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洛杉矶顶楼办公室的窗帘拉得严实,只留一道缝隙,让加州的阳光斜斜切进来,在红木办公桌上投下刺眼的亮斑。卡尔?米勒瘫坐在真皮座椅里,手指捏着份揉皱的娱乐报,头条照片是好莱坞影星莉莉安抱着《华夏》乐谱,笑盈盈地说 “这是我听过最有灵魂的音乐”。

“废物!全是废物!” 他猛地把报纸砸在地上,纸张裂开一道口子,像他此刻的心态。下属站在角落,头埋得更低,手里的报表几乎要攥出水来 —— 报表显示,全美近半数古典音乐专家联名发表文章,盛赞《华夏》交响诗 “开创了音乐新范式”,甚至有常春藤盟校的教授公开说 “卡尔的文化封锁是笑话”。

“我们花了那么多钱,请了那么多媒体抹黑,结果呢?” 卡尔的声音嘶哑,指着电脑屏幕。上面是本国脱口秀节目片段,主持人拿着凌云的专辑调侃:“想知道什么是文化自信?听听《黄河大合唱》,比一百次演讲都管用。” 台下观众哄堂大笑,掌声连片。

下属小心翼翼递上杯冰水:“米勒先生,还有个消息…… 大西洋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昨天公开宣布要去华夏进修,说想跟着凌云学东方旋律的编排。”

“砰!” 卡尔挥手打翻水杯,冰水溅了下属一身,顺着西装往下淌。他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却觉得眼前一片灰暗。曾经他以为,靠资本、靠媒体、靠 “正统” 标签,就能把华夏文化摁在地下。可现在,自己国家的明星、专家、艺术家,全成了华夏文化的 “宣传员”。

他掏出手机,翻到小日子近期的言论 —— 那些关于 “台湾问题” 的妄语,还配着所谓 “文化割裂” 的谬论。指尖在屏幕上划过,一个疯狂的念头冒出来:华夏能靠音乐凝聚人心,那他就借小日子的分裂言论,煽动对立,再联合一批反华势力,从 “主权认同” 上动手脚。

“立刻联系小日子的文化部门,” 卡尔转身,眼里闪过一丝狠劲,“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提供资金,帮他们搞‘反统一’主题的文艺活动,再找些媒体造势,把水搅浑。”

下属刚掏出手机要记,办公室的电视画面突然切换 —— 是总统普郎特?金的紧急记者会。卡尔皱眉,伸手去按遥控器,却被屏幕上总统的话钉在原地。

“很多盟国,其实称不上朋友。” 普郎特?金站在白宫发言台前,语气直白,带着一贯的强势,“在贸易上,他们从我们这里赚的钱,比从夏国赚的还多,却还想让我们替他们买单。”

卡尔的心跳骤然加快,手指无意识抠着窗台。

“我与夏国的关系很好。” 总统的声音透过音响炸开,全场记者哗然。

“夏国的文化、夏国的音乐等等,最近在全球很受欢迎,这是事实。我们应该合作,而不是搞什么封锁 —— 那太愚蠢了。”

记者会的画面还在继续,总统列举着夏美合作的可能,字里行间没有半点敌意。卡尔僵在原地,脸色从铁青变成惨白,最后一点侥幸心理,被总统的话碾得粉碎。

下属吓得手机掉在地上,屏幕摔裂。“米、米勒先生,总统他……”

“闭嘴!” 卡尔嘶吼着,却没了之前的气势,声音里满是绝望。他最依赖的国家意志,不仅没站在他这边,反而公开表态支持华夏。连总统都认可了华夏的地位,他再想联合小日子,不过是自寻死路 —— 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跟总统的表态对着干。

他跌坐回座椅,双手插进头发里。曾经的 “东方文化防御计划”,如今成了国际笑柄。他砸了钱,搞了阴谋,却连自己国家的立场都拧不过。那些曾经答应帮他的媒体、乐团,现在全忙着跟华夏攀关系,生怕被时代抛弃。

“米勒先生,小日子那边…… 还要联系吗?” 下属战战兢兢地问。

卡尔摆摆手,声音疲惫得像老了十岁:“不用了。” 他知道,一切都晚了。总统的话就是定调,全球都会跟着转向。小日子就算有贼心,也没了贼胆 —— 没人愿意为了一场必输的闹剧,得罪已经站在世界顶峰的华夏,还惹恼美国。

同一时间,京都的街头阳光正好。国家大剧院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举着相机,对着门口的《华夏》主题雕塑拍照。几个外国年轻人围着街头艺人,跟着吉他哼唱 “风在吼,马在叫”,发音不算标准,却唱得格外认真。

