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第170章 亲写挽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北大营,黄沙漫天。左宗棠正与诸将商议进兵新疆方略,忽见亲兵捧着急报踉跄而入,面色凝重。军帐中悬挂的西北地图被风吹得簌簌作响,案上的兵书战策还散着墨香。

“大帅……金陵急报。”亲兵声音哽咽,跪地呈上文书,双手微微颤抖。

左宗棠展开急报,目光所及,身形猛地一晃。手中的马鞭“啪”地落地,在寂静的军帐中发出刺耳的声响。这位平素以刚毅着称的老将,此刻竟需要扶住案几才能站稳。

“涤生去了?”他喃喃自语,仿佛不敢相信这个噩耗。帐中诸将面面相觑,无人敢出声,只听得到帐外呼啸的风声和旌旗猎猎。

左宗棠缓缓坐下,目光投向帐外漫天的黄沙,思绪飘向了遥远的往事。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的兵符,声音低沉而沙哑:

“记得同治三年,金陵克复后...那时我为幼天王洪天贵福之事,与涤生意见相左。”他的语气中带着复杂的情绪,“我奏报朝廷说幼天王未死,已逃往湖州,他却坚称幼天王已死于乱军之中。为此事,我们几乎反目。”

诸将静静听着,他们知道这段往事。左宗棠的目光变得深远,仿佛穿透了时光:

“后来事实证明我所言不虚,幼天王确实逃脱。但涤生并未因此记恨,反而在我独力组建楚军时,仍在粮饷器械上多方支援。记得同治元年,我率军入浙,当时饷源枯竭,他特地从有限的军饷中拨出二十万两,助我成军。这份胸襟,非常人所能及。”

帐中烛火摇曳,映照着左宗棠斑白的须发。他继续道:“胡润之(胡林翼)在世时,常在我二人之间转圜。每每我与涤生争执不下,总是润之出面转圜,说季高性子急,涤生性子缓,正要相辅相成。”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如今润之早逝,涤生又去,当年湘军旧人,还剩几个?”

他突然站起身,走到案前,铺开宣纸。亲兵连忙研墨,只见左宗棠提笔凝思,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想起咸丰年间,曾国藩在朝中多次为他辩解,说“左宗棠才可大用,只是性子刚急”;想起两人因幼天王之事几乎决裂,却总在关键时刻相互扶持;想起去年还在为船政之事并肩力争,共同上书反对停造轮船……

笔锋落下,墨迹淋漓,一副挽联跃然纸上: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写毕,他掷笔于案,对亲兵吩咐:“立即选派得力之人,快马加鞭,将这副挽联送至金陵曾府。告诉纪泽世兄,待我平定新疆,必当亲至墓前祭奠。”

望着亲兵远去的背影,左宗棠独自走出大帐。西北的夕阳如血,映照着他斑白的须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这苍茫天地间,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身着朝服、神情肃穆的身影。

“涤生啊涤生,”他对着东南方向喃喃自语,“你我相知三十年,虽有龃龉,终为知己。你开启的自强大业,我左宗棠必定继之以死。待我收复新疆,练就新军,必让西洋列强知我中华非复昔日吴下阿蒙!”

狂风吹动他的战袍,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挺直了腰板,目光如炬。在那一刻,他仿佛不仅是在对逝者立誓,更是在对历史宣告一个民族不屈的意志。

次日清晨,左宗棠召集诸将,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刚毅:“传令各营,即日起加紧操练。我们要用收复新疆的胜利,告慰曾文正在天之灵!”

数日后,这副挽联跨越千山万水,送达金陵曾府。曾纪泽含泪展读,对来使道:”左世叔这副挽联,字字千金,道尽先父平生。请转告左世叔,先父在天之灵,必感念世叔知遇之情。”

左宗棠的挽联后来被刻木悬挂于曾国藩祠中,成为这两位晚清名臣复杂而深厚友谊的永恒见证。尽管政见时有不同,但在民族自强的大业上,他们始终是同路人。这份超越了个人恩怨的家国情怀,正是那个艰难时世中最可贵的精神之光。

同治十一年(1862年)深秋的兰州,黄土高原上的寒风已经开始呼啸。左宗棠站在总督衙门的高台上,远眺着浑浊湍急的黄河。河面上漂浮着刚刚从西安运来的机械设备,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卸货。

“大帅,西安机器局的第一批设备已经运抵。幕僚匆匆来报,额上带着汗珠,按照您的吩咐,我们在南关外选定了厂址,只是…….”

“直言无妨。”左宗棠转身,花白的须发在秋风中飘动。

“兰州工匠大多只懂得打造传统兵器,对新式机械一窍不通。而且炼钢所需的煤炭要从陕西运来,每百里运费就要加价三成。有些官员建议,不如直接向洋人购买枪炮…….”

“短视!”左宗棠手中的马鞭重重敲在栏杆上,“今日买枪,明日买炮,日后是不是连士兵都要请洋人来当?立即传赖长来见!”

不过一刻钟,赖长匆匆赶到。这位原西安机器局总办满面风尘,衣袍上还沾着煤灰,显然刚从南关外的工地赶来。

“大帅,”赖长躬身施礼,“南关外的场地已经平整完毕,从西安运来的六十台机床正在安装。但是兰州地势高亢,缺水严重,蒸汽机所需用水难以保障。本地工匠虽然手艺精湛,但对新式机械确实不甚了解。”

左宗棠沉吟片刻,道:“缺水就引阿干河水,不懂就学。你立即办三件事:第一,在本地工匠中选拔聪颖者,每人每月加饷银二两,跟着西安来的师傅学习;第二,派人到平凉、同官采购煤炭,到汉中采购钢铁,运费不必计较;第三,最重要的是尽快仿造出普鲁士式的后膛枪。”

他大步走到案前,铺开早已准备好的图纸:“西征在即,我们要造的不仅是枪炮,还要能修造军械,制造马车、帐篷。你去拟个详细章程,需要多少银两,需要什么人,直接报给我。”

这时,一骑快马飞驰入院,马上骑士汗流浃背,手持六百里加急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