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第28章 宗棠练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快!快!快!”左宗棠的吼声如同炸雷,瞬间压过了枪炮的轰鸣和士兵的呼喝,清晰地传到每一个士卒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鞭策力,“兵贵神速!兵贵神速懂不懂?!拖沓之师,未战先败!你们磨蹭一步,祁门大营的袍泽就多死一个!皖南的百姓就多遭一分罪!”

左宗棠这次回湖南老家募兵,彻底摒弃了曾国藩“用书生领山农”的建军传统。他从自己熟悉的湘军和楚军的老将中,精心挑选了九个人,担任营官统领。他们分别是崔大光、李世颜、罗近秋、黄有功、戴国泰、黄少春、张志超、朱明亮和张声桓。这些名字,是不是听起来很陌生?

陌生就对了。这九大统领,没有一个文绉绉的书生,既没有学问,又不会搞官场那一套,后来也没有当上大官,自然没啥名气。但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胆子大、敢打仗。他们在湘军里很难崭露头角,左宗棠能够比较轻松地招到他们。

崔大光,原是绿营里犯过事被革职的悍卒,脸上一条刀疤从眉骨划到嘴角,眼神凶得像要吃人。黄少春,湘西山匪出身,攀岩越涧如履平地,一柄鬼头刀舞起来水泼不进。朱明亮,铁匠世家,臂力惊人,打铁的手抡起铁鞭能砸碎磨盘……这些人,或许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更不通什么圣贤道理,但他们身上有一股被左宗棠一眼相中的特质——狠。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是在尸山血海里也能一刀劈开生死路的亡命徒。

左宗棠要的,就是这股子原始的、未加雕琢的杀气和行动力,他要的是能如尖刀般撕裂敌阵,能如疾风般席卷战场的虎狼之师。书生?让他们去写奏折吧!

更有一支被他视为“王牌”的精锐,此刻也在这烟尘中若隐若现——那便是他费尽心机从王錱旧部中收拢整编的“老湘营”。王錱早逝,其部本是湘军一支奇兵,最擅长的就是长途奔袭、穿插迂回、攻敌不备。这与曾国藩稳扎稳打、“结硬寨”的呆仗战法,简直是两个极端。左宗棠如获至宝,将这支带着独特气质的老兵种子,精心培育,作为自己未来奇兵的骨干。

当湘军大营里那些科甲出身的将领们,听闻左宗棠的练兵之法之后,无不嗤之以鼻。他们私下讥讽:“左骡子练兵,简直是儿戏。一群粗鄙莽夫,配上洋枪洋炮,就能打仗了?笑话!”(左宗棠倔强固执如骡,得到了一个外号“左骡子”)

对这些闲言碎语,左宗棠报以一声冷哼。他根本不屑于辩解。就在那些湘军将领还在讨论“仁恕之道”、“以静制动”时,他已密令长沙城内外所有技艺精湛的铁匠铺,炉火日夜不息。沉重的铁锤砸在通红的铁砧上,叮当之声彻夜不绝。锻造的不是刀枪,而是一门门威力巨大的劈山炮。炮身黝黑粗粝,散发着钢铁的冷硬气息。

左宗棠深谙火器之利。他投入重金,不惜代价,为这支新生的楚军配备了远超同时期湘军精锐的火力。当湘军主力一营可能只有几门劈山炮时,左宗棠的楚军九营,竟已秘密装备了159门!这还不算大量新式洋枪。他要打造一支拥有压倒性火力,同时兼具强悍突击能力的铁拳。

烈日下,左宗棠的目光扫过操演中越发凌厉的队列,扫过那些黝黑脸庞上逐渐凝聚的杀气,扫过远处营房里堆积如山的崭新劈山炮。他那张因操劳而更显瘦削严峻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近乎狂热的笃定。

“两个月!”他对着皖南的方向,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对着那被围困的祁门大营低吼,声音不大,却带着金铁交鸣般的铿锵,“涤生兄,你要擎天的柱子,我左季高,给你炼成了!”

祁门的烽烟,仿佛就在他眼前升腾。而金盆岭的杀气和钢铁的寒光,已蓄势待发,即将化作一柄刺破铁桶的利剑。左宗棠,这头倔强的“骡子”,要用自己的方式,用这支迥异于湘军的虎狼之师,去砸碎李世贤的铁桶阵,去挽救那摇摇欲坠的“天柱”。

初冬时节,左宗棠率领楚军5000人马离开金盆岭驻地,从长沙取道醴陵,借道江西前往祁门与曾国藩会合。

在进军途中,左宗棠获悉太平军已经占领徽州,便经由南昌过乐平,于咸丰十年(1860年)十二月进驻江西景德镇。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左宗棠这一个举动十分高明。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祁门是安徽的南大门,景德镇是江西的东北大门,两地直线距离还不到300里,景德镇相当于祁门的大后方。左宗棠认为,祁门扼守要冲,地理位置极为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国藩将湘军大本营设在祁门,很容易遭到各路军队的围攻——事实上也是如此。他指出,景德镇为“江省前门,涤公祁门后户,傥有疏失,不堪设想”,因此,他一定要想方设法控制住景德镇,确保湘军祁门大本营的安危。

从内心讲,曾国藩对左宗棠这支新练的楚军并不看好。他当初组建湘军后,与太平军作战时胜少败多,经常被太平军打得屁滚尿流,其中在靖港之战和湖口之战中,两次差点自杀殉国,引为一生憾事。他据此判定,虽然左宗棠在行军作战方面的确有一套,但毕竟跟自己一样,也是书生带兵,因此楚军在创建之初,一定会有同样的经历。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左宗棠率领楚军进驻景德镇后,10天之内与太平军打了3场战斗,结果三战皆胜,毙伤敌人数千,自己却只有1名军官受伤、2名士兵阵亡,还收复了德兴、婺源两城,并在景德镇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绩。

这相当于是左宗棠送了曾国藩一份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