凌云和格鲁伯、霍华德坐在附近的咖啡馆里,桌上放着刚出版的《华夏音乐研究》期刊,封面是三人合作指挥的照片。电视里正在重播普郎特?金的记者会,咖啡馆里的中外顾客纷纷叫好。

“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霍华德抿了口咖啡,笑着说,“文化和政治从来不是对立的,合作才能共赢。卡尔那套冷战思维,早就过时了。”

格鲁伯点点头,指着窗外:“你看,现在全球的音乐家都在学华夏旋律。我带来的几个学生,每天抱着琵琶练《刀剑如梦》,说比拉小提琴更有挑战性。”

凌云看着窗外,一个金发女孩正在教中国小朋友唱《茉莉花》,笑容灿烂。他想起三天前,好莱坞影星莉莉安发来的合作邀约,想请他为新电影创作主题曲;还有欧洲音乐协会的邀请,希望他担任明年国际音乐大奖的评委。

“凌部长,你看!” 苏圆圆跑进来,手里拿着手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发公告,要把《华夏》《黄河大合唱》纳入全球音乐教育推广目录,还要在全球范围内举办‘华夏音乐周’活动!”

凌云笑了笑,没太意外。总统表态后,国际组织的转向顺理成章。他接过手机,看到全球媒体的报道标题 ——《华夏屹立世界文化顶峰,多国转向合作》《普郎特?金表态,中美文化交流迎新局》。

咖啡馆里,有华侨举起手机,对着电视里的总统讲话录像,激动地说:“以前总怕华夏文化被打压,现在好了,全世界都认可我们了!”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有人跟着哼唱《华夏》的旋律,歌声越来越响。

凌云起身,走到窗边。远处的天安门广场红旗飘扬,街头的电子屏上播放着《文明颂》的 mV,不同肤色的人在镜头里微笑。他忽然想起穿越之初,自己带着系统来到这片文化荒漠,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让华夏的音乐被听见。

而现在,这个念头早已超额实现。华夏的音乐,成了全球潮流;华夏的主权立场,成了国际共识;华夏的文化,成了文明交流的标杆。

“凌,有个好消息。” 格鲁伯追出来,手里拿着份文件,“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馆长刚才联系我,想邀请你们乐团明年去演出,还说要把《华夏》作为开幕曲目 —— 卡尔砸钱抢来的档期,现在成了给你们铺路的垫脚石。”

凌云接过文件,指尖划过金色大厅的标志。曾经被抢的档期,如今成了主动递来的橄榄枝。这背后,是华夏文化的硬实力,是全世界的认可。

同一时间,洛杉矶的办公室里,卡尔关掉电视,看着墙上那张泛黄的 “东方文化防御线” 地图,突然觉得无比讽刺。他伸手撕下地图,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下属站在旁边,不敢说话。

“我们输了。” 卡尔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却透着深入骨髓的无力。他知道,从总统表态的那一刻起,他所有的阴谋、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泡影。华夏已经站在世界顶峰,任何试图拉拽的力量,都只会被时代的洪流冲走。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集团总部的电话:“撤销所有针对华夏文化的项目,解散相关团队。”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一声 “明白”。

挂了电话,卡尔走到落地窗前,看着远处的夕阳。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个失败者的墓志铭。他忽然意识到,文化的崛起从来不是靠打压,而是靠共鸣。华夏的音乐里,有坚守,有团结,有家国情怀,这些是他永远不懂,也永远无法摧毁的东西。

京都的夜色渐渐降临,国家大剧院的灯光再次亮起,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凌云站在台阶上,看着街头越来越浓的文化氛围,看着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和谐共处,心里无比平静。

苏圆圆跑过来,递给他一杯热饮:“凌部长,寰宇文化发来消息,卡尔的文化公司已经解散,他本人辞职了。还有,好多国家都发来文化交流邀约,想请你带队去访问演出。”

凌云接过热饮,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他抬头看向夜空,星光璀璨,像无数跳动的音符。手机震了一下,是陈静发来的照片 —— 云南的新校舍里,孩子们围着张老师,唱着《爱的奉献》,背景墙上挂着《华夏》的海报。

他回复了一个笑脸,然后把手机揣回口袋。远处传来《黄河大合唱》的旋律,是街头艺人在演奏,激昂的节奏里,满是不可阻挡的力量。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或许还有人不甘心,或许还有隐藏的势力在暗中窥伺,但华夏已经屹立在世界顶峰,再也不会被轻易撼动。接下来,该做的,是让这份文明的光芒,照亮更多地方,让华夏的旋律,永远在世界的舞台上回响。

口袋里的手机又震了一下,是条匿名消息:“卡尔只是棋子,真正的对手还没出手,他们不会放任华夏文化主导世界。”

凌云看完消息,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他抬头看向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天际线,眼里没有丝毫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