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二爷是个聪明人,大侄子的反常举动,让他有了极大的警觉,他外出办的主要大事,就是给家中每个人办了一份新的身份文牒,而且是另外三国的,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有备无患不是坏事。

唐家走到今天不容易,想要开疆拓土建立新王国,成不成功且不说,祸起刀兵,生灵涂炭是免不了的,唐家不想做那样的人。

君心难测,这是古往今来的道理,再配上一句树大招风,唐家,不太平!

唐家的生意一向隐蔽,开合都不难,自己这么多年奔走,做买卖自然是掩不住的,其实,唐家真正要掩盖的就是这分合自如的财产和商道。

才到码头,就发现变化很大,热闹多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对于一个敏感的买卖人来说,这种热闹,十分不寻常,可好可坏,做买卖,不热闹,自然不行,可像这样突然热闹,可就令人捉摸不定了,也许有了新的竞争对手。

“二爷总算是回来了!”

“家里还好吗?”

“一言难尽,不过还能应付”。

果然出事了,但不能慌张。

“这码头似乎热闹了不少,有新动向?”

“货品还走老路,咱们走新大街吧!”

马在进了城门,往北边一拐,这才是真正的目瞪口呆!码头的每寸土地,自己都熟悉,这东城门里面,往南一拐,自己也熟悉,唐家的商铺就在那条弯月形的大街上。

北边,不熟悉,但知道,那边除了有个钟家,就是一片荒芜,因为这一片本就是新扩出来的,钟家宅院,本就不在城里,扩城之后,属于城里了,可前景却不如之前,生生沦落成了鬼宅。不是谁使坏,而是城池一下子扩得太大,东北角它撑不起来!钟家,不放弃也是不行。

管家是个十分能干的人,他让去北边,不用多问,自有其非去不可的道理。

“这是城北?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发生了什么事?”

“二爷,就是城东北角,呐,钟家宅子,卖了,现在叫“旅人居”,改成客栈了,高级高栈,每天的毛收入有六十多两,天天客人爆满!”

“什么人买的?”

“许乐乐!”

“许乐乐?她开的客栈?”

“对!就是她开的客栈、酒楼、商铺,这一整片都是她买下的,房子,马路,统统都是她建的。

客栈里面,无论是陈设,还是管理,都是新鲜事物,令人叹为观止。

酒楼,两家,“聚福楼”、“全聚楼”,别看名字取得不咋滴,可里面,也都些新鲜事物,有酒有菜,名副其实的大酒楼,吃的、住的,都是神仙级的享受,真正的销金窟!”

“停车!咱们下去走走!”

唐二爷没去酒楼吃饭,没时间,他要四处转转,吃的,很好解决,车夫和小厮跑去排队,买回四份包子回来,讲究不了那么多,主仆都是当街边走边吃。

“二爷觉得这包子味道咋样?”

咋样?不用语言回答,用行动就足以表达一切!

唐二爷从小就长在富贵人家,又顶着个大??第一纨绔的名头,至今女儿都快嫁人了,头上依旧顶着顶老纨绔的帽子,现在却和自己的下人一起,手捧着白胖包子,大口大口吃着包子。

“这味道,绝!这买卖,更绝!”

“二爷,这家铺子买的吃食,偏平民化,有包子、饺子、花卷、馒头、面条,除了面条,都可以买了以后,像这样拿手上,边走边吃。

面条有汤汁,只能坐下吃,但人太多了,找个坐处不容易,大家伙就自我发明创造,呐,就在门口,或蹲或站,连汤都给喝光。”

“这个面馆的规矩,管家可没我了解得多,这里的面条,那味道!真没法形容,光帽子就有七八种,价格稍有不同,但都不贵,汤鲜味美,好吃不贵,所以,没人舍得把汤剩下。

但是,人太多了,量又大,所以大家都很自觉,刚开始太烫太多,有没有座位,面碗都放桌上吃,过了一半,可就别占着位子,自觉点端到外面吃,完了,自己把碗筷放到统一的地方,大家都方便”。

“那边的店铺是卖什么的?人也不少啊!”

“买笔墨纸砚的,准确说,是卖纸的,也是好几个品种”。

“卖纸的,钱家幻想铺子?”

“不是钱家的,也是许小姐的,她家的纸,品种多,质量好,价格便宜。

钱家那边,他倒是不服气,可就算把文家最好的纸拿出来,他也比不过许家的纸,价格又贵得离谱,他要敢来找事,怕是被读书人的口水都要淹死掉。

二爷看,那家铺子卖石灰,想买多少都行,那边一排排的是仓库,有官兵在那守着,安全、放心,也是热门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