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易奉旨出征,挂帅北疆的消息。

如同腊月里一阵凛冽的寒风,迅速席卷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自然也毫无意外地吹进了已然透出衰败之气的荣国府。

吹入了那竹影摇曳、幽静清冷的潇湘馆。

黛玉是从匆匆进来的紫鹃口中得知这一消息的。

小丫鬟跑得气喘吁吁,脸上带着未散的惊惶和打探到“大事”的急切。

“姑娘!姑娘!了不得了!外面都在传,镇国公秦公爷,今儿个在朝堂上被好些个大官老爷联名弹劾,说他要……要谋反呢!”

紫鹃的声音带着颤抖,虽不尽准确。

却足以让正在临窗习字的黛玉手腕一抖。

一滴饱满的墨汁“啪”地落在雪白的宣纸上,迅速晕染开一大团浓黑的污迹。

将她刚刚写就的、风骨初成的几个簪花小楷彻底毁去。

“你……胡说什么!”

黛玉的心猛地一沉,脸色瞬间褪去血色,变得苍白如纸。她放下笔,指尖冰凉。

“是真的!好多人都这么说!”

紫鹃急急分辩。

“不过……不过后来又说北边鞑子打过来了,情势危急,皇上没办法,只好又派秦公爷立刻带兵去北边打仗了!说是授了什么大总管,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呢!”

峰回路转的消息,让黛玉紧绷的心弦稍稍一松。

但那担忧却如同藤蔓,更加疯狂地缠绕上来。

秦易走了。在这个旧勋集团刚刚发动猛烈弹劾、朝局微妙、杀机四伏的时候。

他离开了京城,前往那片她只在史书和边塞诗中读到过的、黄沙漫天、烽火连天、白骨露野的北疆战场。

她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原本握着一卷《李卫公问对》。

此刻却觉得那书卷重若千钧,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了。

窗外是荣国府熟悉的、日渐萧瑟的冬景,几竿翠竹在寒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轻响。

她虽深处内宅,几乎与外界隔绝。

但凭借与生俱来的敏锐直觉,以及往昔从秦易、平儿寥寥数语中感受到的凝重

还有宝玉偶尔带回的、被长辈呵斥为“胡说”的外间传闻。

她也能拼凑出外界潜藏的汹涌暗流。

他此去北疆,不仅要面对凶悍嗜血、来去如风的鞑靼铁骑。

更要应对复杂险恶、瞬息万变的边关战局,恐怕……

还要时时刻刻提防来自背后、来自京城那些政敌射出的、比刀剑更锋利的冷箭!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战场之上,刀剑无眼。

朝堂之上,更是人心叵测。

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甸甸的担忧,混合着一种深切的无力感。

如同冰冷的潮水,悄然漫上黛玉的心头,几乎让她窒息。

她与他,相识已久。

秦易不仅救了自己的父亲,还在她人生最彷徨无助、前路茫茫、寄人篱下倍感孤寂之时。

给了她一份无需言说、却重如泰山的理解与支撑。

这份情谊,早已超越了寻常的男女之防。

夹杂着知己般的懂得、深深的感激和一丝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厘清的、微妙的牵挂与悸动。

如今,他身处万里之外的险境,浴血搏杀,吉凶未卜。

她却只能困守在这日益令人窒息的深宅大院之中,空自担忧,束手无策。

这种强烈的无力感,让她心口发闷,喉头哽咽。

比以往任何一次感受到的孤寂与飘零,都更让她难受。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那个人的安危,已然深深地牵动了她全部的心神,让她在这寒冷的冬日,坐立难安。

与此同时,暂居于镇国公府静心斋内养病的林如海,也正密切关注着朝堂上的这番惊天动地。

他虽然因身体缘故,早已上疏乞骸骨,远离了权力中心,在家静养。

但多年宦海沉浮、位至巡盐御史的敏锐嗅觉和政治洞察力仍在。

秦易被旧勋集团联名弹劾,继而因边关急报被皇帝顺势调离京城。

这一连串事件无不表明,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已然彻底激化,到了图穷匕见、你死我活的程度。

如今的京城,表面因秦易的离开或许会暂时平静。

实则暗流汹涌,危机四伏,就是一个巨大的、随时可能将人吞噬的漩涡。

而自己的女儿黛玉,如今仍身处那关系复杂、日渐倾颓的荣国府中!

贾府自身难保,与旧勋集团关系千丝万缕,如今更是风雨飘摇。

继续让玉儿留在那里,他实在难以安心!

更何况,玉儿年岁渐长,长期客居甥府,于礼法名声上,终究有碍。

以前是他自身沉疴难起,自顾不暇,无力照顾。

如今,他的病情在秦易府上良医的精心调理和安静环境中,已大有起色,京中的林府宅邸也已修葺完毕……

一股身为父亲的责任感、保护欲和久违的决断力涌上心头,冲散了他病后的虚弱。

他不能再让女儿继续寄人篱下了!

必须接女儿回来!

立刻,马上!

林家,已经有自己真正的、独立的门户。

玉儿,也需要回到她血脉相连的父亲身边,得到最稳妥的庇护,堂堂正正地做林家的女儿。

“林福。”

他唤来跟随自己多年的老管家。

声音虽仍带着大病初愈后的沙哑与虚弱,语气却异常坚定,不容置疑。

“备帖,更衣。明日一早,我要亲往荣国府,拜会两位舅兄与岳母。”

他要去贾府,名正言顺地,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接回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