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第67章 阻止火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鸿章在上海时,与戈登多次打过交道,太了解这个英国佬的脾气了。他固执、冲动,视荣誉高于一切。当然,李鸿章更清楚常胜军那犀利的火器一旦开火,对淮军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可能引发的国际纠纷!

“备船!立刻去苏州!快!”李鸿章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迫,他甚至连官服都来不及更换,只披了件大氅,便带着几名核心幕僚和一队亲兵,火速登上停泊在黄浦江边的蒸汽快船。汽笛长鸣,快船劈开浑浊的江水,全速向苏州方向驶去。船舱内,李鸿章面色凝重如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中飞速盘算着对策。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这场灾难性的火并!

当李鸿章的船抵达苏州码头时,天空正飘着冰冷的冬雨。雨丝如织,给这座刚刚经历血洗的城市更添了几分阴郁和肃杀。他顾不上舟车劳顿,立刻乘轿赶往程学启的大营。远远地,就看到营门外剑拔弩张的景象:常胜军士兵在雨中列阵,枪炮林立,戈登如同一尊愤怒的雕像,依然站在程学启议事厅的门口,与里面拔刀相向的淮军将领僵持着。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爆整个火药桶。

李鸿章的轿子在营门前停下。他没有立刻下轿,而是隔着轿帘,冷冷地扫视了一遍现场。他看到了戈登眼中的狂怒和坚持,也看到了程学启等人脸上的惊惧与强撑的狠厉。他深吸一口气,掀开轿帘,在亲兵的护卫下,缓缓走下轿子。他没有打伞,任由冰冷的雨水打在官帽和肩头,神情肃穆而威严。

“戈登总兵!程军门!”李鸿章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雨幕,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刀枪相向,成何体统!都把武器放下!”

他的突然出现,如同在紧绷的弦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戈登猛地转头,看到李鸿章,眼中怒火更炽:“李中堂!你来得正好!你的部下程学启,背信弃义,杀戮降卒!这是对军人荣誉最可耻的背叛!他必须受到惩罚!否则,常胜军将立刻退出联合作战,并向全世界揭露你们的暴行!” 他的英语又快又急,充满了控诉。

程学启在厅内也急忙辩解:“中堂大人!戈登他持枪闯入大营,威胁末将性命!常胜军炮指我军,分明是挑衅!请中堂明鉴!”

李鸿章没有理会程学启,而是迎着戈登愤怒的目光,一步步走上前,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他走到戈登面前,距离那支指着程学启的手枪不过几步之遥。

“戈登总兵,”李鸿章的声音异常平静,却蕴含着沉重的力量,“放下枪。有话,进厅里说。站在雨中对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苏州的血,已经流得够多了。”

戈登看着眼前这位被雨水打湿、却依然气度沉凝的帝国重臣,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权威和一丝深藏的疲惫,握枪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他并非不知深浅的莽夫,深知与李鸿章彻底翻脸意味着什么。僵持了几秒钟,他狠狠瞪了程学启一眼,极其不情愿地,缓缓垂下了枪口。周围的常胜军士兵见状,也稍稍放松了戒备。

“好!李中堂,我敬重您的地位。我就听听您如何解释这桩骇人听闻的杀戮!”戈登收起枪,但语气依旧强硬。

湿漉漉的众人进入议事厅。气氛依旧紧张,但至少暂时脱离了直接的武力冲突。李鸿章当仁不让地坐在主位,戈登和程学启分坐两侧,如同对峙的两极。

戈登首先发难,情绪激动地控诉:“中堂大人!程学启在受降后,设下鸿门宴,诱杀了八位已经投降的太平军王爵!更令人发指的是,他随后杀戮了城外营地里两万余名手无寸铁的降卒!这是赤裸裸的谋杀!是对投降协议的彻底背叛!是对人类基本道德的践踏!我戈登以军人的荣誉起誓,要求严惩程学启!否则,常胜军将无法再与如此背信弃义的军队合作!”

程学启脸色涨红,想要反驳,被李鸿章一个严厉的眼神制止。

李鸿章静静地听着戈登的控诉,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待戈登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

“戈登总兵,你的愤怒,我理解。你对军人荣誉的坚持,本官亦深表敬佩。” 他先肯定了戈登的情绪和立场,缓和气氛,“然而,事情并非如你所见那般简单。”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郜永宽等人,名为投降,实则包藏祸心!他们手握重兵,索要官职地盘,其部卒皆是久经战阵的悍匪,桀骜难驯。苏州初定,百废待兴,人心惶惶。若依前诺,允其拥兵自重,盘踞一方,试问苏南百姓如何得安?朝廷威严何在?此等隐患,如同卧榻之侧他人酣睡!一旦其再生异心,里应外合,苏州乃至整个苏南必将再陷血海!届时,你我数载征战之功,毁于一旦!你常胜军将士的血,也将白流!”

李鸿章的目光扫过程学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示,继续说道:“程军门所为,确有操切之处,手段过于激烈,本官亦不赞同。然其初衷,乃是为大局计,为苏南永靖计,为朝廷社稷计!实乃‘乱世用重典’,不得已而为之!郜永宽等八人,确系于宴席间图谋不轨,被程军门识破,方行诛杀。城外降卒,亦因闻听首领被杀,群情激愤,意图鼓噪作乱,为防其祸乱地方,方行剿灭。此中详情,本官已据实奏报朝廷。”

这番话,将一场蓄谋已久的杀戮,定性为“识破叛乱阴谋后的不得已反击”和“防止更大暴乱的必要措施”,将程学启的个人决策上升到了国家利益和地方安危的高度。同时,也含蓄地表明朝廷对此事已有定论,暗示戈登不要继续纠缠。

戈登脸色变幻,他明白李鸿章这是在强词夺理,是在为杀戮寻找冠冕堂皇的借口。“借口!这都是借口!中堂大人,您这是颠倒黑白!那些降兵在营地里根本没有武器!他们是被有计划地杀戮的!军人的荣誉不容玷污!程学启必须受到惩罚!”他的信仰让他无法接受这种基于功利主义的辩解。

李鸿章知道,光靠“大义”说服不了固执的戈登。他抛出了更实际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