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玩转穿越之农家女 > 第266章 细数家中资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帖子是翌日清晨便送去了,当日下午,于氏就领着怀清、怀淑姐妹俩,精心穿戴一番,前往县衙道贺。

“清姐儿,你瞧瞧娘这衣裳,会不会显得太年轻鲜艳啦?”于氏头一回前往县衙做客,而且此番还带着目的,心里难免有些发怵,声音里都透着几分不自信。

“娘,不会的!这空青色既端庄持重,又透着清新淡雅的韵味,一点也不张扬。不信您问问罗嬷嬷。”怀清眉眼弯弯,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耐心地安慰着母亲。

还没等于氏开口询问,罗嬷嬷赶忙接上话茬:“太太尽管放宽心,您这身装扮再合适不过了。”

罗嬷嬷出自大户人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于氏对她的话向来深信不疑。

于氏上身穿着一件空青色对襟褙子,长度刚好过膝,窄窄的衣袖贴合身形,简约之中尽显优雅气质,里头搭配的棉麻中衣,触感柔软,十分舒适。下身配了一条高腰褶裙,走动间褶裙轻盈摆动,更衬得她温婉动人,这裙子选的是与上衣相衬的深灰色,低调又不失格调。头上仅用一根碧玉发簪固定发髻,腰间挂着一枚素面碧色玉佩,用以压裙。

于氏今日这一身装扮,看似简约随意,实则处处透着心思。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整体造型既得体大方,又与今日登门道贺的场合氛围完美契合。

然而,于氏本是农妇出身,一想到要去见知县夫人,就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底气,可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自己矮了别人一头。

再者,她们此行除了道喜,还有求亲之意。俗话说“有女百家求”,既然是有求于人,姿态自然得放低些。

好在知县夫人蔡氏并非那种会看不起人的人,她满脸笑意,像对待多年的姐妹一般热情地接待了于氏等人。

怀清、芳宁、怀淑三个姑娘也凑在一块儿,嬉笑玩闹,不一会儿就打成了一片,欢声笑语不断。

“珍珍来信,让我们去京城开店呢。”芳宁率先开口,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莫不是被童夫人抓着学规矩,觉着太无聊啦?”怀清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带着一丝调侃,半开玩笑地猜测道。

“应当是呢。”

怀清瞬间了然,许通判倒台,这同知之位多半就是阮知县的了,他们全家搬去青州,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心中不禁默默感慨世事的变化。

“按理来说醉红妆才开张不过几个月,根基还未稳,这会儿应不急着开分店。”怀清神色认真,语气中透着沉稳与理智,缓缓说道。

摊子铺得太大,反而不好管理,就像她连管理田庄的人手都凑不齐,其中的艰难与不易,她可是深有体会,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

“不过……”怀清话锋一转,“醉红妆经营模式独特,若有眼光独到之人发现,就算没有咱们有一套系统维持运转,若是依葫芦画瓢原样照搬个模式,在新鲜感的基础上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再者,京城里哪个不是人精,这模式花时间研究研究还能研究不透的?

届时,她们再去京城开分店,那就是拾人牙慧落了下层,即使她们才是开创先河之人。

“那要不,咱就去京城开一家,反正有珍珍管着,让她也不至于这样无聊?”芳宁建议。

“嗯!京城也有金缕衣服饰这块不用愁,至于护肤品,首饰咱这运过去,就是这店里的小丫鬟一时间不好找?”

