特的连珠铳,迈着整齐划一、充满自信的步伐通过观礼台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武器,但那支部队散发出的精悍和那种武器本身带来的独特压迫感,让每一个懂军事的人都感到心悸。

然而,阅兵的高潮,远不止于此。

在各方使者还在为宣大军的军容震撼时,王小伟缓缓站起身,走到了观礼台前方。他没有看那些使者,而是面向校场上数万将士,以及更远处那些自发前来观礼的无数百姓。

他的声音,通过简单的铁皮喇叭(扩音效果有限,但足以让前排听清),清晰地传开,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和决心:

“将士们!百姓们!诸位使节!”

“今日,我等在此,非为炫耀武力,乃为昭示决心!”

“自我大明立国以来,北虏南寇,纷扰不休!然至今日,建奴逞凶于关外,流寇糜烂于中原,朝中……呵,朝中亦不乏蠹虫当道,尸位素餐!”

他话语犀利,直接点破了当下的困境,让所有观礼的朝廷使者脸色煞白,却让将士和百姓们热血沸腾。

“有人问我,王承渊,你整军经武,意欲何为?!”

“今日,我便告诉天下人!”王小伟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直刺苍穹,“我王承渊,在此立誓!”

“一不为封侯拜相!二不为青史留名!”

“我只为,让我汉家儿女,不再受那异族屠戮之苦!”

“只为,让我大明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

“只为,扫清寰宇,再造一个朗朗乾坤,让我华夏衣冠,永耀于世!”

“凡阻我达成此志者,无论是关外建奴,还是朝中蠹虫,抑或是境内魍魉——皆为我之死敌!必以雷霆扫之,以烈火焚之!”

“此志,天地共鉴,鬼神同听!”

轰!

这番话,石破天惊!超出了所有使者的想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臣子之言,这几乎是在宣告一种独立的意志和凌驾于朝廷之上的目标!

校场上,数万将士如同被点燃的火山,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

“愿为太师效死!!”

“扫清寰宇!再造乾坤!!”

声浪滚滚,直冲云霄,仿佛要将这天空都撕裂!那冲天的杀气和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让所有外来使者,包括那些蒙古台吉,都感到浑身发冷,灵魂战栗!

这场阅兵,连同王小伟那番掷地有声、近乎叛逆的誓言,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天下。

崇祯皇帝在乾清宫摔碎了心爱的茶杯,却又在无尽的愤怒中,感到一丝深深的无力。

皇太极在沈阳,沉默了许久,最终只对身边的重臣说了一句:“王承渊,已非边将,实乃……国主也。”

天下诸侯,各方势力,都清楚地意识到,大明北疆,崛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然大物,和一个野心与实力都深不可测的枭雄。时代的车轮,正在王小伟的推动下,不可逆转地驶向一个未知而汹涌的方向。

(第二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