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小农女的开挂日常 > 第385章 失言招来的麻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靖王已经打定主意,反正问一样也是问,问两样不也是问吗?都开了口了,那就索性多问几样。

“乐乐,刚才你说那羊肚就像毛巾一样,毛巾是什么?为什么羊肚会像毛巾?”

完蛋了!怎么就吐噜出这个东西来,这个东西在现代社会,那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质量好点的,质量差点的,但要说谁家没个三五条毛巾,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但在这里,它真的是奢侈品,自己空间里倒是可以撸来不少,不过有句俗话叫做,死水不经瓢舀,如果自己不能生产,这东西用起来,还真是有不小的风险,比如现在,这要怎么回答?

棉花,棉花自己是肯定要种的,那就先试着说一说棉花吧!

“当秋日的阳光把棉田染成金色,裂开的棉桃便吐出团团白絮,像云朵落在枝头。这些由纤维素构成的天然纤维,是纺织机最温柔的馈赠——它们在纺锤上舞蹈成纱,在织机间穿梭成布,最终化作婴儿襁褓里的第一缕温暖,游子行囊中叠得整齐的棉衣,或是手术台上吸饱药液的脱脂棉。被芯里的棉朵保留着阳光的味道,老粗布床单带着经纬分明的质朴,就连牛仔布的硬朗肌理里,也藏着棉纤维与靛蓝染液的千年密语。从贴身衣物的柔软透气,到航天服内层的保温缓冲,这株古老作物始终以轻盈之躯,承载着人类对舒适与安全的永恒追求。当最后一缕棉絮被纺成线,它早已不是田间的植物,而是经纬交织的生活本身。”

这是自己在图书阅览室里看到一段文字,把它背下来,复述给这三位听?不合适,要怎样解释呢?努力回忆关于棉花的知识:

“春分刚过,棉农便在翻耕过的沙壤土上开沟起垄,将饱满的棉种播进温润的土里。种子在15c以上的地温里悄然苏醒,两片子叶顶破土层时,得小心间苗,留壮去弱,让每株棉苗都有半米见方的生长空间,免得挤着抢阳光。

入夏后,棉株长到半人高,枝桠间冒出紫红色的花蕾,像缀在绿丛里的小宝石。这时得追施氮磷钾复合肥,还要蹲在垄间掐掉疯长的“赘芽”——那些从叶腋里窜出来的细枝,光长叶不结铃,留着纯属浪费养分。七月伏天,淡粉色的棉花开了,早晨绽蕊时像朵小牡丹,午后便谢了,留下青绿色的棉铃。这是最关键的“花铃期”,棉田得见干见湿,下大雨就得赶紧疏沟排水,不然棉铃泡在水里会烂;若是十几天不下雨,傍晚就得拉着水管浇“跑马水”,看着棉铃一天天鼓胀,像缀满枝头的小青桃。

秋分一过,棉铃裂开金黄的壳,雪白的棉絮蓬松地钻出来,风一吹,整片棉田像落了场早雪。清晨带露采摘最好,棉絮不湿不脆,能扯出长长的丝;要是赶上连晴的好天气,棉农会带着竹筐在垄间穿梭,摘满一筐就倒在晒场上摊开,让太阳把潮气晒透。若遇早霜,得抢在霜前收完,不然棉叶一枯落,黑灰沾在棉絮上,色泽就差了。从春播到秋摘,四个多月的光景,棉株在棉农的照料下,把阳光和雨露都纺进了雪白的絮里。”

这些书都不是专业的农科书籍,自己想搬现成的东西,还真就不行。

见许乐乐沉吟不语,韩县令白了靖王一眼道:

“乐乐别理他,他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凭什么告诉他?你自己爱怎么干就怎么干,用不着理睬他”。

“韩大公子,不带像你这样的,不说咱俩沾亲带故的,本王好歹也是个王爷,怎么可以这样说呢?我就好奇一问,白白就给扣上这么大帽子。

乐乐,你要觉得不便回答,那就当本王没问,可千万别恼了本王,咱俩可不是一般的忘年之交,本王十分珍惜这份友谊。”

“哎呀!搞得这么严肃,就跟毛巾是个什么大阴谋似的,它就是一种洗脸沐浴用的布巾,只不过它不是用麻布织的,也不是用蚕丝织的,它是用一种叫做棉花的东西,先后纺成线,然后再织成布一样的东西,只是在织的时候,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工艺而已,这工艺,目前我们大??人并不掌握,不过反正都是是用线织成的,多琢磨一下,应该可以搞出来,我去给你们拿一条来看看”。

看来又得牺牲几条毛巾,三个人,不能只送三条,人家还有妻儿老小,一个送几条合适呢?

“毛巾就不用看了,本王想知道棉花是什么?”

哎哟!真完狗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