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七零军工首席夫人 > 第90章 无声的战场?抉择时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0章 无声的战场?抉择时刻

刘启明(或者说他体内盘踞的存在)那句低语,像淬了冰的钢针,刺破医疗隔离室的寂静,又顺着电话线钻进密室,在顾廷铮和凌薇心中炸开 ——“它们…… 在月球…… 等着……”

这句话裹挟的寒意,比隆冬的西伯利亚寒流更刺骨。顾廷铮指节无意识地攥紧了冰凉的金属话筒,话筒表面的防滑纹路硌得掌心发疼,他能清晰听见自己胸腔里心脏沉重的跳动声,每一下都像在敲打着无形的警钟。这句话不仅证实了海外情报里 “月球背面有异常” 的说法,更透着一种猫戏老鼠般的从容 —— 敌人早已在地球的卫星上布好了局,正居高临下地盯着他们,等着人类踏入陷阱。

更让人心头发紧的是,这话竟出自一个本该深度昏迷、被寄生体操控的人嘴里。那微弱却清晰的音节,像从地狱缝隙里钻出来的呢喃,带着非人的冷静。

“封锁消息!” 顾廷铮迅速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沉得能砸出坑,“刚才的对话,除了在场医护,任何人不准外传。加派两个荷枪实弹的警卫班,盯着刘启明的每一个动作,心率、脑波、呼吸频率,所有生理数据每分钟记录一次,有半分异常,直接用加密频道向我汇报!”

挂断电话,密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铅块,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墙角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在倒计时,敲得人神经紧绷。凌薇抬手按了按发烫的太阳穴,指尖触到额角细密的汗珠 —— 刚才那句话让她口干舌燥,喉咙里像塞了团晒干的棉花,“它是故意通过刘工传话的…… 是在挑衅我们?还是说,这本身就是个陷阱,等着我们顺着‘月球’这条线索钻进去?”

“两种可能都不能排除。” 顾廷铮走到墙边,指尖划过冰冷的保密通讯器外壳,那上面还留着上一次使用时的余温。他深吸一口气,鼻腔里灌满了密室特有的、混合着旧纸张和电子设备的味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之前的判断没错 —— 威胁来自地外,而且它们早就悄无声息地把爪子伸到了月球上,我们却一无所知。”

通讯器拨通的瞬间,一阵短促的蜂鸣声响起,屏幕上跳出 “最高权限验证中” 的绿色字样,光晕映在顾廷铮紧绷的脸上。通话持续了将近半小时,他尽量用平稳的语气,把所有关键信息串成线:从气象站那场带着诡异能量的战斗、刘启明体内寄生体的反复折腾、凌薇 “理论” 里那些超越时代的构想,到海外传来的月球异常情报,再到刚才刘启明那句毛骨悚然的低语,一字一句都清晰无比。

电话那头长时间没有声音,只有电流偶尔传来的滋滋声,以及隐约能听到的、属于最高决策层的沉重呼吸。凌薇站在一旁,能看到顾廷铮握着话筒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 这些信息太过颠覆认知,任谁都需要时间消化。

最终,那边传来一句简短却重若千钧的指示,每个字都像砸在钢板上:“成立‘广寒’项目组。顾廷铮任组长,凌薇同志为首席技术顾问。授予最高权限,全国范围内,调动一切必要资源。目标只有两个:评估威胁,制定对策。记住,绝对保密,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电话挂断的忙音响起,密室里再次陷入寂静。顾廷铮缓缓放下话筒,指腹蹭过话筒上温热的金属网,突然觉得肩上的军装重了百倍 —— 从这一刻起,他们扛着的不再是研究所的安全,也不是军区的任务,而是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未来。凌薇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嘴里反复默念 “广寒项目组”,这五个字像带着冰碴,让她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还有破釜沉舟的决绝。

顾廷铮刚在纸上勾勒出 “广寒” 项目的初步框架,密室的门就被轻轻敲响,三短两长,是内部人员的暗号。王副主任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困惑和不安的表情,手里攥着一份折叠整齐的内部通报,纸张边缘都被捏得发皱。

“团长,刚从国安和总参那边收到的联合通报。” 他把通报递过来时,凌薇注意到他的指尖微微颤抖,“最近二十四小时,全国范围内,连着出了十七起怪事 —— 有死的,有失踪的,看着都像意外,但凑到一块儿,怎么想怎么不对劲。”

顾廷铮展开通报,纸张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凌薇凑过去,目光扫过名单上的名字和身份,心脏猛地一沉:退休的航天工程师张教授,上个月还在杂志上发表过月球探测的论文;研究古文字的李博士,专攻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据说能解读一些无人能懂的古老符号;还有几位密码破译专家,甚至有两个民间传言能 “看见过去” 的奇人。

他们的 “意外” 方式更是离奇:张教授在家修收音机,据说碰到了插座,被 220 伏电流击中,可现场勘察却没发现线路老化;李博士在湖边散步,突然 “失足” 溺水,可他是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最离谱的是一位密码专家,吃饭时被一块馒头噎住,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呼吸 —— 这些死法单独看都合情合理,可集中在短短一天内,且死者都和 “特殊领域” 沾边,怎么看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 “清理”。

“通报里说,这可能是一次高度专业化的伪装行动,动机还不清楚,但怀疑和最近国际上的紧张局势有关。” 王副主任补充道,声音压得很低,像是怕被人听见。

顾廷铮的手指重重按在通报上,指腹下的纸张被压出深深的折痕。凌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不是普通的间谍行动…… 是‘清理’,是它们干的!它们在清除可能对它们构成威胁,或者能‘看懂’它们的人,就像我们清理电脑里的病毒一样,干脆利落,不留痕迹!”

