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撼龙秘卷 > 第2章 石髓迷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首次尝试的失败,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众人心头。那云海卦宫的入口,如同一个狡黠的幽灵,在眼前一闪即逝,只留下更深的迷雾和沉重的挫败感。

丁逍遥三人无功而返,回到临时营地时,身上几乎被浓重的水汽浸透,脸色也如同这黄山的天气一般阴沉。岩洞内,篝火跳跃着,勉强驱散着寒意,映照着金万贯沉默的侧脸、云梦谣和罗青衣依旧苍白的睡容,以及公输铭因伤痛和忧虑而紧锁的眉头。

“如何?”萧断岳放下正在打磨的短斧,沉声问道。他看得出丁逍遥等人的神色不对。

丁逍遥简要将经过说了一遍,重点描述了那短暂出现的云涡以及其后惊鸿一瞥的阴暗轮廓。“……入口确实存在,依托云雾流转的规律时隐时现,玄尘子的推算无误。但时机稍纵即逝,且似乎受到某种……更大的力量影响,那声地鸣和后续的震动,不像是寻常山风。”

玄尘子补充道,语气带着深深的疲惫与困惑:“罗盘感应到的气机流转虽合卦象,但其核心处却是一片混沌,仿佛被什么东西蒙蔽了天机。我怀疑,那卦宫并非完全依靠自然云雾,其内部,或者说其根基处,有某种人为布设的、干扰甚至操控地气与云雾的‘阵眼’。”

陆知简摊开他刚才匆忙记录的草图,指着上面标注的几个山峰方位和推测的云流轨迹:“结合龟甲‘依卦而动,循气而生’的描述,这入口的出现,恐怕需要满足多个条件:特定的时辰、特定的天气(如即将有雨或雨后初晴时云海最活跃)、以及……可能还需要某种‘钥匙’,或者触发机制。”

“钥匙?”林闻枢揉了揉依旧在细微嗡鸣的耳朵,“我在靠近那云涡时,除了风声,似乎还听到一种极其低沉、像是很多石头在缓慢摩擦的声音,来自地底深处。”

线索零碎,前路迷茫。直接强攻云海寻找那变幻不定的入口,显然效率低下且危险重重。丁逍遥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卷从华山带出的龟甲卜辞拓片,上面除了“婴瘤”的线索,还有一些关于“地脉之息”、“石髓通幽”的模糊记载。

“既然天上之路难寻,或许,我们可以试试从地下走。”丁逍遥沉吟道,“龟甲有云‘石髓通幽’,闻枢又听到了地底异响。这黄山山体多裂隙溶洞,或许存在能通往卦宫核心区域的天然或人工通道。”

这个提议得到了众人的认同。与其在变幻莫测的云海中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寻找另一条可能存在的路径。

接下来的两天,团队调整了策略。由萧断岳和保护相对完好的林闻枢、陆知简组成勘探小队,以营地为中心,向外辐射搜寻可能的地下入口。丁逍遥和玄尘子则留守营地,一方面保护伤员,另一方面继续研究云海规律和龟甲信息,试图找到更精确的入口出现模型。公输铭虽然手臂不便,但也凭借机关师的敏锐,开始研究营地周围岩石的构造和可能的隐藏机关。

勘探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黄山后山植被茂密,岩石湿滑,裂隙众多,但大多深不见底或狭窄无法通行。林闻枢的耳力再次发挥关键作用,他通过倾听风声在不同裂隙中的回响,排除那些死路或过于危险的裂缝。

终于在第三日下午,在一处被几株虬龙般古松遮掩的、毫不起眼的山坳里,林闻枢停住了脚步。这里远离主要云海区域,显得格外幽静,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类似于硫磺混合着某种腐朽植物的特殊气味。

“这里有风,”林闻枢侧耳倾听良久,肯定地说,“而且风声很怪,不是直线穿过的‘嗖嗖’声,而是带着很多回旋,像是……穿过了一个很大的、有很多弯道的空间。还有,那股石头摩擦的声音,在这里似乎更清晰了一点。”

萧断岳用短斧砍开纠缠的藤蔓和灌木,一个仅容一人匍匐通过的、黑黢黢的洞口显露出来。洞口边缘的石壁异常光滑,仿佛被什么东西长期摩擦过,而且形状规整,隐隐带有人工开凿的痕迹,但又被岁月和苔藓侵蚀得几乎与自然岩石融为一体。

