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 > 第94章 突破禁忌,暗流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4章 突破禁忌,暗流涌动

青州王府正堂,气氛肃杀凝重,却又隐隐透着一股尘埃落定后的凛冽。

盐铁转运使崔元亮面如死灰,官袍凌乱,

被两名如狼似虎的王府侍卫死死按跪在地上,再无半分昔日封疆大吏的威风。

他身边跪着一排面无人色的盐铁司核心吏目、涉事漕帮头目,

以及顺义赌坊真正的主事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绸缎庄老板。

堂上,太后端坐主位,身着明黄常服,凤仪天成,眼神锐利如寒潭之水,扫过阶下囚徒时带着冰冷的威压。

贾璘身着亲王蟒袍,侍立在她身侧稍后半步,身姿挺拔如松,面容沉静,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

偶尔掠过阶下众人时,带着洞悉一切的了然和掌控全局的从容。

赵七正将一沓厚厚的卷宗和几样关键证物呈递上来:

盐铁司库吏李四的血书供词(蜀中暗卫已将其暗中救出并押解回青州)——

详尽记录了如何在崔元亮及漕帮威逼利诱下,

监守自盗毒砂“碧磷砂”及特制短镖,并被迫伪造账目;

赌坊账房老徐在铁证和王府手段下的最终口供——

清晰勾勒出顺义赌坊作为崔元亮及漕帮洗钱、行贿、秘密交易的枢纽;

那几枚狰狞的“枭字令”;

带有特殊标记的盐引残片原件;

查抄出的崔元亮巨额不明财产清单及与漕帮核心人物的密信往来。

人证物证,铁证如山!一条由盐铁司高层(崔元亮)为核心,勾结漕帮操控运输、

利用赌坊洗钱销赃、盗卖军械剧毒、豢养亡命之徒(刺客来源)、甚至妄图以刺杀太后搅乱朝局牟取暴利的黑暗链条,

在贾璘雷霆万钧的追查与太后坐镇的绝对权威下,被彻底斩断、连根拔起!

“崔元亮!” 太后的声音不高,却如同冰锥刺骨,

“尔世受皇恩,身为朝廷命官,盐铁重臣,竟敢勾结匪类,盗卖军械剧毒,行刺哀家,祸乱朝纲!你可知罪?!”

崔元亮浑身抖如筛糠,面无人色,涕泪横流地磕头如捣蒜:

“臣……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臣一时鬼迷心窍……”

“鬼迷心窍?” 太后冷哼一声,凤目中寒光四射,

“你迷的是那金山银海的黑心!是那妄图颠覆朝纲的狼子野心!来人!”

她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裁决,“将一干涉案人犯,打入死牢!

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派员星夜兼程来青州!哀家要亲审此案,明正典刑!昭告天下!”

“遵旨!” 堂下侍卫声如洪钟,如狼似虎地将瘫软如泥的崔元亮等人拖了下去。

空中仿佛还残留着他们绝望的哀嚎。

尘埃落定!

太后紧绷的肩线几不可查地松了一下,端起手边的茶盏,指尖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

这青州一行,凶险重重,若非贾璘……她眼角的余光,不由自主地飘向身侧那个如山岳般沉稳的身影。

是夜,王府别苑,暖阁。

青州案卷宗已用六百里加急密封送往京城。

王府内肃杀的气氛稍缓,但明哨暗岗依旧森严。

太后下榻的别苑暖阁内,地龙烧得暖意融融,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案几上只点了一盏琉璃宫灯,散发出柔和朦胧的光晕。

贾璘坐在下首的紫檀圈椅上,正向太后低声汇报着回銮的护卫安排:

“……回京路线已重新勘定,避开险隘,多走官驿大道。

沿途州府已发懿旨严令净街肃道,护卫力量已增至三倍,暗卫会提前一日清理沿途所有可疑点。

凤辇内外三层皆以精钢加固,窗棂嵌有透明水晶石,可察外情……”

他的声音低沉平稳,条理清晰,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滴水不漏。

灯光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刚毅而沉静,专注的神情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可靠力量。

太后没有坐在主位,而是斜倚在贾璘对面一张铺着厚厚雪貂皮的软榻上。

她卸去了白日里威严的钗环,长发松松挽起,只簪了一支温润的玉簪。

身上穿着一件月白色绣缠枝莲的软缎寝袍,外罩一件同色轻薄的纱衣,

柔软的面料贴合着玲珑的曲线,在暖融融的光线下,

整个人如同一块温润剔透的美玉,散发着慵懒而妩媚的气息。

她安静地听着,目光却并未聚焦在那些枯燥的护卫细节上,

而是长久地、近乎贪婪地流连在贾璘专注的眉眼、紧抿的薄唇、说话时微微滚动的喉结上。

白日里他在堂上那份如山岳般的威仪,此刻化作这令人心折的细致与沉稳。

青州这惊心动魄的一役,让她彻底看清了这个男人的全部——

他的智谋、他的悍勇、他的担当、他刻入骨血的忠诚,以及他那份在极致诱惑下坚守的原则。

一种混杂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被强大力量庇护的安心、以及被这份人格魅力彻底征服的炽热情愫,

如同暖阁里的地龙,在她心间无声而猛烈地燃烧着。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步步试探的掌控者,

她心甘情愿地沉溺于这份强大带来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之中。

“璘儿……” 待贾璘话音落下,太后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慵懒的沙哑,如同羽毛搔过心尖。