刘启明体内的寄生体,何止是在挑衅?那句 “等着”,根本就是一道正在执行的命令!这些死亡和失踪,是 “镜花” 计划背后势力的无声进攻,目的就是把地球上可能洞悉真相、可能组织抵抗的 “智慧火种”,一个个掐灭在萌芽状态。这是一种超越国家界限的、冰冷到极致的筛选,视人命如草芥。

“砰!” 顾廷铮一拳砸在桌上,茶杯里的水溅出几滴,落在摊开的通报上,晕开一小片水渍。他眼里燃着怒火,声音里带着咬牙切齿的狠劲:“通知下去!以‘广寒’项目的名义,立刻申请最高权限,调动所有秘密侦查力量,从十七起事件的现场痕迹、死者社会关系、近期接触人员查起,挖地三尺也要找出执行者!我要知道,它们到底渗透到了我们的国土里多少!”

愤怒过后,现实的难题像一座大山,挡在了 “广寒” 项目组面前。就算知道了威胁在月球背面,又能怎么办?

70 年代中期的中国航天技术,别说载人登陆月球背面,就连把探测器送上去都难如登天。项目组第一次非正式会议,选在一间临时改造的会议室里,墙上挂着巨大的月球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几个可疑区域,桌角堆着一摞摞航天技术资料,纸张边缘都被翻得卷起。几位头发花白的顶尖专家,刚签完终身保密协议,脸上还带着疲惫 —— 他们是从全国各地紧急调来的,有的刚下火车,连口气都没喘匀。

听完顾廷铮模糊处理过的 “威胁评估”(只说可能有敌国在月球背面建秘密基地),老专家们都皱紧了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负责火箭推进技术的陈教授,推了推滑到鼻尖的老花镜,拿起桌上的铅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轨道示意图,叹了口气:“难,太难了。”

他的声音里满是无奈,“就算把全国的航天资源都集中起来,没有五年以上的时间,根本不可能造出能可靠登陆月球背面的运载工具。而且这还得有足够的特殊材料 —— 比如耐高温的钛合金,现在我们的产能根本跟不上;还有生命保障系统,在月球背面那种无通讯、强辐射的环境里,怎么维持宇航员的生存?每一步都是坎,跨不过去啊。”

时间!他们最缺的就是时间!顾廷铮看着墙上的挂钟,分针每走一格,心里的焦虑就多一分 —— 谁也不知道月球上的敌人什么时候会动手,那个 “喀尔拉克” 文明,又在酝酿着什么阴谋。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沉重,空气仿佛都变成了灰色。专家们互相交换着眼神,里面满是无力。突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凌薇 —— 这个年轻得不像话的女孩,之前提出的 “理论” 已经颠覆了他们的认知,现在,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她,能再创造一个奇迹。

凌薇能感受到那些目光里的期待,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她指尖划过桌上的星辉石,冰凉的触感让她稍微冷静了些 —— 她脑海里确实有超越时代的技术,星辉石里也存着完整的星舰能源和推进理论,可理论到现实,隔着万水千山。没有特殊的工业基础,没有能承受高温高压的材料,没有庞大的能量支持,再先进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

就在这时,她突然想起星辉石里关于 “信号探测” 的片段,眼睛猛地一亮,看向顾廷铮:“或许…… 我们不用直接去月球。”

“什么意思?” 顾廷铮立刻追问,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如果它们在月球背面建了基地,肯定需要能量维持,也一定会和地球保持某种联系 —— 哪怕是加密信号。” 凌薇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她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大大的天线轮廓,“我们可以建一个大功率的深空探测和信号干扰系统。一方面,监听月球方向的异常信号,说不定能破译它们的通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主动‘刺激’它们 —— 比如发射特定频率的能量波,说不定能让它们暴露更多信息,甚至能干扰刘工体内那个寄生体的活动,为我们争取时间。”

这个想法很大胆,甚至有些冒险,可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无疑是唯一的光亮。顾廷铮立刻抓住关键:“需要多大功率的系统?我们现有的电网能不能支撑?”

