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大林知道田哥在高丽有时候经常是晚上运输物资,经常运到天明才休息,可不是看了不少清晨的日出嘛。

他这个年龄,可能暖和的被窝更适合他。

杨大林也是故意说出来的,不然和田哥一个宿舍,晚上悄悄跑掉,田哥这种老兵,万一能发现。

说不准还会悄悄跟上去,还不如和队长和他说清楚。

这样也没有人怀疑他。

有时候真诚才是必杀技。

洗完脚,大家早点休息。

凌晨四点,杨大林就起来了。

杨大林很快就走到了那个有小码头的村子。

这时候天还没亮,和大家交易,别人也看不清他的脸。

杨大林发现到了这个村子,有些渔民已经开始起床准备出发了。

杨大林站在小码头不远的地方,拦住一个要上船打鱼的大爷。

那人吓了一跳。

杨大林给对方让了一根烟,把他引到一边隐蔽处解释道:“大爷,我们要买点干货,越多越好,你可以问问你们村里有多少,我们拿钱和部分粮食还有部分全国粮票换。

鲜货如果六点半之前能运到村外的那个大路边,我们就要,六点半之前运不到,我们就不要了。

你看看,有没有可能促成这个交易?”

这个大爷,接过杨大林的烟,并没着急点上。

只是夹在了耳朵上。

问他:“干货全村上下估计可以给你凑出来上万斤,你们都能要的了?

粮食都有啥粮食,有没有样品?”

杨大林从口袋摸出一把粮食,有棒子面,有地瓜,还有地瓜干,拿给对方看了看。

空间里的细粮,还有那种黑的掺了沙土的那玩意没拿出来。

杨大林还从空间拿出一摞钱还有一大把全国粮票,用包着布的手电筒打开,让对方看了一眼。

杨大林很快关上了手电筒说道:“大爷,放心吧,我们有实力,您考虑一下,可以的话,我在西边的大路那边等您们,不过你们只能来十个人,多了不行哈。”

那个大爷见了杨大林的实力,虽然没看清杨大林的脸,但是也知道这是个小伙子。

还多问了一句:“小子你胆子挺大啊。”

杨大林也回了一句:“大爷,我们又不是一个人来的,不然我们买这些东西咋运走!”

这个大爷一想也是,上万斤的东西,肯定有车,人还不少。

大爷年龄大,见多识广的,又是在自己村庄边上,肯定不怕的。

难得一次好机会,就答应了他:“行,一个小时之后,干货在村外一里地你说的那个地方交换,鲜货我给你说个海边废弃的码头,咱们在那边交换,我去组织大家改去捕鱼的捕鱼,该去准备干货的准备干货。”

杨大林又多说了一句:“大爷,货你给看着点哈,咱们第一次交易,别质量不好,没有下一次了。”

大爷问他:“你的意思是,说不准以后还有?”

杨大林说:“对,不过尽量多要干货,鲜鱼也只能冬天来,夏天这玩意也没办法运啊。”

这年代没有什么水产车,冷藏车,可不是不好运输。

很多内陆很多年吃的唯三海鲜可能就是小虾米,海带,冻带鱼。

杨大林前世鲁西老家就是这样,一直到新世纪,差不多海鲜也就吃过这几样。

后来县里菜市场开了活海鲜摊位,又不是大富之家,一次也没买过。

那个大爷见有可能搞个长期的卖货渠道,很高兴的说:“行,质量我盯着,你们放心吧,我现在马上去准备。”

说实话,北方的海边挺冷的,杨大林裹了裹大衣,走到他预定的地方。

等了大半个小时,就听到有动静来了。

大爷很讲究,前面来了十个人,后面很多人跟着但是没靠前。

前面十个人个个用车子拉着不少货。

那个大爷自己先走了过来。

杨大林这会早把帽子两边的护耳拉下来了,又带上了口罩。

这会天也没亮,大家根本看不清他的面貌。

十个汉子不停的把后面的货运过来,那个大爷给杨大林报了账,一共各种干货多少,杨大林只是随机打开麻袋,用手电筒简单检查了一下。

没办法袋袋仔细检查,只能靠赌对方的良心了。

杨大林问大爷一共多少钱,要多少粮食,多少票。

大家多数选择的要的粮食,还有票,钱要的不多。

在这海边,粮食比海鲜贵多了。

杨大林让他等下,走到前面不远,把自己先放出的粮食和准备好的钱票收回去一部分。

然后让对方回来,几个人检查粮食和钱票,这期间,杨大林一直小心戒备着,防止对方黑吃黑。

不过幸运的是,对方很老实。

杨大林还特意给那个大爷多给了二十块钱,十斤白面。

说是给他帮忙的好处,一会六点半了,鲜鱼他还要,不过最好让大家用麻袋或者筐子装好,重量也记好。

不然不好算。

大爷见还有好处费,客气了几句,也就收下了。

痛快的答应六点半最少也有上万斤鲜鱼运到刚才两个人商量好的一个废弃的海边隐蔽码头。

甚至一万斤有可能不止。

这个大爷说了,光他们自己村就有几十条小渔船,还不带其他村放在他们村海边的。

只是为了防止公社的人发现,不然还可以运更多到那个海边隐蔽的码头。

确实也是,早上六点半,公社的人来了,不然大家每条船弄个几百斤鱼过来,几万斤海鱼还是很轻松的。

只运来一万斤,也可以了。

杨大林让他们的人把粮食运走,这伙渔民都有地排车,十辆车子,带走这些粮食还是很简单的。

这个大爷也表示自己先回家一趟,一会在自己说的那个码头等自汇合。

杨大林知道这个大爷很聪明,不管自己咋运走。

也不看,这就让杨大林省事不少。

杨大林等对方走远了,集中精力向各个方向看了一下,确实没有人。

这才把东西全部收到空间。

这些袋子杨大林也额外付了钱。

不然没东西装,自己这些东西还真不好拿出来。

快到六点了,杨大林才去那个大爷说的废弃的码头。

那地方挺偏的,离村子正在用的码头有点远。

公社的人也看不到。

六点半的冬天也马上天亮了,自己带着帽子,带着口罩,还换了一套衣服,自己一会也不怕被人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