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第171章 积极备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报——京师急件!”

左宗棠展开文书,面色愈发凝重。阿古柏入侵新疆后,沙俄竟趁火打劫,以“代守”为名,强占伊犁!朝廷严令他速平甘肃,准备出关西征。

“好一个!”左宗棠冷笑,将文书掷于案上,“这分明是要重演英法故事,蚕食我疆土。”他转身对赖长说:“情形你都看见了,时间紧迫。制造局必须在三个月内开工生产。”

赖长面露难色:“卑职必当竭尽全力。只是仿造后膛枪需要精密机床,目前我们的设备恐怕…….”

“那就先造劈山炮、抬枪,修造军械。”左宗棠果断道,“一步一步来。记住,兰州制造局不仅要供应西征军需,更要为西北长远打算。”

在左宗棠的亲自督促下,兰州制造局很快初具规模。南关外新建的厂房里,蒸汽机隆隆作响,来自西安的老师傅正在指导本地工匠操作机床。左宗棠时常亲临视察,有时甚至在工匠坊间一待就是半日。

这日,左宗棠再次来到制造局。赖长指着一门新造的劈山炮:大帅请看,这是我们仿照洋炮改进的,比传统劈山炮轻便三分之一,射程却远了一倍有余。

左宗棠仔细查看炮身铭文,只见上面镌刻“兰州制造局 同治十一年造”字样,点头道:“甚好。但更要紧的是后膛枪。探马来报,俄人用的都是别旦针式快枪,我们若还用水枪抬枪,如何与敌抗衡?”

“正在全力研制。”赖长引着左宗棠来到另一处厂房,“已经派人到上海祥生厂采购精密机床,只是路途遥远,至少要三个月才能运到。”

“等不及了。”左宗棠沉吟道,“先想办法改造现有的枪械。西征在即,有一分改进就好一分。”

制造局的建立不仅为西征提供了军械,更带动了兰州经济的发展。左宗棠特意下令:“除军械外,更要制造农具、水车等民用器械,以利民生。”很快,兰州制造局生产的改良水车、纺织机械开始在民间推广,河西走廊的农民第一次用上了新式的灌溉设备。

然而西宁的战事迫在眉睫。左宗棠在对制造局作出详细部署后,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下一个目标。临行前,他特意来到制造局,对赖长嘱咐道:“制造局就交给你了。记住,这里生产的每一杆枪、每一门炮,都关系着西征的成败,关系着新疆的得失。”

黄河水奔腾不息,兰州制造局的烟囱冒起滚滚浓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场现代化的艰难探索正在进行。左宗棠站在黄河岸边,望着对岸新建的厂房,目光坚定而深远。

而此刻,他已经将目光投向西宁,投向西征的更远方。在那里,更加艰巨的战斗正在等待着他,但这一次,他的军队将带着兰州制造局生产的枪炮,为收复新疆而战。

同治十一年寒冬,湟水河谷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大小峡——这道西宁天然的屏障,此刻正成为湘军西进路上最坚固的绊脚石。

峡谷两侧的峭壁如刀削斧劈,湟水在谷底咆哮奔腾。崖壁上,回军的堡垒星罗棋布,宛如一个个猛兽的巢穴。寒风中隐约传来战马的嘶鸣和兵器的碰撞声,预示着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黎明时分,湘军列队出营。凛冽的寒风中,新兵们冻得瑟瑟发抖,呵出的白气在胡须上结成了霜花。老兵们默默检查着从兰州制造局新领的“同治式”后膛枪,熟练地擦拭枪管,脸上写满了凝重。军靴踏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声响,战马的喘息在严寒中凝成白雾。

刘锦棠立马军前,望着这道天险,面色凝重。他刚刚收到左宗棠从兰州发来的指令:“天险虽难,尤在人为。可集中炮火轰击北侧制高点,为步兵开路。”

“传令!炮队集中轰击北侧制高点!”刘锦棠下令道。

炮火轰鸣声中,湘军开始向峡谷推进。新运抵的后膛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炮弹准确命中山腰处的回军堡垒,激起漫天烟尘。

刚行进不到一里,突然一声冷枪划破山谷寂静。一名哨兵应声倒地,额头上有个血洞,鲜血染红了地上的积雪,在严寒中迅速凝固成暗红色的冰。

“敌袭!找掩护!”刘锦棠大喝,同时敏捷地翻身下马,躲到一块巨石后面。

刹那间,峡谷两侧枪声大作,回军从高处倾泻弹雨。湘军被迫匍匐在冰冷的河滩上,每前进一丈都要付出鲜血的代价。子弹呼啸着从头顶飞过,打在岩石上迸出火花。

“将军,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营官猫腰跑来,脸上沾满硝烟,“弟兄们被压制在河滩上,抬不起头来!地雷又炸伤了几个工兵。”

刘锦棠仔细观察地形,忽然指着北侧一处陡坡:“看见那个制高点没有?拿下它!让炮队集中火力掩护!”

胡彪率领一营湘军向陡坡发起冲锋。坡陡路滑,士兵们手脚并用向上攀爬。回军的子弹呼啸而来,不断有人惨叫着滚落山崖,鲜血在白雪上洒下刺目的红。崖壁上的回军枪手躲在天然石缝中,几乎看不见身影,只有枪口冒出的白烟暴露了他们的位置。

“弟兄们,跟我上!”胡彪身先士卒,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肩膀。他踉跄一下,咬紧牙关继续向上冲去,“制造局的新枪不是摆设,给我狠狠还击!”

湘军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艰难攀登。新式后膛枪在近距离发挥威力,但回军占据地利,每一颗子弹都要付出惨重代价。一个又一个士兵倒下,尸体在山坡上堆积。有些士兵在临死前还保持着射击的姿势,手指紧紧扣着扳机。

经过半个时辰的血战,湘军终于占领制高点。胡彪简单包扎伤口,立即下令:“快!架炮!瞄准对面山腰的堡垒,给我轰!”

火炮的轰鸣声响彻山谷。但回军异常顽强,丢失一个堡垒立即退守下一个。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日落,湘军仅推进了五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