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 第179章 买祭田建私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夏兴南收拾好,父女俩吃了午饭,带着一些水酒点心一起前往族长家。

这次回来,除了给赵先生扫墓,他们还打算把之前资助族里购买祭田、修缮祠堂、建造私塾的事情落实下来。

“一百两?!”族长的声音微微颤抖,哆哆嗦嗦地重复着这个数字,满脸都是震惊之色。

“没错,我家这次拿出一百两资助族里,用来购置一些田地当作祭田,租给族里的贫困户,租金少收些。收上来的租子,就拿去铺桥修路、修缮祠堂。”夏兴南神色认真,语气诚恳地解释道。

“一百两,这太多了。”夏大老爷子正好在族长家,两人原本正一起喝着小酒,这会儿也被夏兴南所说的一百两惊得愣住了。

“大爷爷,我爹的意思是,这次先拿出一百两,日后每个季度卤肉作坊结算分成的时候,我家还会再拿出一成分给族里。”怀清在一旁补充说道。

“哐当!”

夏大老爷子手里的烟杆一下子掉落,砸在酒碗上,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清姐儿!你可别拿这种事开玩笑!”他满脸不可置信,急急地说道。

“大爷爷,我怎么会跟您老开玩笑呢!我家春知已经去请里正大伯了,等他来了,咱们再签个补充协议,到时候您就知道我是不是在说笑了。”怀清微笑着,不慌不忙地回应。

夏大老爷子拿起烟杆,猛抽了几口,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结果吸得太急,被呛得直咳嗽。

等他平静下来,夏大老爷子一脸严肃地说道:“修祠堂、建私塾,这都是族里的大事,这银子可不能只让你一家出。”

“您说得对,这是大家伙的事。

咱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只要大家伙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等私塾建起来,再培养出几个有本事的人,咱们夏氏何愁不兴旺!”夏兴南把这些在心里琢磨了许久的话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只觉得豪情万丈。

怀清在一旁默默点头,看着爹意气风发的样子,她心里想着,爹好像终于找到了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有了归属感。

“好!好!好!”夏大老爷子激动不已,连拍夏兴南的肩膀,眼眶都微微泛红。

“我夏氏有你们这一代子孙,兴旺那是迟早的事,我们这帮老伙计日后下到下面,见到老祖宗也能有个交代了。”

豪言壮语说完,接下来就要落实具体的事情。

等夏兴华以及族老等人到齐后,众人便仔仔细细地商讨起买祭田建私塾后续的事宜。

家族兴旺,人人有责,夏兴南家出了银子,其他几家也表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能光他夏兴南一人出钱又出力。

这是族里的大事,也是村里的大事,最后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里正来统筹安排,当然夏兴南也是积极参与。

一百两银子,能买十多亩良田。大家商量着先买十亩当作祭田,剩下的银子用来建私塾。祠堂多年没有修缮,确实破败了不少,但好在还没有到透风漏雨的地步,修缮祠堂的话,组织族里的人出出力,花不了多少钱。而建私塾的事,却是刻不容缓。

怀清心里想着,这私塾就算建成了,也不可能马上就培养出秀才、举人,等一等也来得及。

但大爷爷他们显然不这么想,这帮老人家都已年事已高,一只脚都快迈进棺材里了,在有生之年恢复族学,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执念,根本等不及。

最后大家决定,先建私塾,再整修祠堂。

考虑到祭田是要租给族里人,众人便让夏兴华在村里寻找卖家。也是运气好,蔡癞子等人被判全家流放,他们的田地房屋并未被没收,便委托里正帮忙出手,正好可以被夏氏家族买下来。中等田地四两一亩,一共买了十一亩,连同两家的屋子,总共花费了五十两银子,还剩下五十两银子。

只是蔡癞子和夏水生两家中间还隔着邢寡妇一家,要整合这一片土地,还得做些动员工作。

可没想到,还没等他们去劝说,吴大娘就积极地上门了,主动要求换屋子。

她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蔡癞子家的屋子本就破旧,换过去后族里要帮忙修缮;二是她的孙子可以到族学里上学。

吴大娘夫家不是夏氏族人,按常理到族学上学是要交学费的。她主动要求换房子,换取孙子免费去夏家族学,不得不说吴大娘很有远见。

这两个要求并不过分,族里自然欣然答应。族长敲响了村口的大钟,召集族人开会,将买祭田、建私塾的事情告知大家。

夏兴南家一次性拿出一百两资助族里,这让很多人意想不到,觉得不可思议。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心存感激的,就连他们阿奶也没有冷嘲热讽。

毕竟这银子虽然是老二家的,但放到族里,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三房、四房的孩子不用再去隔壁村上学,能省下一大笔银子,而且询哥儿要是考上秀才,还能回村当先生。

老爷子和老太太被夏大老爷子叫去家里谈了几次话,最近老实了很多。

怀清对待老宅的一贯宗旨是:不参与、不干涉、不评论。

老头老太太要是能想通,不再作妖,大家相安无事自然最好。

后面的事情就交给族里去处理,怀清不再参与。不过夏兴南作为出资人以及项目负责人,每天都要跟进事情的进展。

都说有奶便是娘,自从夏兴南出资后,每天凑到他面前献殷勤的人多了起来。有的来请教如何种植冬小麦,有的来跟他聊些家长里短。

怀清倒也不觉得这些人势利,他们凑到夏兴南面前,也不是要求什么,不过是显露了人趋利避害的本能而已,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看着父亲每天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过得充实又开心,怀清真心觉得那些人没什么不对。

他们家目前有被人捧着的资本,也有随时转身离开的底气。

族人愿意捧着,他们就受着,只要不碰黄赌毒,不牵涉银钱纠纷,以真心换真心,说不定还能交几个朋友,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