醉红妆的小丫鬟都是专门培训过的。

“这有什么?这点事交给珍珍!”芳宁说道。

随即芳宁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我们明年可要去青州了。”,说完又有些失落,轻轻叹了口气,“不过我们去了青州,往后可就难见到你了。”

“那可不一定!”怀清眨了眨眼睛,狡黠一笑,话里有话,眼中闪过一丝神秘。

阮芳宁瞬间领会了她的意思,脸颊一下子红透了,像熟透的水蜜桃一般,娇艳欲滴,害羞地低下了头。

这边三个姑娘聊得欢快,那边于氏和蔡氏也是相谈甚欢。

于氏不住夸赞芳宁生得美丽大方、知书达理,言语中满是真诚与喜爱;蔡氏则称赞怀谨为人稳重踏实、前途无量,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两人越聊越投机,到最后,双手紧握,眼神交汇间,已是默许了这门亲事,心中都为儿女的未来感到欣慰。

于氏回到家,脚步轻快,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信物,郑重其事地交给怀谨,眼神中满是期许与叮嘱:“谨哥儿,这可是你一辈子的大事,一定要好好珍惜。”

怀谨面皮发红,平日里的沉稳此刻消失不见,他有些羞涩地伸手接过,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卫大儒与夏兴南得知此事,都纷纷送上赞赏与祝福,言语中满是对这门亲事的认可。

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地准备三书六礼,筹备聘礼。

怀清着手清点家中产业,如今芳宁是县令千金,明年说不定就是同知千金了,这聘礼可不能寒碜,一定要彰显出诚意与重视。

怀谨却劝妹妹要量力而行,他深知妹妹的辛苦,不想让她为了聘礼太过操劳。

怀清细细梳理家中资产,神色专注而认真。

按照古人的规矩,聘礼讲究好事成双,数目都得是双数,常见的有聘金、聘饼、海味、三牲、首饰等。

可家中现有的首饰都不够出彩,难以匹配芳宁的身份,怀清便决定亲自出设计图,重新打制,力求每一件首饰都独一无二。

接着,怀清与家人一起盘点各项生意,麦乐居、卤肉生意、玩偶生意、鹏程建筑队,金缕衣、花想容,醉红妆,崇文阁等,青州院子以及庄子,京城还有铺子及田庄,每一项产业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努力。

至于现银,怀淑表示只有一万两多。

“这么多?”众人纷纷瞠目结舌,脸上写满了惊讶,有点不敢置信,毕竟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现银目前家里只有一万两,等年底的话五万两有的。”怀淑再次确认道。

众人又惊愕不已,就连卫大儒也是震惊万分,他没想到夏家的产业如此丰厚。

“这么多产业,大多数是大妹撑起来的,我提议,麦乐居、金缕衣、醉红妆、花想容、崇文阁以及京城的青州的铺子院子田庄都归大妹,玩偶生意归小妹,至于卤肉生意、鹏程建筑等都归公中。”怀谨沉思片刻,认真地说道。

怀清却不同意,这相当于家里大半产业在她手里,她觉得这样分配不公平。

“这些产业本就是你一手撑起的置办的,麦乐居也好,金缕衣等也好都是你一个人方子。按理家里只要卤肉生意,就够了,不过想你也是不肯的,所以大哥厚脸皮多要了几样。”怀谨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感激。

怀淑也表态,玩偶生意也是大姐的,她不想独占这份产业。

怀诤年纪尚小,还不懂得发表意见,只是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大家。

怀清一时无语,心中满是感动与纠结。

卫大儒在一旁看着,也是感触颇多。一是感叹夏家产业颇多,发展得如此兴旺;二是被她们的不争不抢感动,一家人相互体谅、和睦相处的氛围让他心生敬佩。

多少家族被嫡庶之别、长幼之争乱了根本。

而他们面对如此大的基业却是丝毫不动心,真真是让他震惊不已!

一番商讨之后,怀清了结论:金缕衣和花想容,醉红妆归她,这几项还需要她不断地设计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玩偶生意给怀淑,让妹妹也能有自己的事业;

崇文阁给大哥二哥小弟三人,希望他们能在文化事业上有所作为;

卤肉生意等生意及其他庄子院子都归公中,作为全家的共同产业。

现银目前先紧着大哥下聘,暂时聘金定下两万两,以表诚意。

剩下现银怀清打算拿去再购置田产,她深知土地的重要性,也努力让家里每个人都能拥有田产,这是她对家人未来的一份保障。

铺子、院子、田产三者之间,她还是倾向于田产,在她心中,土地才是最坚实的依靠 。