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二少将军的伤口在脖子上,非常整齐,就是一条细细的缝。
“这不是刀伤,伤口又细又整齐,不是砍或捅的,而是割伤”。
这不是废话吗?都是上过战场的人,刀伤箭伤,有谁没见过?
“是割伤,应该是用一种韧性较好的细线类工具,从后面顶住二少爷的背,像这样,连勒带拉,得手逞后放手,向前一推,无声无息,顶多就是倒案几上的时候有点响声,外面的士兵听不到声音也正常。”
“这和士兵们说的也对得起来,她只带着一个小小的包袱,若是带了刀剑,别说带不进来,就是收缴之后,士兵们也不会这么放心地让她进入营帐。
这女人是个江湖老手,她还亮出了唐府和端王府的腰牌,恐怕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作案目标”。
“不好!她还亮出过三小姐的玉佩!”
唐大将军默默听着下属们说,用什么工具作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要了儿子的命?再怎么不成器,他也是自己的儿子啊!
唐家世代为将,上了战场,刀剑无眼,死伤是必然的,但是不是这种窝囊的死!
想让儿子死的人,第一个就是燕王,因为不但儿子和女儿给他下了套,儿子还亲自出手杀他。但信柏说得对,燕王是个了不起的将才,他确实够狠够强悍,但他是个行事光明磊落的人,一般不会行这等阴险之举。
第二个想要儿子性命的人,当然就是皇上,原因不用说了,即使再不受宠,燕王也是圣上的儿子,是龙子龙孙,容不得臣子这般冒犯。但是,皇上出手,不可能只像江湖相斗一样,取一人性命,了一桩恩仇,皇上要的是皇家颜面,要的威慑力,一动便是抄家灭族。
第三个人,那就是利用了儿子的人,为的就是杀人灭口。但这也有些不好判断,他把痕迹都已经摸干净了,灭口比留着更有用。即使儿子把整个过程说出来,不但不能给自己脱罪,还会因攀咬其他皇子而罪加一等,招聘来的,也许抄家灭族。
到底是谁呢?
正想得出神,手下人突然提到女儿的玉佩,糟了!女儿的贴身之物!
那玉佩是女儿身份的象征!怎么会...... 还有端王府的腰牌!
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会跳得那么厉害了!儿子确实不是她的第一个作案对象。
“去外面的人可有何收获?”
大将军干巴巴地问道。
他受到的大打击太大了,脑子里一团糟,究竟是为什么?
长姐、长女,以为已经有了幸福的日子,结果,仅只是沾沾手。
自己,边关拼杀这么多年,女人没能好好爱,儿女没能好好养,父母也是二弟在供养。
悲!
身边的人,都是朝夕相处多年的战友,对大将军怎能不了解?有些东西,不需要他明说。
“刚回来,镇上有一家客栈起了火,不过可以确定,起火的就是那女人订的房间。
今天入隹,进去的时候是男人打扮,因长得粗壮,并无破绽,进去后,似有仆妇出去,因住店的人不少,店家也不怎么样在意,直到我们的人去了才回忆起来。
房间突然起火,参与救火的有店家和客人,火是从床上燃起的,扑救及时,损失不大,我们的人去了仍能看出痕迹。
门窗遭到破坏,看似有打斗存在,人从后窗跳下逃走,房中没有留下任何物品,这个有当时在场的的所有人作证。
所以,真正的打斗并不存在,而是凶手自己刻意制造,借以从后窗跳下脱身。
后窗有马蹄印,她应该是从大营回去后,先把自己的马匹牵至窗下拴好,回到房间,迅速换装,并将门窗破坏,造成打斗假象,然后点燃床铺,自己从后窗跳下逃走。
浓烟吸引了客栈里的所有人,便无人注意到她的离开。
破坏门窗的目的在于,等我们发现出事后追过去,一查一问,会以为她身后还有人盯着,她有可能被杀了”。
这手法,又和之前对燕王的刺杀,玩的是同一种手法,如此说来,这杀手应该是利用儿子的人派的,可他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大将军,已经派人向外追了,但估计收效不大,因为进出的人不少,她的装扮又作改变”。
“把人撤回来,不会有结果的”。
“将军!此事必须追查到底!他们欺人太甚!坚决不能放过!”
属下们都很气愤,在大将军的为人没得说,二少将军再不成器,他也是大将军的儿子,此仇不能不报。
“先撤回来,此事关系重大,得采取另外的方式进行”。
大将军想要的答案,第二就到了,唐二爷派出的第二拨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