她端起手边一个温着的白玉盏,款款起身,并非走向主位,而是莲步轻移,径直走到了贾璘面前。

一阵幽雅馥郁的百合混合着暖阁熏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贾璘下意识地想起身,却被太后伸出一根莹白如玉的手指,轻轻按在了他的肩头。

“坐着。” 太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温柔命令。

她将手中的白玉盏递到他面前,眸光潋滟,仿佛盛满了暖阁里所有的暖意,

“尝尝,哀家亲手温的参汤。你这些日子,殚精竭虑,奔波劳碌……辛苦了。”

白玉盏中,浅金色的参汤散发着温热的香气。

这举动,超越了君臣,甚至超越了寻常的关怀。

贾璘心中微动,抬眼看向太后。

昏黄的灯光下,她的容颜美得惊心动魄,卸去了所有防备的眉眼间,只剩下纯粹的、毫不掩饰的柔情与心疼。

他喉结微动,没有推拒,双手接过那温热的玉盏:

“谢太后。” 指尖相触的瞬间,温软滑腻的触感一闪而逝。

太后并未离开,而是就势侧身,极其自然地坐在了贾璘圈椅宽阔的扶手上。

柔软的寝袍下摆轻轻蹭过他的手臂,带来一阵细微的战栗。

她并未看他喝汤,而是微微侧着头,目光落在暖阁角落那只鎏金瑞兽香炉袅袅升起的轻烟上,仿佛只是随意闲聊:

“青州事了,回京之后……你有何打算?”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和期待。

贾璘端着玉盏的手微微一顿。他当然明白这问话背后的深意。

青州案他立下擎天大功,更得了太后绝对的信任与……情意。

回京之后,他的地位权势必将到达一个新的顶峰,但也意味着更深的政治漩涡。

他沉默片刻,缓缓饮了一口温热的参汤,暖流直达肺腑。

“回太后,”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盐铁案虽破,但余毒未清,朝中暗流恐怕尚有涌动。

臣当恪尽职守,护卫太后与陛下周全。京畿防务,臣自当……”

他顿了顿,抬眼,目光如同寒星,直直对上太后转过来的、带着询问的视线,“……为太后扫清一切阴霾隐患。”

这已不是简单的职责陈述,而是以守护者为名的誓言与承诺。

太后看着他眼中那份沉静下的锐利与决绝,看着他因喝汤而微微湿润的薄唇,心头那簇火焰燃烧得更旺。

她忽然伸出手,并非触碰他,而是极其自然地、带着无限怜惜地,用指尖轻轻拂去他肩头一丝并不存在的灰尘。

那动作轻柔得如同抚摸稀世珍宝,带着难以言喻的亲昵和占有欲。

“好……” 太后唇角勾起一抹动人心魄的笑意,眼底的情意浓得化不开,

“哀家信你。这江山,有你护着,哀家……安心。”

她微微俯身,靠近贾璘耳边,温热的气息带着百合的甜香拂过他的耳廓,

声音轻如耳语,却带着致命的诱惑与坚定的信赖,

“璘儿,莫忘了……你答应哀家的。哀家,等着你。”

这句话,模糊了江山与私情,将社稷重担与两人隐秘的情感牢牢捆绑在一起。

暖阁内,情愫如蜜,悄然流淌,将肃杀的秋夜都染上了一层旖旎的春色。

三日后,青州城外,十里长亭。

朔风渐起,吹动着官道两旁枯黄的草叶。

太后的全副銮驾已准备就绪,旌旗招展,仪仗森严,京营精锐铁骑盔明甲亮,分列两旁,肃杀之气弥漫。

太后身着明黄凤袍,外罩着玄狐大氅,立于华盖之下,雍容华贵,恢复了帝国女主至高无上的威仪。

只是,她的目光并未看向那浩荡的仪仗,而是越过众人,

落在了銮驾旁一身玄甲、按剑而立的贾璘身上。

他身姿挺拔如标枪,玄甲在初冬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腰间佩剑古朴无华,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沉雄气势。

他正低声对赵七等心腹将领做着最后的护卫部署,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指令都清晰明确。

那双深邃的眼眸,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太后的心,在看到他这身戎装英姿的瞬间,便奇异地安定下来。

眼前这个男人,是她的战神,是她最坚固的盾牌,更是她心底最深的寄托。

部署完毕,贾璘大步走到銮驾前,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启禀太后!銮驾护卫已部署完毕!请太后登驾启程!

臣贾璘,誓死护卫太后周全,直抵京城!”

“准。” 太后的声音带着惯有的威严,目光却在他低垂的头顶停留了一瞬,带着只有彼此才能读懂的缱绻。

贴身侍女翠儿扶着太后登上那辆防御森严、如同移动堡垒的凤辇。

厚重的车帘放下,隔绝了外界的视线。

“启——驾——!”

随着礼官悠长浑厚的号令,庞大的銮驾队伍缓缓启动,碾过官道的尘土,向着京城的方向迤逦而行。

铁蹄踏地,发出沉闷而整齐的轰鸣,如同大地的心跳。

贾璘翻身上马,玄甲骏马,一马当先,行在銮驾最前方。

他的背影宽阔而坚实,仿佛能为身后的凤辇劈开一切风浪。

凤辇内,温暖如春,熏香袅袅。

太后倚靠在柔软的锦垫上,并未闭目养神。

她抬手,轻轻掀开了车窗厚重帷幔的一角,目光穿过缝隙,精准地落在那玄甲挺直的背影上。

车窗外,是初冬萧瑟的旷野,寒风阵阵。

车窗内,太后的指尖缓缓抚过腰间暗袋里那枚温润的羊脂玉佩,唇角无声地勾起一抹惊心动魄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