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 > 第122章 二十多年不上朝,他凭什么当皇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二十多年不上朝,他凭什么当皇帝?

清晨六点,北京的天刚蒙蒙亮,城市还在沉睡中酝酿着一天的喧嚣。李红星却早已醒来,没有丝毫睡意。

他坐在床边,指尖轻柔地摩挲着手机屏幕上《大明王朝1566》剧本的电子版,目光停留在冯保那密密麻麻的台词上。

自从昨天跟华姐确认接下这个角色后,他的心就再也无法平静。

冯保,这个名字,像一块磁石,牢牢吸住了他的全部心神。他迫切地想要钻进这个人物的灵魂深处,去感受他的呼吸,去理解他的喜怒哀乐,去触摸他那颗在深宫中被权力腐蚀又被命运裹挟的心。

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是华姐助理小赵发来的消息:“李哥,上午九点去赵教授家,地址发你了,记得带笔记本,别迟到。”

后面还附了一句,带着善意的提醒:“赵教授脾气有点严,说话注意点,别乱发表意见。” 李红星看着这条消息,就知道肯定是华姐写的,小赵不可能这么说,这不仅仅是提醒,更是华姐对他的敲打,要他一定要恭敬,以一个求学者的姿态,去面对这位历史的活字典。

他回复“收到”,随即起身洗漱。他特意选了件最朴素的深色衬衫,没有做任何发型,只是涂了自己常用的13合1的秘密护肤品,大宝Sod蜜,毕竟是需要明天见和天天见的东西。

他让自己看起来更沉,更符合一个虚心求教的学子形象,而不是那个在镁光灯下闪耀的流量明星。早餐只吃了个馒头,就着一杯白开水,简单而迅速。

他怕吃太饱会犯困,影响听课状态,更怕自己因为身体的倦怠,错过赵教授的任何一句真知灼见。

八点半,保姆车准时停在人民大学家属院门口。这里是老北京的腹地,没有高楼大厦的喧嚣,只有参天古树和红砖绿瓦,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

李红星让司机在外面等,自己抱着新买的笔记本和笔,深吸一口气,走进了那栋爬满爬山虎的旧楼。

楼道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每层楼的转角都堆着几盆绿植,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晨露,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墨香,像是走进了旧书店,又像是踏入了历史的深处,每一步都带着敬畏。

找到赵教授家的门,他深吸一口气,轻轻按下门铃。门很快开了,站在门口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圆框老花镜,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手里还拿着一本摊开的线装书——正是明史专家赵元年教授。

赵教授的目光从镜片上方扫过来,带着学者特有的审视,像在检查一件刚出土的文物,又像在审视一个不速之客。

他的眼神锐利而深邃,仿佛能一眼看穿李红星的伪装。

“你是李红星?” 赵教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比电视上看着…… 踏实点。” 这句话,让李红星的心头一紧,他知道,自己那点小心思,在赵教授面前无所遁形。

“赵教授您好,我是李红星,麻烦您了。” 李红星赶紧鞠躬,双手递上提前准备好的、用牛皮纸包好的笔记本。

那笔记本是他在文具店精心挑选的,封面是古朴的宣纸纹理,内页是空白的,他希望它能承载赵教授的智慧,成为他理解冯保的钥匙。“这是我准备的笔记,想记您讲的重点。”他的语气谦卑而真诚,没有丝毫明星的架子。

赵教授没接笔记本,只是侧身让他进来:“进来吧,别拘束。” 屋里的景象让李红星愣住了——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个小型图书馆。

客厅的书架从地板顶到天花板,密密麻麻地塞满了烫金封面的古籍和厚厚的学术着作,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特有的陈旧香气,让人心生敬畏。

连沙发扶手上都堆着几本书,茶几上放着没喝完的茶,杯沿还沾着茶叶,显示着主人对知识的痴迷。书房更是夸张,书桌被书围得只剩中间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宣纸铺在上面,写着几行工整的小楷,笔力遒劲,透着一股古朴的韵味。

“坐吧。” 赵教授指了指书桌对面的硬木椅,那椅子看着就硌得慌,李红星小心翼翼坐下,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腰杆不自觉地挺直,像回到了上学时的课堂,每一个细胞都在等待知识的灌溉。

他知道,这里不是片场,没有导演的咔,没有助理的递水,只有纯粹的学术殿堂,他必须全力以赴。

赵教授没跟他寒暄,也没提剧本,而是直接拿起桌上的《明史》,翻到“世宗本纪”那一页,指着其中一段问:“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后,他就搬到西苑修道,二十多年不上朝。你说说,他凭什么能把权力抓得那么牢?”

这个问题像块石头砸在李红星头上——他看剧本时只注意了冯保的戏份,对嘉靖的了解,仅限于爱修道的皇帝,哪知道背后的权力逻辑?

他捏着笔记本的手指都有点发白,沉默了几秒,还是决定说实话:“教授,我…… 我没深入想过这个问题,只知道他身边有严嵩、徐阶这些人,具体怎么掌控的,我不清楚。”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窘迫,但眼神却充满了求知欲。

赵教授盯着他看了半分钟,那眼神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他的内心,随即突然笑了,笑声带着一丝了然,一丝赞许:“不清楚就对了,怕就怕你不懂装懂。”

他从书架上抽出三本厚书,“啪”地一声,重重地放在李红星面前——《明史·世宗实录》《嘉靖传》《万历野获编》,每本都有砖头厚,封皮都被翻得发毛,显然是主人常年研读的珍宝。

书本落地的声音,像一声惊雷,震得李红星心头一颤。

“这三本,你拿回去看。” 赵教授的手指在书页上敲了敲,语气不容置疑,“重点看嘉靖怎么平衡严嵩和徐阶,怎么用大礼议把文官集团捏得服服帖帖,还有他修道时怎么通过青词控制朝政。

下周同一时间来,给我讲你眼里的嘉靖朝——别跟我念史料,要讲你的理解。”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让李红星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红星看着那三本加起来能压垮人的书,心里直打鼓:“教授,这…… 这么多,一周能看完吗?” 这不仅仅是阅读量的问题,更是理解深度的问题。

“看不完就别来了。” 赵教授的语气没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冯保活在嘉靖朝,你连他主子的心思都摸不透,怎么演他?演员演的是人,不是壳子,历史就是这人的骨头,没骨头,角色立不起来。”

他的话,字字珠玑,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李红星。他知道,赵教授不是在为难他,而是在点拨他,告诉他表演的真谛。

李红星赶紧点头,眼中充满了坚定:“我明白,教授,我一定看完,好好准备。” 这不仅仅是一次作业,更是一次挑战,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征服这位严苛的学者,去理解那个遥远而复杂的时代。

离开赵教授家时,他抱着那三本书,胳膊都压得发麻,仿佛抱着三块沉甸甸的历史。走到楼下,小赵赶紧跑过来帮忙:“李哥,这也太沉了吧?赵教授没为难你吧?”

小赵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他知道这位赵教授在圈内的名声,严苛而古板。

“没为难,是我自己准备不足。” 李红星苦笑,他知道,这次的历史课,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

他把书放在腿上,翻开《嘉靖传》的第一页,看着“朱厚熜,正德二年九月十六日生于安陆兴王府”,觉得冯保离自己又近了一点——要演好这个角色,得先把他活过的时代,装进心里。

接下来的日子,他将与这些厚重的史书为伴,与嘉靖皇帝的帝王心术,与冯保的权谋挣扎,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不仅仅是为角色做功课,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度探索,一次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期待着,期待着自己能从这些字里行间,找到冯保的灵魂,找到表演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