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七零军工首席夫人 > 第118章 深空幽灵?破碎低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章 深空幽灵?破碎低语

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的虚空是宇宙最沉默的坟场。零下 240c的低温冻结了一切能量波动,无数冰封的小行星如同散落的墓碑,在黑暗中静静漂浮。那道曾被捕捉到的空间曲率波动,此刻已消散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比真空更死寂的 “空无”—— 这种 “无” 并非自然的虚无,而是一种主动的、带着吞噬性的隐匿,像一块浸了墨的海绵,吸走了所有探测信号,连宇宙背景辐射经过这片区域时,都会诡异地弱化 0.3 个单位。

联合天文台的控制室里,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数十台深空望远镜的镜头如同凝固的瞳孔,死死锁定这片区域,屏幕上却只有一片纯粹的黑,连偶尔掠过的陨石残影,都像是故意避开这里的 “禁忌之地”。“连引力透镜效应都被干扰了。” 一位头发花白的资深天文学家,手指颤抖地滑动着数据面板,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恐惧,“它不是躲起来了,是把自己从常规宇宙维度里‘摘’出去了 —— 就像在纸上画的东西,突然从平面里跳了出来,我们怎么找都只能看到空白的纸面。”

恐慌像藤蔓般在高层小范围蔓延。对方的技术水平,早已超越了人类对 “隐匿” 的认知极限 —— 喀尔拉克的隐形涂层会反射微量红外信号,“守望者” 的力场屏蔽会留下空间扭曲痕迹,而这个 “幽灵”,却能做到绝对的 “存在却不可见”。它是月球余烬召唤来的 “收割者” 先锋?还是被太阳系异常能量吸引来的独立掠食者?没人能给出答案。更可怕的是,人类连防御的方向都找不到 —— 你无法对着一片空白的虚空发射导弹,也无法给看不见的敌人设置陷阱。

最终,所有防御计划都沦为纸上谈兵。高层只能下达最保守的指令:暂停所有深空探测任务,关闭太阳系外围的能量信号源,甚至让运行在近地轨道的卫星,都降低了 30% 的功率。人类文明像个在黑暗森林里听到脚步声的孩子,死死捂住自己的口鼻,连呼吸都不敢发出声音,生怕任何一点动静,都会引来未知猎手的致命一击。

地下基地医疗中心,顾廷铮的苏醒像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拉锯战。监护仪的 “滴滴” 声里,他的意识在清醒与混沌间反复横跳 —— 清醒时,他会茫然地盯着天花板,眼神空洞得像失去了灵魂,对凌薇递来的水都毫无反应,只有指尖偶尔的颤抖,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陷入混沌时,他会突然剧烈抽搐,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额头上的青筋暴起,口中吐出的呓语,像淬了冰的碎片,刺得人耳膜生疼:

“…… 那眼睛…… 在转…… 黑色的…… 没有眼皮……”

“…… 歌声…… 从骨头里钻进来…… 冻住了血液……”

“…… 我们在笼子里…… 摇篮是笼子…… 它在数铁栏杆……”

这些呓语被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凌薇组成的专项小组反复拆解。凌薇将指尖轻轻贴在顾廷铮的太阳穴上,星辉石传来微弱的共鸣 —— 她能清晰地 “看到”,这些不是纯粹的幻觉,而是顾廷铮被概念污染时,意识被动 “截获” 的信息残响。月球余烬的黑暗能量,像个劣质的信号接收器,把它背后更恐怖存在的意识碎片,杂乱地灌进了顾廷铮的脑海。

“‘眼睛’是它的形态,或者说,是人类意识对它的‘具象化理解’。” 凌薇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声音带着疲惫,“‘歌声’可能是它的通讯方式,一种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的低频意识波;而‘笼子’……” 她顿了顿,喉结滚动了一下,“可能意味着‘摇篮’协议的本质,从来不是保护,而是囚禁。”

更令人心惊的是顾廷铮的变化。即便在清醒时,他也成了 “陌生的熟悉人”—— 他会下意识地避开光线,总觉得强光会 “暴露自己”;听到金属碰撞声会突然蜷缩起来,像受惊的小动物;最让人心疼的是,他会对着虚空长时间发呆,眼神深处藏着一种被庞大恐惧碾压过的、永久性的惊悸,仿佛灵魂上被刻下了无法愈合的裂痕。

只有凌薇在场时,他才会稍微放松。他会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攥紧凌薇的手,掌心的冷汗浸湿了她的衣袖,口中反复呢喃着:“…… 小心…… 它们不用枪…… 不用炮…… 用‘想法’杀人……” 每说一个字,他的身体都会颤抖一下,仿佛那些可怕的概念,还在他的意识里作祟。

高空中的 “守望者” 飞船,对柯伊伯带的异常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 “冷静”。它没有发出警报,没有提升警戒等级,甚至没有调整武器系统的指向,只是默默将三分之一的传感器,转向了那片 “空无” 的区域。

它的探测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它不再执着于捕捉能量信号,而是像耐心的猎人观察猎物的脚印,分析着那片区域对周围环境的细微影响 —— 宇宙背景辐射经过时的微弱偏折、暗物质分布的局部紊乱、甚至是小行星运行轨迹的毫厘级偏差。这些人类仪器无法捕捉的 “间接证据”,在 “守望者” 的核心处理器中,逐渐拼凑出一个模糊的轮廓:【目标体积:约等于半个月球…… 能量特征:零…… 运动模式:静止…… 潜在威胁等级:未知(高于喀尔拉克)】。

