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第194章 俄人来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左宗棠全力以赴解决运粮问题之际,有亲兵来报,说有一名俄国军官求见,自称索思诺夫斯齐,从北京专程而来,携有国书。

“俄国人?”左宗棠花白的眉毛一挑,深邃的眼眸中精光一闪。值此西征伊犁的敏感时刻,俄国军官登门?是窥探虚实?还是另有图谋?伊犁尚在俄人手中,这层窗户纸,尚未捅破。他沉吟片刻,指节在紫檀木案上轻轻叩击,发出笃笃的轻响。“请!以礼相待,安置署内东厢房,好生款待。本督稍后便见。”

隔日,总督署内设下了精致的宴席。炭火融融,驱散了冬夜的寒意,菜肴虽非山珍,却也体现了西北待客的诚意。左宗棠一身常服,端坐主位,神色从容,带着儒将特有的温煦与威严。索思诺夫斯齐身着笔挺的俄军制服,胸前勋章闪亮,带着四名随员入席。他身材高大,金发碧眼,举止间带着俄国贵族特有的矜持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索思诺夫斯齐阁下远道而来,风尘仆仆,左某有失远迎。”左宗棠举杯,声音平和。

“总督阁下太客气了。” 索思诺夫斯齐操着略显生硬但流利的汉语回敬,笑容得体,“能在这壮丽的西北重镇,与名震四方的左总督会晤,是我的荣幸。我国虽因边境纷扰,暂驻伊犁,但仅为维持地方秩序,绝无久占之意。” 他放下酒杯,目光直视左宗棠,语气显得颇为诚恳,“只要贵国大军能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肃清匪患,伊犁定当奉还,俄国绝不食言。”

左宗棠不动声色,心中却如明镜。俄人占据伊犁,借口“代管”,如今这番表态,是试探?是麻痹?还是……他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阁下高义,左某心领。边疆安宁,本为两国所愿。不知阁下此次前来,有何见教?”

索思诺夫斯齐身体微微前倾:“正是为了边疆的长久安宁与繁荣。我国希望,能在贵国西北边疆,开放茶市,互通有无。贵国的茶叶,在俄国广受欢迎。”

“通商互市,利国利民,本督并非迂腐之人。”左宗棠捋了捋长须,语气和缓,“此事关乎商税、地点、章程,需详加斟酌,奏报朝廷定夺。然其利国便民之意,本督乐见其成。” 他心中雪亮,俄国人急于打通西北茶路,这既是经济需求,也是政治渗透。但他更清楚,盘踞新疆的阿古柏,其背后是英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影子,俄国与这两国素有龃龉,绝非铁板一块。敌人的敌人,未必是朋友,但或许……可以是暂时的平衡者?

索思诺夫斯齐闻言,脸上笑容更盛,显然对左宗棠的态度感到满意。他示意随从捧上一个锦盒:“为表诚意,特赠总督阁下我国最新绘制的中国全图一幅,聊表心意。”

左宗棠接过锦盒,打开,取出一卷装帧精美的地图。他缓缓展开,目光如电,扫过山川河流、城郭关隘。只看了片刻,他嘴角便浮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笑意中带着洞悉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傲然。这地图,轮廓大致不差,然山川走向、城池方位、关隘细节,甚至疆域范围,竟比他年轻时躬耕湘阴、于油灯下亲手绘制、反复勘验的地图还要粗疏!

“阁下此图,颇为珍贵。”左宗棠合上地图,语气平和,“可是据前朝舆图所摹?”

“总督阁下慧眼,”索思诺夫斯齐略有讶异,“正是参考贵国康熙皇帝时的舆图。”

“康熙舆图,自是珍品,然时移世易,疆域亦有变迁。”左宗棠不疾不徐,带着学者的笃定,“我朝高宗(乾隆)时期,命西洋传教士协同钦天监,遍测宇内,耗时十载,精绘《乾隆内府舆图》,方为集大成者,最为精准详实。”他转头吩咐侍立一旁的袁保恒:“去,将我那套《乾隆内府舆图》副本取来,赠与索思诺夫斯齐阁下。”

当袁保恒捧来那套制作精良、标注密密麻麻的巨幅地图时,索思诺夫斯齐眼中闪过真正的惊讶和钦佩。他仔细翻看,对比自己带来的地图,高下立判。这位清国总督,绝非只知兵戈的武夫!

数日后,弄清了俄国人主要意图的左宗棠,心中略定。他决定带索思诺夫斯齐参观一个地方——兰州制造局。

踏进这座位于黄河畔、戒备森严的工坊,热浪、金属撞击声和硫磺火药的气味扑面而来。巨大的水轮驱动着简易的机床,匠人们赤裸上身,汗流浃背,在通红的炉火旁锻打钢铁。车床切削着枪管,发出刺耳的尖鸣。成品区,一排排锃亮的铜帽(雷汞底火)、大小不一的铸铁开花弹(爆破弹)、以及仿制的德制后膛七响枪,整齐地码放着。

“此乃我军械命脉所系,”左宗棠的声音在嘈杂的工坊中依然清晰,“虽规模有限,然所用皆上等好铁。铜帽、开花弹足敷军用,这后膛七响枪,仿自普鲁士利器,虽不及原产精良,亦可御敌于百步之外。”

索思诺夫斯齐走近细看,拿起一枚沉甸甸的开花弹,又掂了掂一杆仿制的后膛枪,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叹:“总督阁下,令人钦佩!在如此偏远的西北,竟能建立如此精良的军械工坊,生产出如此实用的武器!贵国工匠的技艺,令人惊叹!” 他放下枪,转向左宗棠,蓝色的眼眸闪烁着精明的光,“总督阁下为西征殚精竭虑,粮秣转运艰难,耗费巨大。我国愿助一臂之力。”

左宗棠心头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哦?阁下有何高见?”

“我国可从西伯利亚就近调运粮食,” 索思诺夫斯齐语出惊人,“首批可提供四百万斤!由我国商队直接运抵贵军所需之地,每百斤……只需运费白银七两五钱!”

“七两五钱?!”饶是左宗棠定力过人,此刻也几乎失声。这个价格,比从内地千里迢迢转运到哈密,足足便宜了一大半!四百万斤粮,仅运费一项,便可节省近四十万两白银!这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巨大的喜悦瞬间涌上心头,但左宗棠的城府让他迅速冷静下来。节省巨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背后的战略契机!他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欧亚地图:英国在印度、波斯湾的触角,俄国在中亚的扩张……英俄,世仇也!若能借此粮道,与俄国维持一种微妙的合作,甚至仅仅是减少其掣肘,便能极大地牵制阿古柏背后的英国势力,为西征扫清一大障碍!

“好!”左宗棠朗声道,眼中精光四射,仿佛连日来的阴霾被一扫而空,“阁下雪中送炭,解我燃眉之急,左某感激不尽!此事,本督应允!保恒,即刻与索思诺夫斯齐阁下商定章程细则,签订协议!”

协议签订得异常顺利。不久后,第一批印着俄文标记的粮袋,便穿越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和阿尔泰山口,出现在了西征军的前线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