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第248章 镇南失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前线,王德榜挟油隘大捷之威,指挥“定边军”乘胜追击,接连在观音桥、文渊等地与法军交锋,均取得胜利,沉重打击了法军的嚣张气焰。法军统帅尼格里不得不重新评估眼前这支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战术上也变得谨慎起来。

然而,就在战局看似好转之际,清军内部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新任广西巡抚潘鼎新抵达前线,他与王德榜在战略战术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一次军事会议上,潘鼎新指着地图,语气保守:“王军门,我军近来虽连获小胜,然法军主力未受根本性损伤,其舰炮之利,尤非我陆军所能抗衡。不如暂且后退,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防守,以待后援,方为万全之策。”

王德榜强压心中怒火,据理力争:“潘大人!法军新败,士气受挫,正应一鼓作气,将其逐出谅山!岂能主动后撤,助长敌焰?左大人在朝中勉力支撑,为我们争取战机,我等在前线,正当奋勇杀敌,以报国恩,岂可因畏惧敌舰炮而畏战退缩?”

潘鼎新面露不悦:“王军门,本抚乃奉旨节制广西军务,军事调度,当以全局为重!”

两人争执不下,导致清军前线指挥系统出现混乱,各部之间协调不畅,给了法军喘息和重新部署的机会。

就在这将帅失和、进退失据的关键时刻,一个惊天噩耗传来:法军经过短暂休整和增兵后,由尼格里亲自指挥,发动猛烈反扑!由于清军各部未能有效协同作战,战略要地镇南关……失守了!

法军攻占镇南关后,竟野蛮地炸毁了关楼,并在废墟上立起一块巨大的木牌,上面用中文写着极具侮辱性的字句:“广西的门户,已不复存在”。

消息传来,前线清军全军震动,士气遭受重创。王德榜闻讯,顿足捶胸,悲愤交加。

镇南关失守的噩耗传至北京,朝野震惊。主和派势力顿时占据了绝对上风。

李鸿章立即上奏,言辞恳切而又犀利:“太后,皇上!镇南关乃广西门户,今已失陷,门户洞开,法军精锐距龙州近在咫尺,长驱直入指日可待!此战证明,即便陆战,我军亦无完全把握遏制法夷兵锋。若再拖延议和,恐战火蔓延至广西腹地,甚至波及云南,整个西南局势都将崩坏,届时糜饷劳师,社稷震动,臣恐大局不可收拾!为江山社稷计,为亿万生民计,应立即遣使,与法夷坦诚商议,达成和议。纵然条款稍涉迁就,亦可止兵息民,保全国家元气啊!”

这份奏折道出了朝中许多王公大臣的心里话,一时间,请求立即罢战议和的呼声甚嚣尘上,仿佛大局已定。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左宗棠,颤巍巍地从军机大臣的班次中站起。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臣,因连日操劳和内心忧愤,身形已显佝偻,面色蜡黄,但那双深陷的眼窝里,却依然燃烧着不屈的火焰。他步履蹒跚地走到御阶之前,极其郑重地整理衣冠,然后缓缓地、用尽全身力气般跪伏于地,以头触地。

满朝文武,包括御座上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所震慑,养心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只听得左宗棠用沙哑而异常坚定的声音,一字一句,如同刻在金石之上:“太后,皇上!老臣左宗棠,今日愿以这项上人头,以我左氏满门忠良,以身家性命担保!镇南关虽失,然我前线各军主力尚存,八桂将士报国之心未冷,雪耻之志未泯!法夷炸关立牌,辱我太甚,此乃天人共愤之暴行!此时若弃战言和,无异于向贼寇示弱,自毁于城!非但不能止战,反将令列强窥见我之怯懦,将来群起效仿,我大清将国无宁日,永无宁日!”

他猛地抬起头,老泪纵横于沟壑纵横的脸颊,声音却愈发高昂悲壮:“老臣以性命,保举一人,定能力挽狂澜!请朝廷立即起用老将冯子材!令其总筹前敌各军,统一号令,整合溃兵,收复镇南关!同时严谕王德榜,使其竭尽全力,摒除成见,配合冯子材作战,戴罪立功,不得有误!若再失利,不能驱敌于国门之外,老臣……无颜立于天地之间,愿领罪伏诛,九死不悔!”

养心殿内,静得只剩下左宗棠那激昂而悲怆的余音,在雕梁画栋间萦绕回荡。慈禧太后看着跪在下面,以整个身家性命为国作保的老臣,她的手指轻轻敲打着御榻的扶手,陷入了长久的、利弊权衡的沉默之中……

而远在广西前线,刚刚经历败绩的王德榜,收到了左宗棠这封字字千钧、浸透着心血与期望的信件。他面向北方,重重叩首,血泪盈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整顿兵马,配合冯老将军,誓死收复镇南关,绝不辜负左公以性命相托的信任!一场关乎国运的更大战役,即将在镇南关外展开。

二月初八深夜,冯子材召集众将部署总攻。

“诸位,”冯子材目光如炬,“明日之战,关系南疆安危。老夫已决意亲率中路突击,左右两翼就拜托诸位了。”

王德榜肃然道:“末将愿为先锋!”

“不,”冯子材摇头,“王军门另有重任。你率‘定边军’迂回到法军后方,切断其退路。待我军正面发动总攻时,你在后方响应,使法军首尾不能相顾。”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但王德榜毫不犹豫:“末将遵命!左大人在朝中期盼捷报,末将定不辱命!”

当夜,王德榜率领“定边军”精锐,沿着山间小路秘密行军。山路崎岖,不少士兵摔倒受伤,但无一人掉队。

“快!快!”王德榜不断催促,“必须在日出前到达指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