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 第109章 流民(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怀谨这一番话,让底下的村民不禁暗暗裹紧大棉袄,都安静了下来。原本还心存侥幸,以为躲在家里就没事的几人,也都面色沉重。

“里正,那我老婆子也要去巡逻?”一位大娘忧心忡忡地问道,她家就她和七岁的孙子,若真要去巡逻,也只能她这个老太婆去。

“大娘,这巡逻最好是年轻人,您就算了。各家各户若是实在有困难,咱也不会不通情达理。”

这话音刚落,底下的人又开始躁动起来,个个都诉说着家里不能出人的理由。

怀清看着乱糟糟的场面,招手把小弟叫过来,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让他去告诉大哥。小弟人小,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不一会儿就挤到了最前面,示意大哥蹲下身子,然后把怀清的话轻声告诉了他。

夏怀谨听罢,略作思索,便明白了大妹的意思,转身与里正等人商量。

“静一静!”夏兴华用力敲了敲铜锣,“既然你们都觉得出来巡逻吃亏,那我们也不勉强。怀山,你那里登记了几个人?”

“五十人。”其实刚好四十九人,夏怀山连忙把自己也写上,凑满了五十人。

“五十人,那就五十人!我代表咱作坊拿出五两银子,补贴给这五十人,每人一百文。银子不多,也是咱作坊的一点心意。”

“啊?还有银子拿?那我也报名!”

“我也报名!”

“我也报名!”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一听说有银子拿,众人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

“晚了,若要报名,银子可就没了,你们几个还要报名吗?”夏兴华毫不留情地嘲讽道。

刚才叫得最欢的那几个,顿时支支吾吾起来,显然他们就是冲着银子来的。

“呵呵!”夏兴华感到无比讽刺,这些人可都是他们的村民、他们的族人啊。

“咱们夏氏族人穷了百年,有我们做里正、做族长的责任,但也有你们的原因。一个宗族要强大,关乎着家家户户。今天有能力却不站出来的几家,你们回去好好思量思量,到底是你们离不开族里,还是族里村里离开你们家就散了?好了,都散了吧!”

报名的人跟着里正回家,其他村民也都散去。夏怀谨报的是自己,回到家里,一家人说起五两银子的事。

“这本是村里的事,大家伙义不容辞,为村里干活还拿银子,你大哥这……会不会惯坏那些人的心思?”夏兴南皱着眉头,一脸担忧,“若是日后村里有什么事,都找你里正大伯要银子,可咋整?”

“爹,咱村一共七十户人家,除去孤寡妇孺,至少还有六十户。这次积极响应的有五十户,也就是说有十户人家眼皮子浅、觉悟不高。每个村子都有这种人,爹你仔细想想,这十户人家是不是都是村里平时的懒汉?那张懒汉是最出名的,另外几户也差不多。咱就是要让他们明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积极就什么都没有,还想要银子,简直是白日做梦!”

“清姐儿!这女孩子家家的,哪里学来的粗话!”于氏一听怀清这话,抬手就是一巴掌拍在她头上,把她拍得一个趔趄,满脸不赞同。

“不说就不说!”怀清心里委屈,暗暗嘀咕,再拍傻回去看你怎么办。当然,这话她只敢在心里想想,可不敢说出来。

“是的,起先我也觉得不妥。万一下次有什么事,没银子他们就不干,那可怎么办。但大妹说了,银子是奖励,不是工钱,奖励自然不是每次都有。若想要银子,那就积极参与进来,说不定哪天就有了。”夏怀谦解释道,一开始他也以为大妹是拿银子吊着大家,可仔细一想,并非如此。

“清姐儿,你以后还给银子啊?”

“我是这么想的,爹,娘。咱们这作坊,一年到头若效益好,分个一千两银子不是问题。咱家现在有好几项收入,也不指着这笔银子买米下锅。我就想着拿出其中一成送给族里,一年也有个一二百两。

这银子虽然不多,但慢慢积累,到时候就能修个祠堂、买些祭田。

祭田可以分给村里贫困户耕种,每年象征性收两成租子,也算补贴他们。

村里再办个私塾,就像田家村那样,刚开始也不用请多厉害的先生,主要是让村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书读,多少认识几个字,能看懂地契文书,以后也不至于被骗。”

大明律法规定,祭田等产业不能变卖典当,就算获罪连坐也不用充公,一旦登记就是永久产业,将来子孙不慎落败,也还有个安身之所。

“这可是好事啊!”夏兴南听得情绪激动,别的不说,就最后一项,就让他激动得手抖。

“好事是好事,就是要多方考虑,得有人带头慢慢做起来。”夏怀谦觉得大妹的大局观很好,不管将来他们能不能飞黄腾达,这些事都得慢慢筹备。

百年前的夏氏辉煌时,也有自己的私塾和祭田,但祭田只有村东头的几亩,又没有稳定的族产收入,根本负担不了私塾的支出,渐渐地私塾就荒废关闭了。

“这、这、我来!”夏兴南突然脖子一梗,居然毛遂自荐。

“爹!你说真的?”怀清满脸怀疑。

自家老爹老实本分,除了种田,好像没干过其他大事。家里建新房、庄子开荒,他都只是参与,没主导过。

这修祠堂、买祭田、办私塾,哪一件都不比建新房、开荒容易,老爹这是想通了?

“自然是真的。”夏兴南挺了挺背,一脸坚定。

“你大哥二哥他们现在进学了,这修祠堂、买祭田、办私塾,一件一件来,随便哪样做成了,都对他们有益。这事就得自家人来办,咱家除了我,也没别人更合适了。”

这是实在话。

夏兴南木讷,不擅长与人打交道,若有人在前替他谋划好,哪怕吃点亏,他也愿意。但这三件事,无论如何,他都不愿假手他人。

再者,家里还有怀谨、怀清他们,他们出主意,自己照着做,肯定错不了,也没什么可怕的。

清姐儿说过,名声这东西,慢慢攒就有了,不能光靠孩子们,自己也要帮着攒。

怀清几人相视一笑,看来爹为了大哥他们的前程,真是下定决心,要大干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