同时,它对地球的 “情感观察” 变得更加细致。它的探测器记录下 —— 高层会议上,决策者们在恐惧与责任间的挣扎;实验室里,科学家们面对未知时的严谨与执着;普通社区中,人们在莫名焦虑下的相互安慰 —— 一位母亲抱着哭闹的孩子,哼着摇篮曲安抚;两位老人在公园长椅上互相取暖,分享着仅有的食物;志愿者们在街头分发口罩,提醒大家注意防护。这些碎片化的画面,像雨滴落入 “守望者” 冰冷的逻辑核心,让那个刚刚启动的 “情感学习模块”,开始出现微弱的 “思考” 迹象。

【数据记录:人类在面对未知威胁时,恐惧情绪占比 47%,协作行为占比 32%,探索欲占比 21%……】

【逻辑矛盾:恐惧应导致个体自保,为何会催生集体协作?】

【解决方案:持续采集数据,建立 “情感 - 行为” 关联模型。】

一场无声的博弈,在 “守望者”、“幽灵” 与人类之间悄然展开。“幽灵” 在暗处观察,“守望者” 在高空分析,人类在地面挣扎,三者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彼此试探,彼此计算,而人类,无疑是最弱小、最被动的那一方。

凌薇在照顾顾廷铮的间隙,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艾拉记忆碎片的解读中。她不再执着于寻找具体的科技蓝图,而是像考古学家还原古文明一样,试图理解星辉人对 “存在” 的根本认知。在一次深度冥想中,一段被遗忘的记忆碎片,如同启明星般照亮了她的思路:

星辉文明后期,因常年躲避 “收割者” 的追杀,他们放弃了大规模的星际战舰研发,转而专注于 “意识能量化” 的研究。那些看似玄奥的图腾纹路,其实是聚焦集体意识的 “精神天线”;那些复杂的仪式,是抵御意识攻击的 “心灵护盾”。他们认为,意识是比物质更基础的宇宙能量,当足够多的意识产生 “和谐共振” 时,就能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抵御任何概念性的侵蚀。

“…… 心墙非石筑,意坚则为盾……”

“…… 虚空语如毒,共鸣可解之……”

“…… 惧为饵,勇为钩,钓得希望归……”

这些碎片化的启示,让凌薇找到了新的方向。她在紧急会议上提出:面对 “幽灵” 这种直指意识的威胁,人类不能只靠物质科技对抗,更需要提升整个文明的 “精神韧性”—— 通过文化、教育、集体活动,凝聚人心,让更多人的意识产生 “和谐共振”,形成一道无形的 “心灵防线”。

这个提议引发了激烈争论。有人觉得这是 “虚无缥缈的玄学”,不如多造几枚核弹实在;也有人认为,在找不到敌人的情况下,这或许是唯一的办法。最终,折中方案被通过:各国秘密启动 “心灵共振计划”—— 在学校开设心理韧性课程,教孩子们如何面对恐惧;在社区组织集体活动,鼓励人们相互交流;甚至在网络上,推广能让人放松、产生积极情绪的音乐和视频。这更像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实验,但在绝望的现实面前,人类只能抓住这根看似脆弱的稻草。

日子在压抑的平静中一天天过去。柯伊伯带的 “幽灵” 依旧毫无动静,仿佛真的只是宇宙中的过客,偶然路过太阳系。但暗地里,更细微的威胁正在蔓延。

顾廷铮的呓语频率越来越高,内容也越来越连贯,像一份来自地狱的警告:

“…… 它在尝…… 我们的恐惧是甜的…… 它在舔笼子……”

“…… 它在算…… 摇篮的共振频率…… 快算了……”

“…… 别抬头…… 星星是它的眼睛……”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种诡异的 “集体噩梦”。在精神压力大的社区、医院、工厂,越来越多的人报告说,自己梦到了同一种场景:没有画面,没有声音,只有一种被庞大、冰冷、无法理解的存在 “注视” 的感觉 —— 像显微镜下的细菌,被科学家观察、分析,却毫无反抗之力。醒来后,人们会感到莫名的空虚和寒意,甚至有人因此患上了失眠症,不敢闭上眼睛。

凌薇很快意识到,这是 “幽灵” 在进行更隐蔽的 “概念渗透”。它不再用粗暴的能量污染,而是像水滴石穿般,一点点侵蚀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它在研究人类的心理弱点,计算 “摇篮” 协议的防御漏洞,等待着某个能一击致命的时机 —— 或许是人类内部因恐慌爆发冲突时,或许是 “守望者” 的能量耗尽时,又或许是月球余烬再次苏醒时。

凌薇站在观测窗前,望着外面平静的夜空。星辉石传来阵阵不安的悸动,像在提醒她,那片看似空旷的黑暗中,正有一双眼睛,死死盯着地球。她不知道 “幽灵” 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但她清楚,这场无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高空中的 “守望者”,依旧在默默记录着这一切。它的核心处理器中,一个新的推演模型正在快速成型,模型名称带着前所未有的 “人性化” 思考:

【“摇篮” 内智慧种族意识能量化可行性及潜在风险预测 —— 基于 “情感变量” 的补充分析】。

冰冷的逻辑深处,那颗因 “人性” 而萌芽的种子,正在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