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第257章 访问长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洋水师完成在朝鲜海域的巡防任务后,面临着一个迫切的技术难题。

定远、镇远等铁甲舰在经历长途航行后,船底已附着大量藤壶、海藻等海洋生物,严重影响了舰船的航速与机动性。据随舰英国工程师检测,船底附着物使舰队航速降低了近两节,燃煤消耗增加了百分之十五。按照海军维护规程,铁甲舰每半年必须进坞清理船底、涂刷防锈漆。然而此时,清政府规划中的远东第一军港——旅顺港,其大型干船坞尚在建设中,预计还需一年方能竣工。李鸿章在给总理衙门的咨文中明确指出:铁舰需及时油底,而旅顺坞工未竣,不得不另作他图。且各舰经年巡防,机件磨损,非大修不可。

经过多方考量,李鸿章最终采纳了总教习琅威理的建议,决定派遣舰队前往日本长崎进行检修。这一决定基于几个重要考量:长崎三菱造船所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先进的造船企业之一,拥有可容纳七千吨级战舰的干船坞;其技术工人大多在英国受训,熟悉西方造船工艺;同时,借检修之机开展亲善访问,既可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又可实地考察日本海军发展状况。在奏折中,李鸿章特别强调:借此巡阅之便,前往日本口岸,一以扬中国天威,一以体察彼国军实。他还密令丁汝昌:宜详察其船厂规模,水师阵容,以为我朝借鉴。

1886年8月1日的黎明,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长崎港。定远舰的舰桥上,丁汝昌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这座在晨曦中渐渐苏醒的港口城市。港内,几艘日本小炮艇静静停泊,与北洋水师的铁甲巨舰形成了鲜明对比。

鸣礼炮。丁汝昌放下望远镜,对身旁的传令兵说道。

二十一响礼炮划破晨雾,惊起了港畔树林中的飞鸟。码头上聚集的日本民众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声惊得骚动起来,待明白这是海军礼仪后,才渐渐平静下来。

镇远舰管带林泰曾站在舰桥上,注意到码头上一个特殊的身影——日本海军大辅川村纯义正举着望远镜,专注地观察着定远舰的每一个细节。林泰曾转身对身旁的大副低声道:通知各岗位,注意军容。日本人正在仔细观察我们。

与此同时,在定远舰的轮机舱内,随舰英国工程师布朗正在检查主锅炉。他指着压力表对丁汝昌说:提督大人,锅炉压力已降至安全范围,可以准备进坞了。

当日下午,长崎县厅的会客厅内,丁汝昌与日下义雄相对而坐。会谈桌上的漆器茶具泛着温润的光泽。日下义雄面带微笑,语气却意味深长:久闻定远、镇远二舰威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丁汝昌从容应答:此次来访,一为检修舰船,二为敦睦邦谊。望借此机会,促进两国海军交流。

会谈结束后,丁汝昌在返回舰队的路上,注意到街道两旁有不少日本海军军官在观察他们的行进队伍。他对身旁的琅威理低语:看来,我们的到来在这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次日清晨,定远舰缓缓驶入三菱造船所的干船坞。随着海水被逐渐抽干,巨大的舰体显露出它水下的真容。船底密密麻麻地附着着藤壶和海藻,有些地方的附着物厚达数寸。

开始作业!工头一声令下,数十名工人手持特制刮刀,开始清理船底。金属刮擦铁甲的刺耳声响在船坞内回荡。

这时,一群日本工程师在岩崎弥太郎的带领下来到船坞。岩崎微笑着对丁汝昌说:提督阁下,请允许我们的工程师观摩学习。贵舰的设计实在令人赞叹。

琅威理敏锐地注意到,这些日本工程师的手中不仅拿着笔记本,还带着测量工具。他悄悄对林泰曾说:注意看好他们,不要让他们接触到核心数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检修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日本工程师们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求知欲。有一次,一位名叫平贺让的年轻工程师试图接近正在维修的舵机,被镇远舰的水兵礼貌而坚定地拦下。

