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 第190章 来都来了,干活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仕衡兄消息可真灵通啊。”怀谨有些惊讶,阮晋阳远在青州府,却比他们兄弟俩还关心庄子私塾的进度。

阮晋阳笑着表示,希望能给自己留一个名额。可话还没说完,就被明二强行打断。

明二大声嚷嚷着,他家也要一个名额,还喊着什么“雨露均沾”。

怀谦听到后,拿着加碳的火钳,追着明二满院子跑。

其实,钱泊君、马丁、宋亚文和刘耀虎四人也心动不已。

私塾不止桃源庄一家有,但桃源庄上有卫大儒,这就是庄子的实力,也是桃源庄私塾的最大噱头。

就像前世的学区房一样,家长们削尖了脑袋,都想把孩子送进重点小学、重点初中,不就是冲着学校强大的师资力量去的吗?

强大的师资力量虽然不代表升学率就一定高,但升学率高的学校,师资力量肯定不会差。

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家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这也是前世会出现“学区房”这个名词的原因。

怀清本不想搞特殊对待,可卫大儒名声实在太大。

没想到,建私塾这件事居然传到了临元县之外,连远在青州府的阮大公子都有所耳闻。

“你们既然都想要名额,那就走个绿色通道,都给你们通过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幼童就读私塾,不是卫大儒亲自授课。当然,卫大儒有时也会去客串先生。”怀清觉得有必要把这些情况跟大家讲清楚。

众人一听,也都表示理解。

对他们来说,卫大儒是不是直接授课并不重要,能时常见到卫大儒,这就已经很值了。几人一拍即合,当场都向怀清要了一个名额。

怀清有些无奈,她还能怎么办呢?

看着眼前的几人,她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前世那些为了孩子费尽心思的家长,若不是知道他们都还未婚,她真要这么认为了。

其实,怀清还是不太理解这个时代的宗族观念。他们要这个名额,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可能是为家里的幼弟,也可能是为族里的其他孩子。

在这个时代,兄弟之间、宗族之间相互扶持,这种观念仿佛已经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

等正餐上桌时,众人已经吃了不少烧烤,可当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来,大家瞬间觉得自己还能再吃一些。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话一点不假。

这一群人,愣是将于氏准备的中午和晚上两餐食材一次性消灭干净。

不过于氏却很高兴,她兴冲冲地挽留几人多住几天,转头就吩咐田管家派人去镇上或县里大肆采购,特别叮嘱鱼肉一定要多买些。

几人欣然答应,只是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怀清心想,来都来了,就别客气了,不如帮着一起打扫打扫私塾吧。

私塾的各项建设已经完工。一进入庄子右侧,就能看到一条宽敞的大道直通私塾。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青砖大瓦房,屋前还有一块近两亩的空旷地,这是怀清特意预留的操场。

“这是做什么用的?”有人好奇地问道。

“这是操场,孩子们下课玩耍的地方。”怀清解释道。

参观的众人纷纷表示学到了新知识,就像他们所在的书院有专门练习骑射的演武场一样,这操场对于私塾的孩子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活动场所。

私塾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课室,供学生上课学习;二是师生就餐的食堂;三是专门为师生提供的宿舍;四是私塾的藏书楼和阅读室。

众人要帮忙的地方自然是藏书楼。前段时间,单表哥的书肆送来了第一批书册,大家一直都很忙,还没来得及整理。

怀清怎么会放过这些免费的劳力呢?她毫不客气地指挥众人帮忙整理书册。

这整理书册可不是简单地把书放到书架上就行,得严格按照她的要求,先进行分类、摆放、书写目录,最后建档存档。

几人说干就干,听从怀清的指令,分成四队。

明二、钱三跟马丁、丁鹏程四人一本本地翻阅分类,图书体例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部之下又开拓增设了不同的门类进行管理;

阮晋阳跟怀谨二人负责书写目录;

宋亚文、刘耀虎加怀谦三人将录入好的书册按标识摆放整齐。

古代藏书的摆放方式一般是叠加摞放,左右二楹,储经部六架,储史部七架,储子部五架,储集部四架,共二十二架。

书架总五层,每层放二十函,每层分为五摞,每摞四函,经史子集总两千两百多函。

单元达的任务则是根据目录建档,以便日后师生借阅。

每一册书籍都有自己的编号,师生根据目录找到自己要借的书籍编号,自行去书架寻找。

找到后,回来在档案册子上填写借阅时间、借阅人姓名,归还时再填写归还时间,然后将书籍根据编号重新放回原处。

这样一来,藏书楼只需一人就可管理,十分简便。

当然,前期的工作至关重要。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真要干起来可不容易。

两千册的书册,差点把几个秀才学子累得直不起腰。

众人心里不禁感叹,怀清姑娘的便宜可真不好占啊!

就吃了她几串烧烤,就得在藏书楼忙活一下午。

不过,成果还是很显着的。

等这项大工程完工,看着藏书楼里满满当当、整整齐齐的书籍,众人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

“这藏书楼的书可真不少啊!还有很多弘文书院都没有的藏书,不知这藏书楼是否对外开放?”马丁、宋亚文、刘耀虎和丁鹏程四人家境不算贫寒,但家里藏书着实有限。

他们都是爱书之人,看到这么多珍贵的书籍,自然而然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自然对外开放!你们几人是大哥他们的同窗,这里的藏书楼不仅对你们免费开放,日后庄内的夏家私人藏书楼,也随你们借阅。”怀清大方地说道。

她可不是故作豪爽,藏书楼本就是为方便私塾的师生阅读而建,自然要免费公开。

而内庄的私人藏书楼,是他们兄妹几人的专属藏书楼,只有得到认可的人才能进入。

“还有私人藏书楼?在哪里?”众人好奇地追问。

“还在建,不过一两个月应该就能完工。”怀清介绍道,里面的藏书和这里的不同,基本不会重复,她还打算搜罗一些古籍、孤本以及名家注解的书籍,丰富藏书楼的种类。

“那就先谢过怀清姑娘了。”众人感激地说道。

在藏书楼忙活一下午,他们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学会了书房的整理技巧,还看中了那张超长书桌。

怀清十分豪气,答应给他们一人送一张,比起他们帮的忙,这几张桌子她送得十分开心。

为了尽显自己的好客之情,怀清还答应明儿让牛大带他们上山打猎,美其名曰劳逸结合。

至于牛大愿不愿意帮忙带队,怀清才不考虑呢。

他愿意带就带,不愿意带,她就不信离了他就不行。大不了明天一早,她把小怀诤别在裤腰带上,还怕牛大不跟上?

再不济,庄子里还有许多壮汉,让孔老挑几个跟着就是。

怀清在大家面前信誓旦旦,结果只得到牛大一个不屑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