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小农女的开挂日常 > 第621章 终于谈到一块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惠珠的态度终于软了下来,三皇子很高兴,他早就在等这一刻了。

她说的没错,恭王为这事,筹划了好些年,其实,本王也筹划了不少年,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

“惠珠,你我各自投生在这样的家庭,注定了一生无法平庸,就算像端王那样的残废,他也一样无法逍遥一生。

本王就更不可能,就算没惹了老六,老二老四他们几人也不会放过我的,不争不行。

说起文家,钱财方面倒真不是问题,他们也会一如继往地支持我们母子,只是这兵权方面,确实如你所言,现养兵已经来不及了。老二在行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准备多年,他敢动了灭了唐家的心思,那就一定是做足了准备的。

你说得对,你我面临的处境,相当艰难,老六那边,讲究的就是一招毙命,不然的话,我也不会紧随老二之后出手。

老六是个十分危险的对手,无论是谁最后继承大统,都留他不得。事实上,父皇对他,说不宠爱,怕是错了,他是从小就没有母妃保护,可他照样活得好好的,他八岁就很少待在宫里,辛苦归辛苦,可别人想要害他,同样也无从下手,他和他的师傅,具体住哪里?根本就没人能说得清,从这一点来看,父皇实际上最宠他,只是父皇的宠爱,与一般的后妃对孩子的宠爱不同,父皇更看中他的能力。

还有一个更可怕的说法,那就是关于他母妃的一些传闻,有人说,他母妃的母国,当年亡国之后,还剩一万多人,良妃就是为了这一万多人能活下去,这才委身于我父皇。

这一万多人之中,有妇孺婴幼,也有士兵,更有不少能人异士,国亡之后,这些人四下分散隐藏,但他们都有人统一管理,也就是说,只要真正的主子一声令下,这些人便会马上聚集在一起。

这些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分散在各地,且干什么的都有,他们可能是种地的农人,可能是做小买卖的,也有可能是文人雅士,平时的时候,他们按照周围人的正常生活来过日子,只有在接到命令的时候才聚集。

三川镇的许家,也许只是个幌子,他们只是碰巧救了老六,而老六也趁机将他母妃留下来的那些力量聚集。

那些人憋了十几年,这十几年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比如新纸的问世,或许就是他们偷盗了文家的秘方,因为他们见不得光,所以一直潜伏在暗处,将做纸的工艺不断地改良,直至鼓捣出更好的纸品,假借许家之手将纸推出,给文家以致命一击。”

终于承认是致命一击了,之前还假惺惺地说,纸的事情,对于文家,达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这个说法很合理,听说那许家人,短短几个月便快速在三川镇站稳脚跟,庄子买的是其大无比,但没花多少银子,因为都是无人问津的荒地,城里,也是买了整整一个城的的东北角,原来也是一块被废弃的地方,被许家人买下之后,前后也就个把月的时间,被直接建成了三川镇最繁华的地段。

听说,那里的房子,几天就被搭建起一栋,所以才会在个把月的时间里,就将各种铺子开了起来,其中最出色的就是酒楼,天天从早到晚都是顾客爆满,每间铺子都是日进斗金。”

“不错,本王也派人去看了,那庄子之大,令人难以置信,都是荒地,连片带山带沟一起买,那种地方买下来,改造需要大量的人员,老六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将他母妃留下的人带进去,同样,建那城中的铺子,同样也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这又是一个聚集旧部的好地点。

本王刚才的态度,也有试探惠珠的成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本王最近太不顺了,轻易不敢冒险。

你也是知道的,父皇偏宠残废老大不假,可这次竟然兴师动众派兵,送老大家的两个傻子去三川镇,那些兵去了可就没回来了。

端王妃带着两个傻子,住的就是唐二爷府上,这事对于唐家来说,说不清是好事,还是坏事?

说它是好事,可以这么理解,那就是我父皇愿意放过唐家人,也就是说,唐家不存在抄家灭门的事。

说它是坏事吧!端王妃一行带去的兵,至少有五六百人,这五六百个士兵去了,以奉旨封禁许家那怪庄子的名义,只留少部分在城里,其余全进了那庄园,有了这个幌子,老六就可以名正言顺在那里屯兵。

封禁那庄子,一开始就是老四发现老六,有可能被许家人救了,而且就在他家的破茅草房里,狡猾如狐的老四和韩大公子一起,借口许家修的一道坝比较新奇,属于不可外传的秘密,把那园子封了,这不是纯粹的扯蛋吗?

那坝就摆在河埂上,有什么秘密可言?老四这么做的目的,不言而喻,果然,他回来对父皇一方鼓动,不但洗刷了老二栽赃绐他的冤屈,还哄得父皇下旨封了那庄子”。

“这些怎见得就对唐家不好了?”

“如果唐家有异动,那些兵随时可以动起来,几百人对付一个唐二爷,你觉得胜算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