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七零军工首席夫人 > 第60章 顾问首案?星图初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章 顾问首案?星图初解

第七研究所的晨光,像一层薄纱,轻轻覆盖在冰冷的仪器上。凌薇身着崭新的蓝色工装,胸前 “特聘技术顾问” 的徽章闪着微光,这是她以新身份履职的第一天。然而,挑战却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更棘手,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平静的节奏。

不再是某个零件加工的 “小修小补”,而是整个研发流程的 “卡脖子” 难题 —— 材料性能预测的严重滞后。材料研发组的工程师们围在她身边,脸上满是焦虑,像一群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的旅人。

“凌顾问,您看这新配方合金,从冶炼出来到拿到完整测试报告,得等上好几周!” 负责新材料研发的吴工程师指着实验台上堆积如山的合金锭,语气里满是无奈,“后续设计、工艺试验全得停着,像被绑住了手脚,眼睁睁看着进度条往回退!”

另一位年轻技术员补充道:“现在只能靠老师傅凭经验 —— 看断口颜色偏深还是偏浅,听敲击声音是脆是闷,最多测个硬度毛估。可这误差大得离谱,经常忙活半天,最后发现方向全错了,白扔功夫!”

凌薇的指尖拂过冰冷的合金样本,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她瞬间明白,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研发体系的 “基础短板”—— 试错成本太高,时间消耗太长。若能解决,不仅能推动当前项目,更能为整个研究所的研发效率按下 “加速键”。这是她以顾问身份,输出系统性价值的绝佳机会。

凌薇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里缓缓踱步,目光扫过那些闪烁着不同金属光泽的样本,像一位侦探在寻找案件的关键线索。她的精神力悄然运转,感知着样本内部细微的结构差异 —— 有的晶粒粗大,有的夹杂物分布不均,这些微观特征,在星辉文明的材料学体系里,都对应着明确的宏观性能规律。

良久,她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众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或许,我们可以搭建一套‘简单测试 + 微观观察’的快速评估流程,不用依赖复杂设备,却能缩小试错范围。”

这句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工程师们迷茫的眼神,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她继续说下去。

“首先,硬度测试不能只看一个数字。” 凌薇拿起一台标准硬度计,在样本上轻轻按下,“我们可以系统性地测不同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下的硬度值,画出一条‘硬度 - 热处理’曲线。不同性能的合金,曲线趋势完全不同 —— 韧性好的,曲线会更平缓;强度高的,曲线峰值会更尖锐。通过曲线形态,就能间接判断它的韧性、稳定性。”

“其次,断口分析不能只靠‘看和听’。” 她走到一台老旧的金相显微镜前,调整着焦距,“我们可以制定标准流程:固定取样位置、统一腐蚀剂浓度、规范观察倍数。重点看晶粒度大小、夹杂物的形状和分布,还有解理面和韧窝的比例。就算没有定量软件,多积累样本建立‘图谱库’,也能半定量比较 —— 韧窝多的,韧性大概率更好;解理面多的,就得多注意脆性问题。”

“最后,我们可以加一项补充测试 —— 电阻率测量。” 凌薇抛出一个稍显新颖的思路,“合金的成分、内部缺陷,都会影响导电性。它不能直接对应力学性能,但能作为‘辅助指标’。比如,同一种合金,电阻率突然升高,可能意味着内部出现了细微裂纹或有害相。把电阻率和硬度、断口特征结合起来分析,就能进一步缩小误差。”

她随手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画起示意图 —— 硬度曲线的平缓与陡峭、断口微观结构的差异,都被她画得清晰直观。这些基于星辉文明系统理论的方法,被她巧妙包装成 “大量经验总结 + 基础物理原理推导”,既符合这个时代的认知水平,又极具可操作性。

吴工程师和团队成员看得眼睛发亮,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这思路太清晰了!” 吴工程师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不是零散的点子,是一整套能落地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动手试试!”