凌薇闭上眼,在脑海里检索星辉石里的数据,再结合现在的技术水平换算,睁开眼时,报出的数字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初步估计,至少需要相当于三分之一个三峡电站的瞬时供电能力,而且得有能把能量聚焦到月球轨道的转换技术 —— 普通的天线根本不行,得用特殊晶体阵列做能量引导。”

陈教授手里的铅笔 “啪嗒” 一声掉在桌上,他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现在全国最大的发电站,瞬时功率也不到三峡的十分之一,更别说还要特殊晶体 —— 那种能聚焦能量的晶体,我们连样品都没见过!”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死寂,只有窗外的风声偶尔传来,像是在嘲笑他们的不自量力。

会议暂时结束时,天已经蒙蒙亮。专家们带着一肚子难题离开,临走前,陈教授拍了拍凌薇的肩膀,语气复杂:“小姑娘,你的想法很大胆,但现实比我们想的更残酷。我们会尽力想办法,哪怕只能把功率提上去一半,也是希望。”

顾廷铮和凌薇回到密室,桌上的咖啡已经凉透,杯壁上凝着一层水珠。顾廷铮揉着发胀的额角,声音里带着疲惫:“那个能源要求,是不是太不切实际了?”

“我知道很难。” 凌薇端起凉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让她精神一振,“但这是目前唯一能快速形成威慑的方法。而且……” 她顿了顿,指尖再次抚上星辉石,感受到里面流淌的能量,“或许,我们不用完全依赖现有的电网。”

她闭上眼睛,意识沉入星辉石深处,在海量的信息碎片里翻找。突然,几段标着 “地脉能量” 的文字吸引了她的注意 —— 那是一种利用行星自身能量场和太阳辐射,通过特定几何结构的阵列汇聚能量的技术,就像一个超级放大版的特斯拉线圈,但效率要高上成千上万倍。里面还附带了一张简易的能量节点分布图,标注着地球上几个潜在的 “地脉富集区”。

“如果我们能找到地脉能量的天然节点,再搭配大型抛物面天线阵列,或许能借助地球和太阳的能量,大幅降低对电网的依赖。” 凌薇睁开眼,眼里闪着光,她拿起笔,在地图上快速画着,“虽然可能达不到理想功率,但作为初步的探测和干扰设备,应该够用了。”

顾廷铮凑过去看,地图上的线条虽然简单,却透着一种奇特的规律。他皱了皱眉:“地脉能量节点?这听起来有点像玄学…… 怎么找?”

凌薇深吸一口气,将意识与星辉石彻底连接。星辉石的能量水平高达 98.7%,温暖的能量顺着她的指尖流淌,融入她的感知,像一张无形的网,向脚下的大地延伸。她能 “感觉” 到地壳下流淌的能量脉络,有的微弱如丝线,有的却粗壮如河流。

片刻后,她睁开眼,手指在地图上的西北区域画了一个圈 —— 那里是罗布泊,一片被黄沙覆盖的无人区,地图上还标注着几个早已废弃的试验基地符号。“这片区域的能量反应很异常,像是有一个巨大的潜在节点。但具体位置,得去实地勘测,用特殊设备捕捉能量波动。”

顾廷铮看着那个圈,眼神一凝 —— 罗布泊,那是个充满神秘传说的地方,几十年前还进行过特殊的核试验,地底的地质结构和能量场本就和其他地方不同。或许,那里真的藏着他们需要的 “能量钥匙”。

“广寒” 项目还在为能源和选址奔波时,医疗隔离室的紧急通报再次传来。

凌晨三点,刘启明的生理监测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值班护士冲进病房时,看到他躺在床上,身体剧烈颤抖,眼球在紧闭的眼皮下来回转动,脑电波图上的曲线像疯了一样上下跳跃,心率飙升到每分钟 150 次。可没过多久,所有指标又突然恢复正常,仿佛刚才的异常只是仪器故障。

而这一次,守在门口的警卫听得清清楚楚,刘启明在颤抖时,反复呢喃着一个奇怪的音节,既不是中文,也不是任何已知的外语:“喀尔…… 拉克…… 喀尔…… 拉克……”

这个音节被记录下来,第一时间送到了顾廷铮和凌薇手里。凌薇刚看到这两个字,就像被一道惊雷劈中,浑身的血液都仿佛凝固了 —— 这个音节,她在星辉石的信息库里见过!那是一个被标记为 “禁忌” 的远古文明名字的碎片,传说中,这个文明以吞噬星辰能源为生,擅长用意识操控其他种族,进行星际殖民!

“它们…… 它们自称‘喀尔拉克’!” 凌薇的声音带着颤抖,她猛地按住胸口的星辉石,突然感受到一丝极其微弱,却无比清晰的共鸣 —— 星辉石在发烫,里面的能量像是被唤醒的潮水,轻轻波动着,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 “渴望”。

顾廷铮也愣住了,他看着凌薇苍白的脸,又看了看纸上 “喀尔拉克” 四个字,突然觉得这场战斗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复杂。凌薇攥紧星辉石,指尖传来的温度让她心头升起一个可怕的念头:星辉石选择她,带她穿越到这个时代,或许不只是偶然。它会不会也背负着某种来自星海的古老使命?而月球背面的 “喀尔拉克”,会不会和星辉石的来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窗外的夜空依旧漆黑,星星在遥远的宇宙中闪烁。凌薇望着那些光点,突然觉得无尽的星海像一张巨大的网,而他们,只是网中的蝼蚁,正被卷入一场跨越时空的、古老而危险的博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