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 第23章 格物造神稳民心,经济利刃斩敌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章 格物造神稳民心,经济利刃斩敌筋

婚宴刺杀的血腥气息尚未完全散去,宣大境内宵禁的铜锣声还在街巷间回荡,王小伟却已将那场未遂的刺杀转化为更强的统治力。内部清洗在血与火中深入推进,而他的目光,已然投向更深远的地方——他要从精神和经济两个层面,给予敌人更沉重的打击,同时将自身的根基打造得坚不可摧。

第一战场,精神与信仰的高地。

连番的战争、瘟疫、内部肃清,虽然凝聚了核心力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在小部分民众心中留下了疑虑和不安。王小伟需要一种更强有力的东西,来统一思想,稳固民心。他选择了——将“格物”与“王太师”神化!

在格物院的主导和北疆商行的财力支持下,一系列堪称“神迹”的工程和展示,在宣大各主要城镇迅速铺开。

在大同城中心,一座高大的“格物丰碑”被竖立起来。碑文并非歌颂帝王将相,而是以浅显的文字和生动的浮雕,记载着格物院近年来的“丰功伟绩”:“崇祯九年式燧发枪” 的图案,旁边标注“使大明士卒持之,可御建奴铁骑”;“人痘接种法” 的示意图,旁边写着“活人无数,恩同再造”;“番薯、玉米” 的硕果图案,标注“解民饥馑,功德无量”;甚至还有那台粗糙的 “大气式蒸汽机” 的简易图样,旁边写着“巧夺天工,力大无穷”……碑文的最后,是一行醒目的大字:“格物致知,强兵富民——王公承渊倡!”

潜移默化间,将科技的进步与王小伟的个人威望紧密结合。

同时,一系列“格物惠民展示会”在各地巡回举行。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展示:用改良织机当场织出更细密的布匹并低价售卖;用新式农具演示垦荒效率;聘请接种人痘后康健的孩童现身说法;甚至由军工局演示燧发枪打靶(安全距离外)……这一切,都由经过培训的“宣讲员”,用最朴素的语言,向围观百姓讲解:“这都是王太师带着格物院的先生们,为咱老百姓弄出来的好东西!”

更绝的是,一篇篇经过精心雕琢、半文半白的“神话故事”开始在《北疆新闻》和民间说书人口中流传。故事里,王太师是“紫微星”下凡,授天命来拯救黎民,格物院的各种发明,都是“上天赐予太师,用以扶保大明、普惠苍生”的“神器”!

科学与迷信,现实与神话,被王小伟巧妙地杂糅在一起,形成了一套独一无二的、以他为核心的个人崇拜体系。 效果是惊人的!底层百姓或许不懂高深的道理,但他们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好处,听得懂神怪的故事。一时间,“王太师乃星君转世”的说法在民间悄然流传,王小伟的威望被推向了神坛,其统治的合法性在民众心中得到了空前强化。

第二战场,经济与资源的绞杀。

内部精神堡垒构筑的同时,王小伟对皇太极的经济绞杀战,进入了更加残酷和精准的阶段。他不再满足于泛泛的封锁和打压,而是要精准地找到后金的命门,一刀毙命!

后金的命门是什么?是盐和铁!

关外苦寒,本身不产盐,所需食盐绝大部分依赖从明朝、朝鲜进口以及掠夺。而铁料,尤其是制造兵器甲胄的精铁,更是其维持战争机器的绝对必需品。

王小伟的打击,如同外科手术般精准:

针对食盐: 他命令北疆商行,不惜重金,几乎买断了长芦、山东两大盐场未来一年的绝大部分超额产出(在不影响大明本土供应的情况下)。同时,严令登莱水师和皮岛驻军,对辽东沿海实施绝对封锁,任何试图运盐前往辽东的船只,无论国籍,一律击沉或扣押!对朝鲜方面,则通过外交恫吓和经济利诱(如提高人参收购价),迫使朝鲜王室大幅减少乃至停止对后金的食盐出口。

针对铁料: 他利用宣大境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格物院初步改进的炼铁技术,在西山等地建立了数个大型官营炼铁工场,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一方面满足自身军工和民生需求,另一方面,联合山西境内所有残存的、愿意合作的铁商,组建“山西铁业同盟”,以北疆商行为主导,对内统一价格,对外严禁任何铁料,哪怕是废铁,流向关外! 军情司对边境的监控达到了变态的程度,甚至对每一辆出入关的货车都要进行开箱检查。

此外,王小伟再次祭出“货币武器”。他利用北疆商行庞大的白银储备和良好的信誉,在宣大、山西乃至影响到北直隶部分地区,强力推广“宣府官银票”,并宣布,三个月后,辖区内所有大宗交易、粮饷发放、赋税征收,将逐步优先使用乃至只接受银票! 同时,暗中抬高“建奴杂银”兑换银票的“火耗”比例,变相贬低其价值。

这套组合拳的威力,远超之前的贸易战。

沈阳城内,盐价如同坐了火箭般飙升,很快就到了平民百姓根本无法承受的天价!甚至八旗贵族也开始为吃盐发愁。 军中因缺盐而导致的非战斗减员(无力症)开始零星出现。更可怕的是铁料短缺,打造修补兵器甲胄的工坊陷入半停工状态,库存铁料迅速消耗。而市场上,白银流通越发困难,交易几乎停滞,经济濒临崩溃。

皇太极坐在龙椅上,看着各地雪片般飞来的告急文书,脸色已经不是铁青,而是带着一丝绝望的灰白。他尝试组织小股部队破边入掠,抢夺物资,但在宣大军严密的边防和烽燧体系下,收获寥寥,损失惨重。他试图通过蒙古科尔沁部迂回获取物资,但王小伟通过龙城会盟和经济纽带,早已将这条渠道看得死死的。

“王承渊……你这是要活活勒死我大金啊!”皇太极发出困兽般的低吼。经济上的窒息感,比面对千军万马更让他感到恐惧和无力。他知道,如果再找不到打破封锁的办法,不需要明军来攻,大金自己就会从内部瓦解!

精神上构筑神坛,经济上勒紧绞索。 王小伟的双刃剑,一剑对内稳固根基,一剑对外削弱死敌。他坐在宣大总督府内,如同一位最高明的棋手,冷静地布局着每一个棋子。他知道,与皇太极的最终决战尚未到来,但他正在用各种方式,一点点地剥夺对方决战的能力和资本。胜利的天平,正在不可逆转地向他倾斜。

(第二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