“有戏!”萧断岳精神一振。

消息很快传回营地。丁逍遥和玄尘子立刻赶来。仔细观察洞口后,玄尘子再次取出罗盘,只见指针靠近洞口时,那原本紊乱的摆动竟然稍微平复了一些,但指向却并非洞内,而是微微向下倾斜,并带着一种稳定的、缓慢的顺时针偏转。

“奇怪……此地气机反而比云海那边要稳定一些,但流向深沉,指向地脉深处……”玄尘子面露疑惑,“这通道,未必直接通往卦宫,可能只是通往其地基或边缘区域,甚至可能是某种……辅助通道,或者泄压之所。”

“无论如何,这总是一个方向。”丁逍遥下定决心,“准备一下,我们进去探一探。断岳、闻枢,还有我,我们三个进去。玄尘子、知简,你们留守营地,照看万贯、梦谣和青衣。公输,你也留下,注意营地周边动静。”

众人没有异议。很快,三人准备好绳索、冷光筒(一种利用特殊矿石发出稳定冷光的照明工具,以防点燃可能存在的易燃气体)、短刃、探路爪钩以及少量应急物资。洞口狭窄,无法携带太多装备。

丁逍遥打头,萧断岳断后,林闻枢居中策应,三人依次匍匐钻入了那幽深的洞口。

洞内初极狭,才通人,空气中弥漫着那股硫磺腐植气味,更加浓郁。石壁湿滑冰冷,布满粘稠的苔藓。爬行约十数米后,通道开始向下倾斜,并逐渐变得宽敞,可以弯腰前行。

冷光筒的光芒只能照亮前方一小片区域,四周是永恒的、压抑的黑暗。脚下的路不再是人造石阶,而是天然形成的、凹凸不平的岩石,偶尔能踩到一些松动的碎石,滚落的声音在狭窄的空间里被放大,传出老远。

林闻枢时刻倾听着周围的动静,除了三人的呼吸和脚步声,那地底的“石头摩擦声”似乎更加清晰了,仿佛就在不远处,而且……不止一处。

又前行了一段,通道出现了岔路。一条继续向下,深邃不知通往何处;另一条则相对平缓,蜿蜒向前。

“走哪边?”萧断岳低声问。

丁逍遥闭上眼,仔细感应胸口那灰白痕迹的反馈。向下那条路,传来一种更强烈的、阴寒的滞涩感;而平缓那条,则感觉稍微“通畅”一些,但其中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令人不安的悸动。

“走这边。”丁逍遥指向平缓的岔路。他选择相信那种“通畅”感,或许更接近目标。

这条通道更加曲折,如同迷宫般,时宽时窄,有时需要侧身才能通过。石壁上的痕迹也越发奇特,出现了一些模糊的、仿佛天然形成又似人工刻画的扭曲纹路,与华山棋局和昆仑冰墓的风格截然不同,更显古老和诡谲。

突然,走在前面的丁逍遥猛地停下脚步,举起拳头示意警戒。冷光筒向前照去,只见前方的通道似乎到了尽头,连接着一个相对开阔的洞穴。但就在洞穴入口处,地面上散落着一些东西——

那是几具早已腐朽成白骨的尸骸!尸骸的姿势扭曲,似乎死前经历了极大的痛苦或挣扎。他们的衣物早已烂光,但旁边散落着一些锈蚀严重的铁器、断裂的绳索,以及……几个造型古怪的、已经干瘪发黑的皮囊。

林闻枢蹲下身,仔细检查那些尸骸和物品,低声道:“死了至少几十年了……看这装备,不像是现代人,倒像是……古代的盗墓贼或者寻宝客。死因……骨头没有明显断裂,像是……窒息或者中毒?”

丁逍遥的目光则被洞穴深处的东西吸引。在冷光筒的照射下,可以看到那个不大的洞穴中央,地面并非岩石,而是一种暗红色的、如同凝固血液般的泥沼,正极其缓慢地冒着气泡,那股硫磺腐植的怪味,源头似乎就在这里。而在泥沼对面,洞穴的另一端,则有三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黑黢黢的洞口,无声地等待着他们的选择。

石髓通幽,引来的却是一处诡异的尸骸之地和更加迷惘的三岔路口。那缓慢冒泡的暗红泥沼,那几十年前就困死在此的寻宝客,都无声地诉说着此地的凶险。

真正的迷途,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