“想法很好,但电阻率测量,所里现有的电桥精度不够,操作还麻烦,测出来的数据怕是没参考价值。” 一位老技术员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刚刚燃起的兴奋。

凌薇正思考着如何简化测量方法,一个沉稳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精度高的数字式欧姆表,我可以协调。”

众人回头,只见刘启明调查员不知何时站在那里,一身笔挺的干部服,神情依旧严肃,眼神却像探照灯,在凌薇身上停留了几秒,带着浓浓的探究。“总装计量所有进口的新设备,我会跟他们沟通,临时调拨给你们项目组用一段时间。”

凌薇心中一动。刘启明的突然出现,绝非偶然。他的支持,是高层对她工作的认可,像给项目组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那探究的目光,也在提醒她 —— 她的每一个 “奇思妙想”,都在被严密观察,她的知识来源,始终是高层心中的 “未解之谜”。

“太感谢刘同志了!有了这设备,我们的流程就能完整跑起来了!” 吴工程师喜出望外,连忙上前道谢。

刘启明只是微微点头,目光再次扫过凌薇,没再多说一个字,转身离开。他的到来和离去,都像一阵无声的风,却在凌薇心底掀起细微的波澜 —— 机遇与审视并存,她的每一步,都得走得稳之又稳。

忙碌了一天,凌薇谢绝了王副主任派车相送的好意。夜色像一块厚重的黑布,笼罩着整个研究所,她需要一段独处的时光,梳理纷乱的思绪,更想试试与星辉石的感应。

回到宿舍,她反锁房门,拉上厚重的窗帘,将外界的一切隔绝在外。指尖轻轻抚上贴身的星辉石,白天微弱的悸动,此刻竟变得清晰起来,像心脏在掌心轻轻跳动。

“方舟…… 你还在吗?” 凌薇在心中默念,将精神力缓缓注入星辉石,试图捕捉那破碎的信号。她努力回忆着前哨控制台那惊鸿一瞥的星图,回忆着【“方舟” 最后已知信号源】的标注,强烈的 “回应” 意念,像一股暖流,涌入星辉石中。

起初,星辉石只是持续着微弱的搏动,没有任何变化。凌薇的精神力渐渐消耗,头晕目眩的感觉袭来,就在她快要放弃时 ——

嗡!

星辉石突然变得滚烫!无数细密的光点从石身溢出,在空气中汇聚、旋转,竟投射出一幅微小却清晰的三维星图!星图大部分区域模糊如雾,但一个角落却异常明亮 —— 正是她记忆中 “方舟” 信号源的位置!更让她心跳加速的是,星图旁,一连串复杂的星际坐标符号和能量频率参数,正不断闪烁,像在诉说着方舟的位置!

凌薇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着那些转瞬即逝的信息。这些坐标采用的是星辉文明高度加密的时空算法,远超地球现有水平,但核心逻辑她却无比熟悉 —— 那是她从小学习的基础星际知识!她拼命记忆着每一个符号、每一组参数,大脑高速运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几秒钟后,光点骤然消散,星辉石恢复冰凉,仿佛耗尽了所有能量。凌薇瘫坐在椅子上,大汗淋漓,心脏却像要跳出胸膛 —— 她成功了!她得到了方舟的具体坐标线索!

天快亮时,凌薇终于凭借记忆和星辉知识,推导出一个简化的能量频率区间,以及一个大致的天球坐标方向。虽然不够精确,但足够作为 “回应” 的基础。

她再次握紧星辉石,将推导好的频率参数,连同自己的星际身份印记,小心翼翼地注入其中。这一次,星辉石没有投射星图,只是内部微光以特定的节奏明灭了三下,像在发送一封极简的 “电报”。

做完这一切,凌薇几乎虚脱。她不知道这微弱的回应,能否穿透无尽的星海,被方舟接收到;更不知道,这次 “发声”,会不会像警告中说的那样,引来未知的 “追踪者”,将危险引到自己身边。

窗外,天际渐渐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凌薇握紧手中沉寂的星辉石,目光望向窗外 —— 一场跨越星海的对话已经开启,或许会石沉大海,或许会引来风暴。但她别无选择,寻找同胞,是刻在她基因里的使命。

她将带着这个秘密,继续投身于这个时代的建设,在技术突破与星际使命的交织中,等待着那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回音,也迎接着未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