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夏的晨光透过薄雾,在林府庭院中洒下斑驳光影。

廊下的鹦鹉在笼中轻轻啄食,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更显得庭院幽静。

原本预定今日启程外放扬州的车队静静停驻在院中。

十数辆马车装满了书籍箱笼,车夫和仆从们脸上带着些许困惑,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着。

却依旧井然有序地打理着行装,等待着迟迟未至的出发号令。

林如海独自站在书斋的雕花木窗前,手中紧握着一卷今早刚刚送达的吏部文书。

窗外,黛玉正由紫鹃陪着在庭院中的海棠树下漫步。

纤弱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走。

林如海的目光追随着女儿的身影,眼中满是慈爱与忧虑。

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文书,那上面鲜红的吏部大印在晨光中格外刺眼。

父亲。

黛玉轻唤一声,提着裙摆缓步走进书斋。

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绫裙,发间只簪着一支简单的白玉簪,更衬得她面色苍白。

她眼中带着未散的忧虑,目光不由自主地瞥向窗外那些整装待发的车队。

行李都已打点妥当,紫鹃连夜又清点了一遍,只是...女儿心中总觉不安,这一路上...

林如海转身看向爱女,目光温和中带着深思。

他示意黛玉在身旁的紫檀木圈椅上坐下,亲自为她斟了一杯温热的参茶。

这才将手中的文书轻轻放在案上。

玉儿,且宽心。为父正要与你说这件事。

他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今早天还未亮,吏部就派人送来了急件。陛下特旨,命我留任京畿要职,暂不外放了。

黛玉闻言一怔,纤长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手中的帕子被她攥得发皱。

她抬眼看向父亲,眼中满是困惑与不解。

这是...为何?父亲的外放不是早已定下,连行程都安排妥当了吗?

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掩饰不住的惊讶。

林如海轻轻叹了口气,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那些即将闲置的行李车马,语气沉静。

朝中局势微妙,这几日又有了新的变化。陛下或许觉得此时更需要熟悉京畿事务的老臣坐镇。况且...

他顿了顿,转身看向女儿苍白的面容,目光中满是怜惜。

你身子向来柔弱,江南路远,水土不服,为父也确实放心不下。这一路上舟车劳顿,若是你的旧疾复发...

这话语中的深意让黛玉心头一暖。

她深知父亲向来以国事为重,此次能得特旨留任,其中未必没有父亲暗中周旋的缘故。

她想起这些日子父亲每每深夜仍在书房中翻阅卷宗。

偶尔还会接待一些神秘的访客,想必都是为了此事奔波。

那贾府...

黛玉欲言又止,眼中浮起更深的不安。

她想起昨日去探望外祖母时,老太太那强颜欢笑的模样,还有探春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忧虑,心中顿时揪紧。

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该留在京城。

林如海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在她身旁坐下,语气凝重。

如今局势未明,贾府更是风雨飘摇。若是此时远离,万一有什么事,我们连消息都难以及时得知。你外祖母年事已高,经不起这般折腾;诸位表姊妹又身处险境,此时远离,为父心中难安。”

黛玉闻言,眼中顿时盈满了泪水。

她深知父亲这番话背后的深意。

她轻轻握住父亲手,声音哽咽。

父亲说的是。只是女儿担心,若是留在京中,会不会连累父亲...

傻孩子。

林如海慈爱地抚了抚女儿的秀发。

为官多年,为父自有分寸。况且...

他话未说完,就见管家林忠快步走进院中,脸上带着几分诧异。

老爷,镇国公到访。

林忠躬身禀报,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国公爷只带了平儿姑娘和两个随从,说是听闻老爷行程有变,特来探望。

林如海与黛玉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一丝了然。

秦易的消息如此灵通,显然一直在关注林府的动向。

黛玉连忙起身,想要回避,却被林如海轻轻按住。

无妨,既然国公亲自来访,你便在偏厅稍坐片刻。

说话间,已听得院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秦易今日只着一身暗纹常服,未着官袍,却依旧难掩周身威严。

他迈步走进书斋,目光在室内扫过,最后落在林如海身上。

平儿紧随其后,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锦盒。

听闻林大人行程有变,特来探望。

秦易声音平稳,目光却若有似无地掠过偏厅方向。

那里,黛玉正端坐在珠帘后,纤细的身影若隐若现。

林如海连忙起身还礼,请秦易在上首坐下,亲自为他斟茶。

劳烦国公挂心。确是圣意难违,只得暂留京中。原本今日就要启程的,倒是让国公白跑了一趟送行。

秦易接过茶盏,指尖在温热的瓷壁上轻轻摩挲,语气淡然。

林世叔言重了。京畿要职,责任重大,陛下既然特意留任,必是看重世叔的才能。

他微微颔首,目光深邃。

世叔清正廉明,在朝中素有贤名,正是合适人选。留在京中,于公于私,都是好事。

这话中的深意让林如海神色微动。

他看向秦易,见对方目光清明,言语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不由郑重道。

多谢国公体谅。既留在京中,日后少不得还要仰仗国公照应。如今朝中局势复杂,贾府又...

他话未说完,秦易已抬手制止。

林大人不必多言,其中关节,本公心中有数。

说着,他目光转向偏厅方向,语气稍稍缓和,。

既然留在京中,林姑娘也可安心休养了。京中名医汇聚,于她身子也是好事。

这时,平儿上前将锦盒递给侍立一旁的紫鹃,温声道。

这是府上备的一些安神补气的药材,最是温和不过。另有一些上等的燕窝、雪蛤,给林姑娘平日调理身子用。京中气候多变,姑娘要好生保重。

黛玉在偏厅中听着,心头微颤。她忍不住抬眼看向外间,正对上秦易深沉的目光。

那目光中似乎带着某种她看不懂的深意,让她心头一跳。

连忙垂首敛衽,隔着珠帘轻声道。

多谢国公爷、平儿姐姐费心。

秦易微微颔首,转而看向林如海。

既然留在京中,府上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他语气平淡,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力度。

如今京中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林世叔既掌京畿要职,还需多加小心。

这一番话,已然将两家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林如海心中明了,秦易这是在表明立场,愿意在接下来的风波中与林家同进退。

待送走秦易,黛玉从偏厅中走出。

站在父亲身侧,看着庭院中那些停驻的车队,心中五味杂陈。

离别的愁绪虽散,却添了更多对未来的忧虑。

晨光渐盛,将她的身影拉得修长,那些装载着江南梦的箱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寂寥。

父亲。

她轻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

既然留在京中,女儿想...想时常去探望外祖母。她老人家年事已高,这几日精神越发不济了。还有二姐姐、三妹妹她们...

林如海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终是点了点头。

去吧,但切记要谨慎行事。如今贾府处境微妙,你每次前往都要格外小心,莫要引人注目。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若是遇到什么难处,或是贾府有什么变故,定要第一时间告知为父。

黛玉轻轻点头,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院门方向,

那里,秦易的马车刚刚驶离。

那个男人总是来得突然,去得也干脆,却每次都在她心湖中投下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她想起方才他看向自己的目光,那其中似乎不只是关心,还有一种她不敢深究的深意。

这一刻,黛玉忽然觉得,留在京中的决定,或许正是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