抱歉,这里是军事禁区。水兵用刚学会的日语说道。

平贺让鞠躬致歉,目光却依然紧盯着那台精密的舵机系统。

8月5日,丁汝昌应邀参观三菱造船所的军舰建造车间。在巨大的穹顶下,巡洋舰号正在建造中。丁汝昌仔细察看了舰体的铆接工艺,发现虽然整体工艺尚不及欧洲,但在某些细节处理上已显露出日本工匠的独具匠心。

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蒸汽机。陪同的三菱工程师不无自豪地介绍道。

丁汝昌点头称赞,心中却暗自震惊:日本在造船技术上的进步速度远超他的预期。

当晚,在定远舰的军官餐厅里,丁汝昌与各舰管带共进晚餐。席间,琅威理分享了他的观察:日本海军的训练极其严格。我听说他们的水兵每天要进行十个小时的操练。

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不以为然:纵使训练再刻苦,没有坚船利炮也是枉然。

丁汝昌放下酒杯,正色道:不可轻敌。我观日本人做事专注认真,假以时日,必成劲敌。

8月10日,定远舰完成检修,缓缓驶出干船坞。焕然一新的舰体在阳光下闪耀着黝黑的光泽。接下来,镇远舰进入船坞开始检修。

就在这时,丁汝昌接到报告:几名日本工程师试图测量镇远舰的水线装甲厚度。他立即下令加强警戒,同时亲自来到船坞巡视。

提督阁下,岩崎弥太郎迎上前来,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这完全是个误会。我们的工程师只是对贵舰的防锈工艺很感兴趣。

丁汝昌淡淡回道:技术交流固然重要,但军事机密不容窥探。还望贵方理解。

8月13日,按照预定计划,部分水兵获准登岸休假。出发前,各舰管带反复强调纪律要求。水兵们整齐列队,身着崭新的军服,在军官的带领下有序登岸。

长崎的中华街顿时热闹起来。福建籍侨商郑荣贵在自家店铺前挂起了大红灯笼,热情地招呼着来自祖国的水兵。街道两旁,日本民众好奇地观望着这支纪律严明的队伍。

这些中国水兵看起来很有纪律啊。一位日本商人对着身旁的记者说道。

记者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中国水兵举止得体,与当地侨民相处融洽......

然而,随着夜幕降临,一些水兵开始进入丸山町的居酒屋。在梅乃屋内,几名水兵在清酒的作用下,渐渐放松了警惕。喧哗声引起了巡警的注意。

就在这时,一场意外的冲突发生了。据目击者后来描述,冲突的起因是一名水兵与店家在结账时发生口角。闻讯赶来的日本警察试图调解,却因语言不通导致误会加深。

混乱中,一名叫佐藤的巡警被水兵的佩刀划伤,而肇事水兵也被警棍击中。场面一时大乱,更多的水兵和警察闻讯赶来。

消息很快传到了停泊在港内的定远舰上。丁汝昌立即召集各舰管带商议对策。会议室里气氛凝重,煤油灯的光影在每个人脸上跳动。

此事必须谨慎处理。琅威理首先发言,既要维护我军尊严,又要避免事态扩大。

方伯谦情绪激动:日本人分明是故意挑衅!应当立即展示我们的实力!

就在争论之际,码头上突然传来喧哗声。丁汝昌走到舷窗前,看到码头上已经聚集了不少水兵,而日本警察也在增派人手。

传令下去,丁汝昌转身,语气坚决,所有官兵立即归舰,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舰。

月光下,定远舰的轮廓在港湾中显得格外凝重。舰桥上,丁汝昌久久凝视着灯火阑珊的长崎市区,海风轻轻吹动着他官服的衣角。在这片异国的海港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这次原本平静的检修之旅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