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解差传 > 第40章 入职兵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兵部衙门,立在皇城朱雀街的东侧,门前两尊镇门石兽,被风雨侵蚀得面目模糊,一如这衙门里的人心。

此地,名义上统管天下兵马钱粮,号令数十万边军将士。

然而如今的兵部,除了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外,还多了几分官场独有的阴沉。

相较于六部里那些盘根错节的衙门,兵部的人事,向来要简单些,也更排外些。

毕竟,这里是武人的天下,讲究的是沙场上过命的交情,是山头林立的门户。

别处衙门,只要是个读书人,十年寒窗,一朝及第,便有可能觅得一官半职。

门生故吏,姻亲旧友,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人情大网。

兵部不然。

这里头的脉络,向来只有两条,清晰得如楚河汉界。

一条,是当今二皇子赵钰的皇子党。

另一条,曾是叔叔赵衡的旧部,由兵部侍郎崔海平领着。

两条脉络,曾如两条蛰伏的蛟龙,在水面下暗暗角力,互相牵制,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可如今,随着叔叔赵衡失势,那条曾属于他的蛟龙,便被生生抽了筋骨。

崔海平其人,也就此偃旗息鼓,成了二皇子座下的一条乖顺走狗。

大事小情,皆看兵部尚书,也就是二皇子赵钰的眼色行事。

至此,这大赵国的兵部,便彻彻底底,成了二皇子的一言堂。

小乙踏入这座衙门时,便感受到了那股无形的压力,仿佛空气都比别处要粘稠几分。

他能走到这里,站在这里,是两股力量博弈的结果。

一股,来自他那位身陷囹圄却仍不甘寂寞的叔叔,赵衡。

叔叔想让他做一枚钉子,楔进这兵部之内,待时机成熟,便能撬动一线生机,为自己谋个锦绣前程。

另一股,则来自那位刚正不阿的大将军,徐德昌。

大将军的目的,要纯粹得多,也更像一个真正军人该有的执念。

他要小乙查一件事。

西峰山麓一战,为何粮草会迟到足足半月有余。

按大赵律,贻误军机,致使粮草延误,押运官及其上官,皆是死罪。

可如今,仗打完了,封赏下来了,那问罪的屠刀,却迟迟没有落下。

仿佛那数千因断粮而惨死的袍泽,只是史书上一笔无足轻重的注脚。

大将军曾亲自去问过兵部尚书,二皇子赵钰。

得到的,却只是一句轻飘飘的答复。

“此事有待查明,无需多问。”

这句话,便成了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老将军的喉咙里。

食不能安,夜不能寐。

他怕的不是这一次的意外,而是下一次,再下一次。

边关数十万将士的性命,不能悬于这不清不楚的“有待查明”之上。

老将军并非信不过二皇子。

毕竟,这位殿下也曾在自己麾下担任副将与监军,二人并肩浴血,也算知根知底。

可也正因如此,他才更明白。

能让赵钰这等身份,这等性情的人,都选择讳莫如深,不敢深查的,其背后牵扯之人,其背后盘踞之势力,该是何等通天。

大将军知道,凭他自己,或许拔不出这根毒刺。

可至少,他要知道这根刺扎在哪里,有多深,日后才好有所防备。

而小乙,便是他递出的那把最锋利的探针。

既然二皇子不便明言,那便由他这个从西凉荒漠里爬出来的无名小卒,自己去查。

圣上金口玉言,钦点留任。

兵部上下,倒也不敢给他这个新晋的功臣脸色看。

次日,小乙领了官服,换了腰牌,正式以兵部郎中的身份,入职当差。

然而,当他从主事书吏手中接过职分文书时,却只觉一阵荒唐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的差事,竟是典查北仓与西凉两地的军奴名册,并协助兵部侍郎处理些许杂务。

军奴。

他自己,不久前还是个押送军奴的解差。

如今摇身一变,倒成了管着这些苦命人名册的官。

这究竟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的羞辱?

或许,是那位二皇子殿下,已经看穿了大将军的用意。

所以,便用这样一种方式,将他彻底边缘化,不让他接触到任何兵部钱粮、军械、调度的核心机密。

一张文书,便将他牢牢钉死在了这间小小的屋子里,成了一个体面的囚徒。

小乙捏着那份文书,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但他的脸上,却看不出丝毫波澜。

他只是平静地接了过来,道了声谢。

无论如何,他留在了临安。

留在了这座天子脚下,风云汇聚的巨大囚笼里。

而留在这里,便意味着一件事。

婉儿。

那个在西凉的风沙里,唯一给过他一丝暖意的女子。

大将军上书,为婉儿刺配给他的折子,按流程,恰好会交办到他这个专管军奴事宜的郎中手上。

这或许,是这无边寒意之中,唯一的一点星火。

小乙到任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关进了堆积如山的卷宗库里。

他摒退了前来帮忙的书吏,一个人,一卷一卷地翻找。

边关送来的折子,积压了数月,堆得像一座小山。

上面的墨迹,还带着边关特有的沙尘气息。

他终于在一个木箱里,找到了那份熟悉的笔迹。

徐德昌将军的亲笔奏折。

字字刚劲,如刀劈斧凿。

小乙的手指,轻轻抚过奏折上的每一个字,仿佛能感受到大将军写下它时的殷切期盼。

以前,这等小事,通常是由当值的郎中,在处理完繁重公务的间隙,抽空才会办理。

一拖,便是数月。

如今,他自己,却成了专门负责此项差事的人。

这算不算是,给自己开的一个天大的后门?

小乙不敢耽搁。

第一天熟悉了衙门各处,第二天,他便开始整理所有关于军奴刺配、调拨的折子。

他将它们分门别类,逐一汇总,誊写成工整的公文。

做完这一切,他捧着那份包含了自己私心的公文,恭恭敬敬地,呈送给了顶头上司,兵部侍郎崔海平。

只待侍郎大人用印之后,他便可将调令发出,将婉儿,从那冰天雪地的西凉,接到自己身边。

小乙站在崔海平的书房外,等待着。

他以为,这将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他甚至已经开始想象,婉儿来到临安后的模样。

然而,那扇紧闭的房门,却迟迟没有打开。

就在小乙的心,一点点往下沉的时候,变故,如期而至。

房门开了,一名书吏走了出来,将那份公文递还给他。

只是,上面空空如也,没有侍郎大人的印鉴。

书吏面无表情地传达了侍郎大人的话。

“侍郎大人说,赵郎中既已调任京中,便不再是西凉军的人。”

“这西凉军的军奴,自然,也就不能再刺配给你了。”

这几句话,轻飘飘的,像几片雪花。

落在小乙的耳中,却重如雷霆。

他手中的那份公文,刹那间,仿佛有了千钧之重。

小乙僵在原地,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在这一刻冻结了。

他抬起头,望向那扇半开的门。

门后,是侍郎崔海平模糊的身影,和他那张深不可测的脸。

这简直就像一把尖刀,直刺小乙的胸口。

这偌大的临安城,他唯一在乎的,只有那个远在天边的女子。

可是,他们却精准地,斩断了他这唯一的念想。

不见血。

却比西峰山麓的任何一刀,都更能要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